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ppt





《《微观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效用最大化条件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预算曲线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要素供应者的确定要素供应者的确定 1、要素所有者有两种:作为生产者的中间要素所有者;作为消费者的原始要素所有者。 2、要素供给理论要分成两个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讨论:根据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来讨论作为生产者的中间要素的供给,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作为消费者的原始要素的供给。 3、本章只讨论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本章只讨论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其行为目的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的原始要素的供给问题。为效用最大化的原始要素的供给问题。 4、原始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原始要素供给实际上
2、是原始要素供给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二、要素供给原则二、要素供给原则 1、基本原则: 作为作为“要素供给要素供给”的资源的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要与作为要与作为“保留自用保留自用”的资源的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相等相等 。2、要素供给边际效用要素供给的效用是间接效用:要素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即: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dU/dL= dU/dY dY/dL MUL=MUY MYL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则有dY/dL= W dU/dL=
3、 WdU/dY (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者是直接的,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在此假定下,则有:MUl=dU/d l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 4、要素供给原则 在基数效用条件下,在基数效用条件下, 将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Y+W l=W L* l+L=L* Mul/MUY=W/WY MUL=MUl 如考虑有所谓“收入的价格”WY,显然有WY=1,则有dU/dl= WdU/dY MUL=W MUY 符合这一条件的要素供给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序数效用条件下,在序数效用条件下, 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预
4、算曲线的切点上,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预算线的斜率(K-Y*)/L*= -W;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dY/dl; 在切点上,肯定有 dY/dl=-WYKYlGY*OL*lEU0U1U2K=WL*+Y*预算线的斜率(K-Y*)/L*= -W;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dY/dl=Mul/MUY ; dY/dl=-W预算线 序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与基数效用条序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与基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的结论是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的结论是一致一致的。的。如果假定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MRSly=dY/dl可以表示为自用资源和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MUl/MUY . 三、要素市
5、场供给量的规律三、要素市场供给量的规律 1、要素供给:在Y*、L*、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要素供给量是随着要素价格变化而变化。 2、推导: 第一步:给定一个要素市场价格W0,随即确定了一个要素的全部收入,随即也就确定了一个预算线EK0; 第二步:要素价格变化,由W0 变为W1,随即也就确定了一个预算线由EK0变为EK1; 第三步:发现预算线绕着E点顺时针旋转; 第四步:引出下列概念 : 1、价格扩展线含义与图形 无差异曲线簇与相应的预算线的切点的集合为曲线PEP,可称为价格扩展线。 这一图形反映了自用资源数量l如何随着要素价格变化而变化,从而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它等于固定资源总量
6、减去自用资源量)如何随着要素价格变化而变化,即要素供给曲线的关系。 YK2K1K0OEU2U1U0PEPl2l1l0L*lW2W1W0 2、要素供给曲线含义与图形 从价格扩展线可以得到要素供给曲线。方法如下:给定要素价格W0,由图9-2可知,预算线为EK0,从而最优自用资源量为l0,于是可以得到一个要素供给量(L-l0),于是可以得到要素供给曲线上一点(W0,L-l0);重复数遍可得到无数个要素供给曲线上的点;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要素的供给曲线。 下面分别讨论不同种类要素供给方面的特点。W2WW1W0L*-l1L*-l0L*-l2L*-lOABC 我国城市居民怎样分配时间?-迈向休闲时代迈
7、向休闲时代工作在人一生中所占的时间越来越少。一项对英国公众所作的调查显示:尽管现在一般人的职业生涯仍然要持续40年左右,但一生用来工作的时间所占百分比已由50减少到20。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开始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为首的生活时间分配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为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21分,闲暇时间为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和25。从终生时间分配来看,正规学习时间约为全部生命时间的7,工作时间仅仅占人生的110,
8、生活必需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生命时间的一半,闲暇时间约占13。毋庸置疑,我们正在进入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和闲暇的假定(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消费者的劳动供给)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就是消费者如何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就是消费者如何闲暇闲暇和和劳动收劳动收入入之间进行选择。之间进行选择。 二、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供给量的变化规律)(劳动供给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供给曲线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即它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逐步上升,劳动者会逐步减少闲暇,逐步增加劳动供给量。但是,当工资涨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供给量不但不会逐
9、步增加,反而会逐步减少。这如何解释?YK2K1K0OEU2U1U0PEPH1H2H016Y*HW2WW1W016-H216-H016-H116-HOABCS 三、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分析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分析 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其实也就是闲暇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前倾斜。 1、劳动的供给就是闲暇的需求的反面。在时间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 2、劳动的价格工资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了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工资。于是工资也就是闲暇的价格; 劳动供给量随工资而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
10、给曲线也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而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加以说明。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闲暇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独特性所致。 就一般商品而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闲暇商品则不同。 替代效应: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这与其它正常商品一样。 收入效应:闲暇商品完全与众不同。假定其它条件不变,闲暇价格的上升却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 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商品的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要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
11、其价格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最后,闲暇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往往会超过替代效应 . 用一般语言来说就是: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用一般语言来说就是: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会更加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会更加珍视珍视闲暇。因此,闲暇。因此,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减少。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1、将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2、尽管许多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但劳
12、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如此。因为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现有工人也许不肯提供较多的劳动,但高工资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而总的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将第八章描绘的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和本章描绘的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综合起来,即可决定均衡工资水平。WOLDSL1W1E 思考:4、劳动供给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 非劳动收入的大小; 社会习俗状况; 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4)工会力量; 讨论:中国在失业与效率中选择什么? 案例9收入分配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披露我国就业现状并提出对策_文化_新浪网.htm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国家 精品课程 教学 课件 第九 生产 要素 价格 决定 供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