《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二版)课件-第3章.ppt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二版)课件-第3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二版)课件-第3章.ppt(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熟练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2熟练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3会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的实长;4掌握两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5熟练掌握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在平面内定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6能够利用积聚性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1. 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2.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实长的方法;3. 用定比的方法确定直线上点投影;4两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5. 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在平面内定点和直
2、线的作图方法;6. 求平面内水平线和平面内正平线的方法;7. 利用积聚性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直线与平面的交线。点的单面投影点的三面投影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投影与坐标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实质上是过该点向投影面所作垂线的垂足。因此,点的投影仍然是点。过空间点A向投影面H作投影线,该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a,即为点A在投影面H上的投影。这个投影是唯一确定的。仅根据点的一个投影还不足以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前章说过,为了表达形体的形状,通常要画出三面投影图。点,作为形体的几何元素,通常也要画出三面投影。(a)直观图 (b)投影图(1)点A的水平投影a与正面投影a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
3、aaOX。(2)点A的正面投影a和侧面投影a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3)点A的水平投影a到OX轴的距离aax等于点的侧面投影a到OZ的距离aaZ,即aax= aaZ。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位于投影面上的点也符合三条投影规律知道点的任何两个投影都能反映出该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只要给出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可以补出第三个投影(即“二补三”作图)。已知A点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求侧面投影a。(1)过a引OZ轴的垂线aaZ(2)在aaZ的延长线上截取aaZ= aax,a即为所求。点到某一投影面的距离,等于该点在另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到相应投影轴的距离。空间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
4、离就等于它的坐标。空间点的位置不仅可以用其投影确定,也可以由它的坐标确定。已知三面投影即可求三个坐标,已知三个坐标也可求三面投影。已知点A的坐标为(20,10,15),求点A的三面投影a、a和a。(1)作出投影轴,即坐标轴。(2)在OX轴上截取x=20,得ax;然后过ax作OX轴的垂线;由沿该垂线向前量取y=10,即得点A的水平投影a,向上量取z=15,即得点A的正面投影a。(3)过a引OZ轴的垂线aaZ,从OZ轴向右量取y=10,即得点A的侧面投影a。A(20,10,15)在立体图中画出点A(20,12,15)的投影及其空间位置。(1)画出H、V、W三投影面的立体图:将V面画成正离的矩形,下
5、边作为OX,右边作为OZ,;然后分别以OX和OZ为一边,把H面和W面画成锐角为45 ? 的两个相交平行四边形,交线即OY。(2)分别在OX、OY、OZ上量取Oax=20,Oay =12,OaZ=15,求得ax、ay和aZ,分别过ax和ay作OY和OX的平行线,交点即为水平投影a;分别过ax和aZ作OZ和OX的平行线,交点即为正面投影a;分别过ay和aZ作OZ和OY的平行线,交点即为侧面投影a(3)分别过a、a、a作OZ、OY和OX的平行线,这三条线必交于一点,该点即为空间点A。两点的相对位置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两点间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可通过比较两点在投影图中同名投影坐标值的大小来判断两点
6、的相对位置比较x坐标的大小,可以判断两点左右的位置关系,x大的点在左,x小的点在右。比较y坐标的大小,可以判断两点前后的位置关系,y大的点在前,y小的点在后。比较z坐标的大小,可以判断两点上下的位置关系,z大的点在上,z小的点在下。两点的相对位置A点的x坐标小于B点的x坐标,所以A点距W面较近,A点在B点的右方;A点的y坐标大于B点的y坐标,所以A点距V 面较远,A点在B点的前方;A点的z坐标大于B点的z坐标,所以A点距H面较远,A点在B点的上方,综合A、B两点三个坐标大小的比较,可以判定A点在B点的右前上方。已知点A的三个投影,另一点B在点A上方8mm。左方12mm,前方10mm,求点B的三
7、面投影。(1)在a左方12mm,上方8mm处确定b。(2)过b作OX轴的垂线,在其延长线上a前10mm处确定b。(3)根据三面投影关系求得b。重影点及其投影的可见性若空间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条投影线上,则它们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然重合,这两点投影称为该投影的重影点(ghost image point)。水平投影重合的两个点,叫水平重影点;正面投影重合的两个点,叫正面重影点;侧面投影重合的两个点,叫侧面重影点。重影点投影可见性的判别方法对水平重影点,观者从上向下看,上面一点看得见,下面一点看不见(上下位置可从正面投影或侧面投影中看出);对正面重影点,观者从前向后看,前面一点看得见,后面一点看
8、不见(前后位置可从水平投影或侧面投影中看出);对侧面重影点,观者从左向右看,左面一点看得见,右面一点看不见(左右位置可从正面投影或水平投影中看出)。 直 观 图 投 影 图 投 影 特 性水平重影点1. 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反映两点的上下位置2. 水平投影重合为一点,上面一点可见,下面一点不可见正面重影点1. 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反映两点的前后位置2. 正面投影重合为一点,前面一点可见,后面一点不可见侧面重影点1. 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反映两点的左右位置2. 侧面投影重合为一点,左面一点可见,右面一点不可见直线投影图的作法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两点可
9、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的投影可以由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决定。若已知直线上的点A(a,a,a)和点B(b,b,b),那么就可以画处直线AB的投影图(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另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Parallel line)(Parallel line)。与H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水平线;与V 面平行的直线称为正平线;与W面平行的直线称为侧平线。名称立体图投影图投影特性水平线(H)(1) abOX,abOYW(2)ab = AB(3)反映倾角 、大小正平线(V)( 1 ) a b O X ,abOZ(2)ab = AB(3)反映倾角 、大小侧平线(W)( 1 ) a b O
10、 YH,abOZ(2)ab = AB(3)反映倾角 、大小投影面平行线的特性(1)直线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此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直线与另两个投影面的夹角实形;(2)直线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但不反映实长。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并知AB对H面的倾角为30,A点距水平投影面H为5mm,A点在B点的左下方,求AB的正面投影ab。(1)过a作OX轴的垂直线aax,在aax的延长线上截取aax=5mm;(2)过a 作与OX轴成30的直线,与过b作OX轴垂线bbx的延长线相交,因点A在点B的左下方,得b。(2) 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
11、线(vertical (vertical line)line)。与H面垂直的直线称为铅垂线;与V 面垂直的直线称为正垂线;与W面垂直的直线称为侧垂线。名称立体图投影图投影特性铅垂线(H)(1)H投影积聚为一点( 2 ) a b O X ,abOYW(3)ab = ab = AB正垂线(V)(1)V投影积聚为一点( 2 ) a b O X ,abOZ(3)ab = ab= AB侧垂线(W)(1)W投影积聚为一点( 2 ) a b O Z ,abOYH,(3)ab = ab = AB投影面垂直线的特性1)直线在其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2)直线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12、且反映线段的实长。(3) 一般位置直线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叫一般位置直线(general position line)。特点: 1)直线的三个投影均倾斜于投影轴; 2)直线的三个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均不反映直线与任何投影面的倾角,、和均为锐角; 3)各投影的长度小于直线的实长。(1) 求直线段对H面的倾角及实长按照投影求出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的实长。通常将这种方法称为直角三角形法。只要求出直角AA0B的实形,即可求得AB对H面的倾角及其实长作法(1)1)过b作OX轴的平行线与aa交于a1,则aa1等于A、B两点到H面的距离之差;2)过a作ab的垂线,在该垂线上截取aA0 = aa1,连
13、接bA0,则A0ba即为AB对H面的倾角,A0b=AB(T.L)。作法(2)1)过b作OX轴的平行线与aa交于a1,则aa1即为A、B两点到H面的距离之差;2)在ba1的延长线上截取a1B0 = ab,并连接a、B0,则a1B0a即为AB对H面的倾角,aB0=AB(T.L)。(2)求直线段对V面的倾角及实长只要求出直角AB0B的实形,即可求得AB对V面的倾角及其实长。AB的正面投影ab已知,B、A两点到V面的距离之差,可由其水平投影求得,由此即可作出直角AB0B.的实形。作法(1)1)过a作OX轴的平行线与bb交于b1,则bb1等于B、A两点到V面的距离之差;2)过b作ab的垂线,在该垂线上截
14、取bB0 = bb1,连接aB0,则B0 ab即为AB对V面的倾角,aB0 =AB(T.L)。作法(2)1)过a作OX轴的平行线与bb交于b1,则bb1等于B、A两点到V面的距离之差;2)在ab1的延长线上截取b1A0 = ab,并连接b、A0,则bA0 b1即为AB对V面的倾角,bA0 =AB(T.L)。已知直线AB的正面投影ab和点A的水平投影a,并知AB=25mm,点B在点A之后,求AB的水平投影ab及AB对V面的倾角。(1)以ab为一直角边,以25mm为斜边,作一直角A0 ab,则A0 a = YA YB,它所对的A0ba = 。(2)过b作OX轴的垂线,过a作OX轴的平行线,两者交于
15、b1,然后从b1沿OX轴的垂线向上截取b1b = YA YB(因为B点在A点之后),即得b。(3)连接a、b,即得AB直线的水平投影ab。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面投影a,并知AB对H面的倾角 = 30,点B在点A之上,求AB的正面投影ab。(1)以ab为一直角边,作一锐角为30的直角B0 ba,则B0 b等于A、B两点到H面的距离之差ZB ZA。(2)过b作OX轴的垂线,过a作OX轴的平行线,两者交于b1,然后从b1沿OX轴的垂线向上截取b1b = ZB ZA(因为B点在A点之上),即得b。 (3)连接a、b,即得AB直线的正面投影ab。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和点A的正面投影
16、a,并知AB对H面的倾角 = 30,点B在点A之上,求AB的正面投影ab。点在直线上,其各面投影必在直线的同名投影上,且符合点的投影规律。直线上的点分直线段所成的比例等于点的投影分直线段同名投影所成的比例。在直线AB上找一点K,使AKKB = 23(1)过a任作一直线,并从a起在该直线上任取五等分,得1、2、3、4、5五个分点;(2)连接b、5,再过分点2作b5的平行线,与ab相交,即得点K的水平投影k;(3)过k作OX轴的垂线,与ab相交,即得点K的正面投影k。则akkb= akkb=23。判定图示的点K,是否在侧平线AB上。作图方法一:用定比性来判定。(1)在水平投影上过b任作一直线,取b
17、k1= bk、k1a1= ka。(2)连接a1、a,过k1作a1a的平行线,它与ab的交点不是k,这说明akkbakkb。由此可判定点K不在直线AB上。作图方法二:用直线上点的投影规律来判定。分别补出点K和直线AB的侧面投影k和ab,可以看出k不在ab上,由此也可判定点K不在直线AB上。(1) 两直线平行空间两直线相互平行,则它们的同名投影也相互平行,且同名投影的长度之比等于空间两线段的长度之比。若判别两直线是否平行,一般只要看它们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是否平行。(1)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均为某投影面平行线时,应从直线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来判定是否平行。(2) 两直线相交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它们
18、的同名投影必定相交,而且各同名投影的交点就是两直线空间交点的同名投影。只要任意两个同面投影的交点的连线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就可判定这两条直线在空间一定相交。(2) 两直线相交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是投影面平行线时,应利用直线在所平行的投影面内投影来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3)两直线交叉两直线即不平行也不相交,称为两直线交叉。两种表现形式: 同面投影可表现为有一个或两个同面投影互相平行,但不可能有三个同面投影互相平行。 表现为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同面投影相交,但三个同面投影的交点不符合一个点的三面投影规律。(3)两直线交叉在投影图上,如果两直线有两同面投影相交。而交点的连线不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建筑工程 制图 第二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