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话说话说“传销传销”特点:特点: 1.1.找工作、亲朋加入。找工作、亲朋加入。 2.2.“掉馅饼掉馅饼”高收入、高利润诱惑你高收入、高利润诱惑你“请君入瓮请君入瓮”。 3.3.金字塔金字塔-拉拢人员加入。拉拢人员加入。 4.4.销售物品要么见不到,要么贵得要命。销售物品要么见不到,要么贵得要命。 5.5.传销公式。传销公式。 6.6.交门槛费(五六千甚至上万元)。交门槛费(五六千甚至上万元)。 7.7.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信息)。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信息)。 8.8.洗脑。洗脑。 9.9.人员混杂。人员混杂。今日内容今日内容温故:温故:第二章内容第二章内容知新:知新:第三章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
2、展: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 第三节 文化的积累和创新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起源人类文化的起源(P41-48)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一、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文化起源即文化如何产生的问题。文化即人类基于自身生存而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适应。人类对环境主动调适 形成独特文化 身心日臻完善 不断超越自然属性 逐渐演变为“现代人”:文化的起源即人类的起源早起人类先驱“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生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生
3、” 最终从人猿共祖最终从人猿共祖 到到人猿揖别人猿揖别 嬗变为嬗变为“文化动物文化动物” 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基础 据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的研究,据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的研究,人类人类与灵长目类人猿与灵长目类人猿(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至少至少有有98.5%98.5%的基因是相同的的基因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猿之间那不超过猿之间那不超过1.5%1.5%的基因才真正为人类所独享。的基因才真正为人类所独享。 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类的生物属性,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类的生物属性,为为“人类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奠定了及其文化的
4、起源奠定了生物学生物学基础。基础。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一、一、人类起源,即人类先驱人类先驱与类人猿类人猿分道扬镳分道扬镳而独立演化为现代人的过程,其生物学标志生物学标志是直立人直立人的面世,其行为标志行为标志则是文化行为文化行为的产生。二、二、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大致遵循着如下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大致遵循着如下 进化路线进化路线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至少440万年前形成最早原人 ,大约260万年前至230万 年前开始转化) 早期人属早期人属(能人,大约180万年前开始演化) 直立人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开始演化) 智人智人(旧石器时代) 智人智
5、人(大约2.8万年前,类似现代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 化行为文化符号)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登上 地球舞台的中心。 三、三、文化起源是与文化主体文化主体人类祖先“自意识”及意识的产生相伴随的。(P48第2段) 人类祖先正是在生存实践中,使身体各种机能实现了量和质的变化: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自意识自意识”逐渐向更高级的抽象思维演变。 人类祖先也正是在生物性生物性与文化性文化性的长期互动中,最终从自然中独立分化出来,不再被动地依赖自然、屈服于自然,而成为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主体成为改造自然、创造
6、文化的主体。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48-57) 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P50-57)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 社会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而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构成社会社会的基本要素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社
7、会的成员、社会的主宰。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才能成为文化创造的主导力量,因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组建了简单的社群进而到复杂的社会。三者关系:三者关系: 人与文化及社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人人的行为受所在文化文化及社会社会的影响和模塑,而文化文化与社会社会本身又依赖于人人的力量而产生和维持。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而社会是由人类文化构成的社会。没有文化滋养的社会难以存在,没有社会依托的文化同样难以想象。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文化最初是为满足人类衣食住行及繁
8、衍后代等基本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现代文明是由种种社会体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一种体系发挥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人的第一性第一性(生理的和心理的)和第二性第二性(纯精神的)需求。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和传递给后代作为社会经验总和的“社会命令”这种第二性需求第二性需求。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本条件。文化是社会中统一的、自我调节的有机体。 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共同构成人类存在方式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 文化文化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手段,为人类谋生和增进幸福提供条件;而社会社会则为人类创造文化提供舞台,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和保障。 人类社会社会是以各种文化要素,尤其是社
9、会制度文化为核心纽带的,而人类文化文化也因其必须为社会系统的运转提供永不枯竭的能量而生生不息。 文化文化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类型:(一)采集(一)采集狩猎社会狩猎社会(二)园艺(二)园艺游牧社会游牧社会(三)农耕社会(三)农耕社会(四)工业社会(四)工业社会(五)全球化时代社会(五)全球化时代社会(一)采集(一)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狩猎社会与文化大约20万年前,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处于“幼儿期”,文化开创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打制简单粗糙的石器,高度
10、依赖自然环境。特点一:特点一:寻食生计模式的简单性导致其社会结构简社会结构简单、松散单、松散。社群(寻食群体)以血缘和婚姻等关系为纽带。特点二:特点二:寻食生计模式特征导致其社会生活处于粗社会生活处于粗陋的平均主义状态。陋的平均主义状态。首先,群体内部资源共享。其次,群体内部成员互惠性合作和同质性劳动。再次,群体成员社会地位平等。特点三:特点三:上两点反过来又强化了其文化的简单倾向文化的简单倾向。同质性劳动、平等地位、共享经验、价值标准趋同、万物有灵的野性思维(自然崇拜)。特点四:特点四:文化思维能力文化思维能力令现代人肃然起敬。精确的语言交流技巧和群体协作能力。意义:意义:人类文化史上既有筚
11、路蓝缕筚路蓝缕的艰辛,又有新时代里程碑的意义。(二)园艺(二)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游牧社会与文化大约始于1.2万年前至1万年前,终于6000年前,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园艺生计模式园艺生计模式 1.选择选择比较艰辛的产食产食生计模式而逐渐放弃放弃相对较轻松的寻食寻食生计模式的原因的原因: 一是一是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然; 二是二是寻食中发现被洒落种子的生长过程而萌发园艺技术,继而驯养家畜等。园艺社会的特点:园艺社会的特点: 首先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剩余产品,权威性首领制形成,埋下不平等的种子,产生新的专业化的社会角色如巫师、商人、手工业者等。 其次其次是文化内容的多
12、样化文化内容的多样化。安居乐业,村落,人口密度大,交往频繁,社会分工多样化,文化产品丰富,累计农业科学和历法。游牧社会:游牧社会:干旱、寒冷或多岩石的草原地区,则产生了该模式。特点:特点:首先,首先,成群驯养动物成群驯养动物比过去追逐野生动物更有效、更稳定。剩余产品增加,部落首领制雏形产生,不平等因素增加。其次,其次,游牧生计带动了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织等文化产业织等文化产业的相应产生。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有发生,奴隶产生。再次,再次,“创造”神灵神灵,产生宗教宗教(如基督教及其前身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农耕社会与文化(三)农耕社会与文化大约在公元前6000
13、年左右,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跨入金石并用和铁器时代。金属工具金属工具,尤其犁的发明使用,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畜力耕作,灌溉系统修建,进入集约农业社会。农业效率激增。人口人口呈数百倍、数千倍地增长增长,加大规模的永久性的农业村庄开始建立。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日益发达(手工业、商贸业等),交通便利处陆续产生乡镇、城镇。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愈益严重,社会不平等加剧酋邦兼并战争产生国家。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繁荣。都城经济、政治、军事等中心,更是文化的加速器和辐射源。史诗、神话、故事、传说,公路桥梁、航道驿站-进入金属工具使用、文字发明、城镇产生为标志为标志的辉煌的农耕文明世界人类文明史。 “四大文
14、明区四大文明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 “三大宗教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四)工业社会与文化(四)工业社会与文化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也称现代社会):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及原子能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社会发展迅速副作用巨大(自然)战争次数少,但危害大大众教育广泛社会机构代替亲属结构生活多样化价值多元化,文化同质化趋势(五)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五)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信息和交通技术革命的推动有形的、无形的在全球内高速流动地球村欧风美雨,韩国流日潮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更迅速发展人类自身威胁到自
15、身的生存人类文化多元化与本土化趋势交织并存(对立统一)第三节第三节 文化的累积和创新文化的累积和创新(P57-65P57-65)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发展的加速度趋势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发展的加速度趋势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文化累积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旧文化保存和新文化增加的发展过程,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两种相伴相生的状态。文化累积文化累积是
16、创新式继承,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承袭性创新。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一、文化累积的本质与意义文化累积文化累积是创造保存再创造增长、丰富文化能 力的展示。意味着文化的扩展。文化积累的本质本质:在文化传承传承的基础上创造创造新文化。 一方面,同质文化流传中不断渗入新文化特质渗入新文化特质, 数量增加,形态多彩; 一方面,文化创造力的累积导致文化种类种类、文化 结构结构日益复杂化。文化累积文化累积的意义: 文化累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文化累积就没有文化发展,文化累积的过程同时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 只有积累,才有发展!与动物相比较与动物相比较:(1)人主动主动适应
17、环境累积、创新文化改善生存处境;(2)人类实践活动受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支配分析、归纳上升为对客体的认知和把握创造了保存、传承、传播文化的语言文字符号;(3)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本质区别归根结底是意识意识的差别,这又集中体现在是否具有文化创造和文化累积的能力。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二、文化累积的方式与途径(P58-59)文化的扬弃扬弃(自我否定、辩证否定):抛弃、保留、继承、发展、创新。 保留、继承-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前提条件 辩证否定-文化变异、更新文化积累的动力动力机制机制文化累积累积的途径途径: 其一,本民族内部内部文化的累积。(累积的重要性) 其二,吸收外来外来文化的累积
18、。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发展的加速度趋势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发展的加速度趋势文化发展加速度加速度见P60第3段的描述文化累积的速度与文化发展成正比成正比。文化之所以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趋势,无疑是文化累积的结果。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四、文化创新的内涵及其动力机制(P60-63)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人类文化创人类文化创新的历史新的历史。没有文化创新就无所谓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累积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创造。文化创新的驱动力驱动力: 一类为基本基本的文化迫力
19、文化迫力,即为解决人类生理上的基本需求而产生相应的经济活动及其组织;此为原动力原动力,包括诸多矛盾,诸如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需求与现实的矛盾,等等。 一类为派生派生的文化迫力文化迫力,也叫文化促发力,即人类为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而派生出相应的社会组织模式等。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动力机制动力机制:首先,首先,从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即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的 矛盾)。 矛盾的解决方式:一是生产方式的改进;二是生存空间的拓展。其次,其次,人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人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 人的需求既是多层次的,也是无限的,而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现实却总是有限的。 无限与有限无限与有限 最后,最后
20、,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成员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系统内部持续存在的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关系的变革本身即属于社会制度文化的创新,反作用于生产力。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五、文化创新的条件及启迪意义第一,第一,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累积为基础文化累积为基础。第二,第二,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 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第三,第三,必须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六、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
21、径文化创新的内容内容: 其一,物质技术层面的创新。 其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途径(P65): 其一是文化发明发明。在-中,在-基础上,为-需要,创造出新的创造出新的-产品及-方式等。 其二是文化发现发现。-观察、分析,认识、了解到-已经存在已经存在,但过去不为人们认识和了解的-事实。 发现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科学创造称之为发现,其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洞察或消除智力不安。(科学) 发明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期间有创造的过程。技术创造则是发明,它具有实用的目的,为的是消除物质方面的困难。 (技术)为了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就要做到做到两方面: 一是就社会而言,应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鼓励-发明创造活动; 二是就个体而言,有意识地提高洞察力,为文化创新做贡献。思考题思考题1.如何理解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P41-442.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P44-483.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P50-56 重点重点4.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P57-59 重点重点5.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57 重点重点预习:预习: 第四章第四章 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结束结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