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 漂浮的画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七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自己的肌理作品命题。难点:1. 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如何让学生在制
2、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教学思路(策略):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
3、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面对制作出来的作品,学生通过联想其形象的,呈现了多面性的展开与延伸,使其既抽象又具体,有的再稍加手绘修饰,便能收到肯定明确的具象效果。教具学具准备:扁平盛水容器20个、湿拓画油或油漆20套、汽油,竹签,白纸等 。教学过程: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感悟体验一、导入启思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2猜测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 尝试试验演示:在透明水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
4、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观察引导学生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试验油色漂浮在水面的科学物理现象,激发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师导入新课。板书:漂浮观察发现二、发展提升(开阔视野)1利用油和水的科学物理特性来制作“肌理”会怎样呢?师生分析肌理的自然属性:广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狭义: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漂浮的画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六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漂浮 新课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