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塔吊附墙顶升加节方案计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塔吊附墙顶升加节方案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塔吊附墙顶升加节方案计划.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塔吊安装附墙(顶升)施工专项方案塔吊安装附墙(顶升)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畔山怡园商品房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 72632.58(其中 S4楼,一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2129.06m2; 5楼 18 层剪 力墙结构,建筑面积 10216.66m2;6楼 18 层剪力墙结构,建 筑面积 10557.59m2;8、9楼均为 30 层剪力墙结构,建筑 面积均为 11199.73m2;10楼 18 层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 10176.97m2;21楼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503.53m2;地 下室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5649.31m2) 。 因各楼负责垂直运输的塔吊的使
2、用高度超过了自由高度, 必须进行附墙顶升。为了顺利顶升附着塔吊,保证设备及人身 安全,特制定本附着顶升方案。 二:编制依据:二:编制依据: QTZ80 塔吊使用说明书 塔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位置及平面布置 三:塔吊附着位置确定三:塔吊附着位置确定 (1 1)附着组成:)附着组成: 8、9#楼建筑最大高度为 95.10 米,5、6、10#楼建筑最大高度 为 58.80m 根据使用说明书,设四道附墙,附墙的连接基座预埋在楼 层底板梁上。附着装置由四套框粱、四套内支撑和三根拉杆组成, -/ 四套框梁由 24 套 M20 高强度(8.8 级)螺栓、螺母、垫圈紧固成附
3、着框架(预紧力距为 370N.m) 。附着框架上的两个顶点处有三根附 着撑杆与之交接,三根撑杆的端部有连接座与建筑物附着处的连接 基座铰接。三根拉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通过调节螺栓可以推动 内撑杆顶紧塔身的四根主弦。附墙预埋件采用 30mm300mm 的高 强度螺栓穿孔预埋,。 (见图一) 图一:附着框示意图 (2)布置位置及载荷情况布置位置及载荷情况: 图表 1 及 2 给出了塔机的所示的附着撑杆布置形式和位置条件 下建筑物附着点(即连接基座固定处)的载荷值。根据此载荷值的 大小、参照图 2 附着点在建筑物结构上的具体位置,结合附着装置的 附着点处与建筑物局部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确定连接基座与
4、建筑物 -/ 的连接固定方式和局部混泥土钢筋结构处理方式。 图二:附着的工况、力矩 (3)附着位置确定:)附着位置确定: 第一道附着在标高为 20.97 米的第 7 层梁上; 第二道附着在标高为 41.97 米的 14 层梁上; 第三道附着在标高为 62.97 米的 23 层梁上; 第四道附着在标高为 86.97 米的 28 层梁上。 四、安装拉杆及技术要求:四、安装拉杆及技术要求: 1)先将附着框架套在塔身上,并通过四根内撑杆将塔身的四根 主弦杆顶紧;通过销轴将附着撑杆的一端与附着框架连接,另一端 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连接基座连接。 2)每道附着架的三根附着撑杆应尽量处于同一水平上。但在安 装
5、附着框架和内撑杆时,如若与标准节的某些部位干涉,可适当升 高或降低内撑杆的安装高度; 3)安装时应当用经纬仪检查塔身轴线的垂直度,悬出段以上 工作工况 非工作工况 F1(KN)F2(KN)F3(KN) +135.0 +148.0 +73.0 +103.0 +135.0 +148.0 F3 F2 F1 -/ 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 3/1000,悬出段以下其偏差不得大于塔 身全高的 1/1000,允许用调节附着撑杆的长度来达到; 4)附着撑杆与附着框架,连接基座,以及附墙框架与塔身、内 撑杆的连接必须可靠。内撑杆应可靠的将塔身主弦杆顶紧,各连接 螺栓应紧固调整好后,开口销必须按规定充分张开,运
6、行后应经常 检查有否松动并及时进行调整。 五、顶升加节步骤五、顶升加节步骤 1)顶升前的准备:)顶升前的准备: a.按液压泵站要求给其油箱加油; b.清理各个标准节,在塔身节连接套内涂上黄油,将待顶升加 高用的标准节在顶升位置时的起重臂下排成一排,这样能使塔机在 整个顶升加节过程中不用回转机构,能使在整个顶升过程中所用的 时间最短; c.放松电缆线的长度略大于总的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 d.将起重臂旋转至爬升架前方,平衡臂处于爬升架的后方(顶 升油缸正好位于平衡臂下) ; e.在引进平台上准备好引进轮及标准节。 2) 、顶升前塔机配平:、顶升前塔机配平: a.塔机配平前,必须先将载重小车运行
7、到图 3 所示的配平参考 位置,并吊起标准节或其他重物(表中载重小车的位置是个近似值, 顶升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 。然后拆除下支座四个支腿 与标准节的连接螺栓; -/ b.将液压顶升系统操作杆推向顶升方向,使爬升架顶升至下支 座支腿刚刚脱离塔身的主弦杆的位置; 起重臂 Q(m) 9401185 56 44 15.214.8 22.822.2 普通标准节940kg/节 加强标准节1185kg/节 图四:顶升配平示意图 c.通过检查下支座支腿与塔身标准节主弦杆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 并观察爬升架 8 个导轮与塔身主弦杆间隙是否基本相同来检查塔机 是否平衡脸。略微调整小车的配平位置直至平衡
8、。使得塔机上部重 心落在顶升油缸梁上; d.记录小车的位置。但要注意该位置随着起重臂的长度不同而 改变; e.操作液压系统使爬升架下降,连接好下支座和塔身节间的连 接螺栓。 3)顶升作业:)顶升作业: a.将一节标准节吊至顶升爬升架引进横梁的正上方,在标准节 下端安装上四只引进轮,缓慢落下吊钩,使装在标准节上的引进轮 -/ 比较合适的落在引进横梁上,然后摘下吊钩; b.再吊一节标准节,将载重小车开至顶升平衡位置。 c.使用回转机构上的回转制动,将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制动状态; d.卸下塔身顶部与下支座连接的 8 个螺栓。 e.开动液压顶升系统,使油缸活塞杆伸出,将顶升横梁两端的 销轴放入距顶升横梁
9、最近的塔身节踏步的圆弧槽内并顶紧?(要设 专人负责观察)确认无误后继续顶升,将爬升架及其他以上部分顶 起 10-50mm 时停止,检查顶升横梁等爬升架传动部件是否有异响、 变形、油缸活塞杆是否自动回缩等异常现象,确认正确后,继续顶 升;顶起略超过半个塔身节高度并使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滑过一对 踏步并自动复位后,停止顶升,并回收油缸,使活动爬爪搁在顶升 横梁所顶踏步的上一对踏步上。确认两个活动爬爪全部准确的压在 踏步顶端并承受住爬升架及其他上部分的重量,且无局部变形、异 常情况后,将油缸活塞全部缩回,提起顶升横梁,重新使顶升横梁 顶在爬爪所搁的踏步的圆弧槽内,在次伸出油缸,将塔机上部结构, 再顶起
10、略超过半个塔身节高度,此时塔身上方恰好有能装入一个标 准节的空间,将爬升架引进平台上的标准节拉进至塔身正上方,稍 微缩回油缸,将新引进的标准节落在塔身顶部并对正,卸下引进轮, 用 8 颗 M30 的高强度螺栓将上下标准节连接牢靠(预紧力矩 1400N.m) 。 f.再次缩回油缸,将下支座落在新的塔身顶部上,并对正,用 8 -/ 件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塔身连接牢靠,完成一节标准节的加节后 可按照以上步骤重复操作,即可完成所要顶升的标准节。 图五:顶升过程示意图 六、顶升过程的注意事项:六、顶升过程的注意事项: 1) 、塔机最高风速大于 34 級时,不得顶升作业。 2) 、顶升过程中必须保证起重臂
11、与引入标准节的方向一致,并 利用回转制动将起升臂制动住,载重小车停在顶升配平位置。 3) 、若要连续加高几节标准节,则每加完一节后,用塔机自身 吊下一节标准节前,塔身各主弦杆和下支座必须有 8 个高强度螺栓 连接,唯有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每根螺栓只上一个螺母。 4) 、所加标准节上的踏步,必须与已有的标准节对正。 5) 、在下支座与塔身没有用 M30 螺栓连接好之前,严禁起重臂 回转、载重小车变幅和吊装作业。 6) 、在顶升过程中,若油压系统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顶升, 回缩油缸,将下支座落在塔身顶部,并用 8 件 M30 高强度螺栓将下 支座与塔身连接牢靠后,再排除液压系统的故障。 -/ 7)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塔吊 顶升加节 方案 计划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