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尝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尝试.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课程实施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新课程实施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施教者,和大家一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施教者,和大家一样,有欣喜,有困惑,有收益,也还有样,有欣喜,有困惑,有收益,也还有付出。付出。 一路走来,我快乐而忙碌着,我忙一路走来,我快乐而忙碌着,我忙碌而幸福着碌而幸福着一、一、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二、巧用资源,抓住生成时机二、巧用资源,抓住生成时机 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 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 一一 、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 (一)(一)“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问
2、题情境”顾名思义,顾名思义,必须体现出问题性、数学的和教学用三个特必须体现出问题性、数学的和教学用三个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情境时要避免三种误区: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情境时要避免三种误区: 1、“言必称情境言必称情境”。 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 3、只是、只是“引入引入”新课。新课。 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 案例案例1 1: 有位教师上有位教师上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用多媒体出,用多媒体出示一则图文并茂的学校介绍示一则图文并茂的学校介绍:“学学校是我市一校是我市一所民办学校,所民办学校,占地占地3 3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师:师:“占地占地3 3万平方米指什么
3、?万平方米指什么?”( (学生自由回学生自由回答)答) 师:师:“这是指这块地的大小。哪些物体也是用这是指这块地的大小。哪些物体也是用大小来衡量的呢?大小来衡量的呢?” 生:生:“橡皮、黑板、书本橡皮、黑板、书本”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 案例案例2:2: 课前,老师给学生分发草稿纸。有学生嚷嚷起来:课前,老师给学生分发草稿纸。有学生嚷嚷起来:“老师,我的草稿纸小,别人的大,不公平!老师,我的草稿纸小,别人的大,不公平!”老老师又说:师又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谁最先把这张草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谁最先把这张草稿纸涂满。稿纸涂满。”得到大纸的学生又说:得到大纸的学生又说:“肯定是
4、拿小肯定是拿小纸的同学涂得快,我们吃亏了。纸的同学涂得快,我们吃亏了。” 上课了,老师出示课题,问:上课了,老师出示课题,问:“你们知道什么叫你们知道什么叫面积面积吗?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笑着说:(学生自由回答)师笑着说:“其其实,你们都已经知道面积了,刚才你们说这张草稿实,你们都已经知道面积了,刚才你们说这张草稿纸大,那张草稿纸小,就是说这张纸的面积大,那纸大,那张草稿纸小,就是说这张纸的面积大,那张纸的面积小,面积小的涂上颜色会比较快。张纸的面积小,面积小的涂上颜色会比较快。” ” 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一一 、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
5、间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 (一)(一)“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问题情境”顾名思义,顾名思义,必须体现出问题性、数学的和教学用三个特必须体现出问题性、数学的和教学用三个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情境时要避免三种误区: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情境时要避免三种误区: 1、“言必称情境言必称情境”。 2、只关注生活化情境只关注生活化情境。 3、只是、只是“引入引入”新课。新课。一一 、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 (二)创设利于生成的情境(二)创设利于生成的情境 1、开放与定向相结合、开放与定向相结合 。 2、探索与高效相结合、探索与高效相结合 。 3、生活化与数学性相结合、生活化与数学性相结合
6、 。 4、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 1、开放与定向相结合、开放与定向相结合2、探索与高效相结合、探索与高效相结合 案例案例1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统计”引入的故事情境。引入的故事情境。 案例案例2 2: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循循环小数环小数”的引入片段。的引入片段。 一一 、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情境创设,拓宽生成空间 (二)创设利于生成的情境(二)创设利于生成的情境 1、开放与定向相结合、开放与定向相结合 。 2、探索与高效相结合、探索与高效相结合 。 3、生活化与数学性相结合、生活化与数学性相结合 。 4、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7、、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 二、巧用资源,抓住生成时机二、巧用资源,抓住生成时机(一)生成时机的特点(一)生成时机的特点 1、主体性、主体性 2、随机性(不可预知性)、随机性(不可预知性) 3、动态性、动态性 (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 互动生成的课堂要求我们的教学必互动生成的课堂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由须由“执行教案执行教案”走向走向“生成学案生成学案”。需。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及时捕捉、悉心收集、认实的学习过程,及时捕捉、悉心收集、认真筛选来
8、自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对那些真筛选来自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对那些由课堂生成的无法预定的教学因素、教学由课堂生成的无法预定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做出随机的应变、随时的调控、随势情境做出随机的应变、随时的调控、随势的引导,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的引导,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关注学生已有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内容与学生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的程度就越高。 新课程理念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
9、学习新课程理念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 1、寻找起点资源、寻找起点资源(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2、展示亮点资源、展示亮点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案例案例1: 练习题:明明有练习题:明明有14条红金鱼,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条花金鱼,送给东东送给东东10条,还剩多少条?条,还剩多少条?
10、改编成一道生活情景题:你有改编成一道生活情景题:你有14条红金鱼,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送给好朋友东东条花金鱼,送给好朋友东东10条,你准备怎条,你准备怎样送?你自己还剩多少条?样送?你自己还剩多少条?案例案例2:“角的认识角的认识”片段片段2、展示亮点资源、展示亮点资源(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 3、利用集体资源、利用集体资源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3、利用集体资源、利用集体资源
11、 案例案例1 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100以内数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小组合作片段小组合作片段 案例案例2 2:特级教师张丽颖教学:特级教师张丽颖教学“100100以内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片段片段 3、利用集体资源、利用集体资源 教师课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自己教师课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自己的教学:的教学: (1 1)为什么这节课(或环节)要进行小组)为什么这节课(或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 2)如果用,什么时候进行?怎么提问题?)如果用,什么时候进行?怎么提问题?需要合作多少时间需要合作多少时间 ? (3 3)可能会出
12、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引导?(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4、巧用错点资源、巧用错点资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说过: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说过:“错误人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和发挥“错误错误”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错误”背后的内涵,化背后的内涵,化“错误错误”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化化“错误错误”为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差错在探为教师的教学
13、智慧,让差错在探索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以实现数学课堂索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和有效。教学的真实和有效。 4、巧用错点资源、巧用错点资源 案例:一位老教师上案例:一位老教师上“分数的初步认分数的初步认识识” “错错”在学生的探索中修改与完善,在学生的探索中修改与完善,“错错”又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又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在在“错错”的资源中,每个学生轻松、愉快的的资源中,每个学生轻松、愉快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自己的个性。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自己的个性。(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5、捕捉疑点资源、捕捉疑点资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
14、的个性发展 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过: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者须有疑,读书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会有疑,有疑惑而不得其解,就会进一步独才会有疑,有疑惑而不得其解,就会进一步独立思考、苦苦探索。立思考、苦苦探索。 5、捕捉疑点资源、捕捉疑点资源 案例案例1 1 :五年级练习题五年级练习题 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
15、,每小时行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45千米,千米,从从A A城到城到B B城要行城要行8 8小时。如果从高速公路上行驶,小时。如果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每小时行120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千米,只需几小时? 案例案例2 2:特级教师华应龙:特级教师华应龙“平均数平均数”教学片教学片段段 小红爸爸因公出差,小红爸爸因公出差,5 5天没有回家。回家后一天没有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次撕下这5 5天的日历,这天的日历,这5 5天日期的和是天日期的和是9090。爸爸。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回家这天是几号? (二)生成资源的巧用(二)生成资源的巧用 6 6、开发情感资源、开发情感资源关注
16、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学会尊重学会尊重 案例:特级教师徐斌上案例:特级教师徐斌上“认识乘法认识乘法”。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线段线段”教学片段:教学片段: 师:把课前带来的毛线放在桌子上,问:它是什么样子的?师:把课前带来的毛线放在桌子上,问: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毛线是弯曲的。生:毛线是弯曲的。 师:能把它拉直吗?师:能把它拉直吗? 生:抓住毛线两端,将毛线拉直呈现给老师同学看。生:抓住毛线两端,将毛线拉直呈现给老师同学看。 师:将毛线拉直就成了一条线段,你们的小手捏住的两端叫线段的端点。师:将毛线拉直就成了一条线段,你们
17、的小手捏住的两端叫线段的端点。 师:同组的同学比一比你们手中的线段,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师:同组的同学比一比你们手中的线段,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的线段比他的线段长。生:我的线段比他的线段长。 生:我的线段是红色的,他的线段是黑色的。生:我的线段是红色的,他的线段是黑色的。 师:如果你是线段,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师:如果你是线段,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生:我要是被同学拉直了,我就是线段。生:我要是被同学拉直了,我就是线段。 生:我要放在桌子上,我就是弯的。生:我要放在桌子上,我就是弯的。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师问: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师问:“上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知道了
18、什么?”居然有居然有学学生回答:生回答:“我知道了线段可以补衣服!我知道了线段可以补衣服!”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三、价值引领,贯穿生成过程(一)(一)思思考考(二)(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做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做(一)思考 1 1、尊重、尊重放纵放纵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 , ,服务于服务于全体学生多元、多维地发展。互动生成不全体学生多元、多维地发展。互动生成不是信马由缰,任其自生自灭。是信马由缰,任其自生自灭。
19、 (一)思考 2 2、自主、自主自由自由 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导,把学生主体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生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不去组织,学生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不去组织,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必定是少数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蜕变成必定是少数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蜕变成学生主体的自由放纵。学生主体的自由放纵。(一)思考 3 3
20、、扬弃、扬弃抛弃抛弃 在大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在大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主题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习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习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做1 1、适时点拨,引领学生。、适时点拨,引领学生。 (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做2 2、规范语言,引领学生在表达中内化。、规范语言,引领学生在表达中内化。案例案例1 1:“认识分数认识分数”教学片段。教学片段。 这是我校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课,当学生用长方形的纸表
21、示出这是我校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课,当学生用长方形的纸表示出1/2 1/2 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样得到师:你是怎样得到1/21/2的的? ? 生生1 1:我把这张纸对折,就得到:我把这张纸对折,就得到1/21/2了。了。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 生生2 2:( (演示演示) ):我是这样折的,也得到了:我是这样折的,也得到了1/21/2。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是师: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是1/21/2呢呢? ? 生生3 3: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对折的,所以都是: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对折的,所以都是1/21/2。 交流结束,学生开始下一个活动。
22、交流结束,学生开始下一个活动。 在做出几分之一后,又一次交流,学生的交流语言基本上是:我是这在做出几分之一后,又一次交流,学生的交流语言基本上是:我是这 样折的(举起纸片),得到样折的(举起纸片),得到1/41/4。接着老师帮助学生完善语言。学生的每。接着老师帮助学生完善语言。学生的每 一次表述都不完整,都需要老师补充。一直到课尾总结,能够完整表述的一次表述都不完整,都需要老师补充。一直到课尾总结,能够完整表述的 了了无几。了了无几。 (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做案例案例2 2:赏析青年名师张齐华执教这节课的交流片段。:赏析青年名师张齐华执教这节课的交流片段。 同是学生活动折出一张纸的同是学
23、生活动折出一张纸的1/21/2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先涂好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师:先涂好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1/21/2的?(学生展示不同折法)的?(学生展示不同折法)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的这一份都是长方形的师: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的这一份都是长方形的1/21/2呢?呢? 生生1 1:都是一半。:都是一半。 师:师:有点感觉了,谁还能说得更好?有点感觉了,谁还能说得更好? 生生2 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 2份,涂色的是其中一份。份,涂色的是其中一份。 师:折得不同没关系,师:折得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只要平均分成2 2份
24、,每份就是它的份,每份就是它的1/21/2。 学生再次操作,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再次操作,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这一次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师:这一次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生生3 3:分成:分成4 4份,每一份是它的份,每一份是它的1/41/4。 师:师:说得已经很好了,就差两个字了。说得已经很好了,就差两个字了。 生生4 4:把圆形平均分成:把圆形平均分成4 4份,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就是整个圆形的份,其中一份涂上颜色,就是整个圆形的1/41/4。 (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怎么
25、做 3 3、指引回望,引领学生在反思中深入。、指引回望,引领学生在反思中深入。 案例:案例:“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片段练习片段 6 6+4=6+4=6 6 6+4=7+4=7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 (一)平等观念,主动倾听(一)平等观念,主动倾听 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更重要的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任,更重要的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因此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学会如因此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学会如何倾听。何倾听。 (一)平等
26、观念,主动倾听(一)平等观念,主动倾听 1、教师倾听意识缺失的现象、教师倾听意识缺失的现象 (1 1)拒绝倾听)拒绝倾听 (2 2)虚应其事)虚应其事 (3 3)择其所好)择其所好 2、主动倾听的价值、主动倾听的价值 (1 1)尊重生命个体)尊重生命个体 (2 2)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对话教育 (3 3)折射教育品质)折射教育品质 (4 4)凸现教师的智慧)凸现教师的智慧 (1)尊重生命个体)尊重生命个体 了解是教育的第一环节,而倾听则是了了解是教育的第一环节,而倾听则是了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这种接始倾听,就
27、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尊重。命的尊重。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倾听是对儿童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倾听是对儿童观的把握,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是对观的把握,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是对教育教学要义的领悟。教育教学要义的领悟。 (2)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对话教育 所谓对话,不仅仅是对话者双方的言谈,所谓对话,不仅仅是对话者双方的言谈,而是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的真而是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的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
28、听过程中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 没有倾听,对话就失去了意义。对话是没有倾听,对话就失去了意义。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学。 (3)折射教育品质)折射教育品质 倾听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它不是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至始至终贯它不是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至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倾
29、听和探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中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 其一是尊重。其一是尊重。 其二是期待。其二是期待。 其三是互动。其三是互动。(4)凸现教师的智慧)凸现教师的智慧 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倾听的核心是思考。 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至在瞬间必须做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
30、刻沉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3、我们倾听什么?、我们倾听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倾听。机地进行倾听。(1 1)倾听学生的童心。倾听学生的童心。(2 2)倾听学生的
31、一字之差。)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3 3)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 (1)倾听学生的童心)倾听学生的童心案例: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案例: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百分数的意百分数的意义义”。3、我们倾听什么?、我们倾听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教材,了解 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倾听。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倾听。(1 1)倾听学生的童心。倾听学生的童心。(2 2)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3 3)倾听学
32、生的离经叛道)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4、倾听时要注意的几点、倾听时要注意的几点 (1 1)态度热情)态度热情 (2 2)善于等待)善于等待 (3 3)准确理解)准确理解 (4 4)积极回应)积极回应 (5 5)巧妙提问)巧妙提问 (6 6)委婉表达)委婉表达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 (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 (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 1 1、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过程?、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过程? (1 1)“送鱼送鱼”只注重结论,学生轻易只注重结论,学生轻易得到得到“鱼鱼”。 (2 2)“授渔授渔”既注重教学过
33、程,又兼既注重教学过程,又兼顾结论,绝大多数学生能按顾结论,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渔渔”索索“鱼鱼”。 (3 3)“挖鱼塘挖鱼塘”注重学习的自主探索注重学习的自主探索过程,学生不一定钓到过程,学生不一定钓到“鱼鱼”。 (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 2 2、注重教师、注重教师“教教”,还是注重学生,还是注重学生“学学”? (1 1)“送鱼送鱼”注重教师的教,忽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 (2 2)“授渔授渔”注重教师的教,也注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重学生的学。 (3 3)“挖鱼塘挖鱼塘”特别强调学生的学。特别强调学生的学。 (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二)合理定位,提升生成价值 3 3、三点反思:、三点反思: (1 1)该)该“送鱼送鱼”时就时就“送鱼送鱼”。(2 2)“授渔授渔”要讲究策略。要讲究策略。(3 3)不做)不做“鱼塘鱼塘”的看客。的看客。 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四、观念更新,提升生成价值 (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可能性”教学中的意外。教学中的意外。 (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三)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