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电子政务复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电子政务复习题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8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哪些?单项与综合区分法内部与外部区分法水平与鉴定区分法定性与定量区分法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方法2.谈谈你对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解概念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谦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对于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电子政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电子政务是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本技术基础的,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与以往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二)
2、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现代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的自身调节能力来实现社会自身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引入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适应信息化社会新的规律和新特点,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三) 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信息化过程电子政务是经过政府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政府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政府能力的过程,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对传统政府的一声深刻的革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2 / 8 总之,电子政务是一个不
3、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同政府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政府建设发展的过程。3.当代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有哪些一、建立全国性的、整合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二、发展整合化的电子化信息服务三、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四、提供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交税处理系统五、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六、推动政府部门电子邮递系统4.简述电子政务外包的含义与特征电子政务外包,它既是政府服务外包的一种,也是IT 外包的一种。电子政务外包,公共部门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 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可以达到提高服务效率,精简机构
4、,减少开支和专业服务的目的。电子政务外包的主要特征是:( 一) 外包目的的公益性。作为公共性的集中体现,电子政务外包过程中的公益性规定了信息化公共服务的本质功能和责任基础。电子政务在技术上作为一种基于信息网络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效率、经济性等方面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其面向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共性本质没有改变。因此,电子政务外包作为一种专业的高效实现公共服务的竞争性供应方式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工程简单地作为一种商品打包出售,更不像某些批评者所误解的那样是一种政府“甩信息化包袱”的手段,而是利用市场资源与专业企业的技术与经验优势,经济而高效地发挥公共服务的本质功能。所以,虽然服务方式和具体提
5、供者有所不同,但外包后的信息化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实质仍然是满足公共性的要求,必须平等、有效、公开而体现其公益性特征。( 二) 外包内容的限定性。随着外包实践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服务工程采用外包方式加以建设和运营,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区所有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外包的实例。但正如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人主动性一样,外包也不能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与实践中的所有问题而实现“一包就灵”。作为一种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外包更多关注的是政府服务职能实现的多样化,而包括管制、管理在内的其它政府职能及其信息化条件下的发挥,则不能简单通过合同方式和市场化手段实现。此外,因政务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6、-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3 / 8 务的公共属性以及公共信息的特殊价值,电子政务外包时还必须考虑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如电子政务工程在可能涉及主权、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方面时,其外包的立项、招标等过程就会面临更为严格地甄别而必须报之以更谨慎的态度。(三) 外包方式的规制性。政府是依法设置并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法定组织,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的专门国家机关,政府职能的内涵、实现方式等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指导才有被社会承认的法律效力。政府在选择外包方式实现信息化公共服务职能时,就必须考察该项公共服务的外包是否有法律规
7、章的支持,忽略法律规制而出现信息化外包的泛化乃至是滥用,则很容易被社会公众认为是政府在甩包袱,使外包后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丧失其公共性本质进而失去其合法性。因此,在电子政务外包的过程中,即使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发生转变,但其提供方式和过程也还必须满足作为公共服务机关的规制要求而展现其对公益、公平等的尊重与维护,其服务过程与效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合法性认同。5.什么是政府流程再造?结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阐述政府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政府流程再造,是指在引入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原有组织机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彻底的重组,形成政府组织内部决策、执
8、行、监督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以适应政府部门外部环境的变化,谋求组织绩效的显著提高,使公共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满意。政府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流程再造强调以公众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彻底改变传统政府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流程设计以方便公众获取服务为出发点,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来审视和设计各种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用优质的服务来提升政府的竞争力;每个流程的工作质量由公众做出评价,使再造后的业务流程体现政府是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能给予公众更多选择并聆听其意见的政府。(2) 政府流程再造是以流程为中心,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做法。传统以
9、职能为中心把业务流程人为地割裂开来,使业务流程消失在承担不同职能的部门和人员之中,导致多头指挥、影响作业效率,使公众无所适从,缺乏整体观念和有效的整合,产生了许多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流程为中心要求彻底打破部门界限,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来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强调政府各部门之间业务、信息、服务的虚拟整合和网络化协同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政府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使破碎的流程得到整合,部门分割将被削弱;强调将职能性的层级结构转化为跨功能性的工作团队,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作用,通过个人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发挥与团队成员的高度合作,保证政府业务流程高效、有序、顺畅地工作。(3) 政府
10、流程再造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观点注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4 / 8 整体流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政府管理“各部门工作卖力而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注重各个子系统、子流程之间的合作,减少无效的部门和工作,消除重叠的流程。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可以改变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的方式,将集中式的信息处理改变为分散式处理,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可以有机地整合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将政府部门整合为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提高政府的决策速度和
11、应变能力,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电子化服务。只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潜能,利用信息技术简化、改变政府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变革政府组织结构,达到政府组织扁平化,才能大幅度提高政府绩效。因此,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根本性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政府组织结构形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服务传递方式为对象和内容,以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和使顾客满意为目的。(4) 政府流程再造强调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强调绩效的大幅度提高,注重节约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政府服务质量。“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找出相关原因,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彻底性的重
12、新设计”就是要打破陈旧的组织结构及规章,重新设计与建构新的流程,进行彻底性的流程再建。这种政府流程再造通过减除不必要的支付和政府部门的虚拟整合,再造了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企业型政府是富有创新精神和生机活力的、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重视把市场和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府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1)实行决策与执行的适当分离。要结合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合理划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模式,在强化政府决策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的执行职能和服务职能。通过建立政府网站
13、和各种执行业务应用系统平台,从根本上使政府治理从封闭的行政系统中拓展出来。(2)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清理、整合。清理指清除原有流程中非增值的环节。非增值的环节是那些对满足公众需求没有贡献的活动,比如活动的等待、不必要的文牍及信息传递、重复的活动、反复的审核等。整合式对清理后非增值的流程予以简化或删除,在对政府部门进行虚拟整合的基础实行政府业务流程的系统整合,使整个流程更加顺畅。对职能交叉的政府部门及事务处理流程进行清理、整合,利用电子化手段固化流程,使职能转变到位;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化专项业务工作平台,各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按确定的程序实施一体化管理,(3)简化中间管理层,扩大授权,追求
14、成果。政府流程再造鼓励充分授予管理者以权限,充分发挥每个人在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再造后的业务流程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加大事后监督力度,开展网上绩效评估,使政府绩效获得巨大的改善。(4)实行再造后的业务流程步骤按自然顺序排列的原则。再造后业务流程步骤不应是人为的线性序列,而是按业务流程的自然先后次序排列。在传统政府业务流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5 / 8 中,有很多人为的硬性的直线顺序。例如,按传统做法,第一个步骤未完成前,下一个步骤就不能开始。但是实际上这并非总是必要的。负责第一步的
15、工作人员收集的信息对第二、第三个步骤也许并无作用,也许它们合起来对第四、第五步才有贡献。按照流程的自然顺序,不同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这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5)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目录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在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中,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存储、加工和管理,这其中存在着很对重复性劳动。很多单位甚至建立了专门的部门来收集和处理其他部门产生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信息处理完全可以由处在不同业务处理流程中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确定每个流程应该采集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中的共享使用。(6)业务流程应更加具有柔性。
16、公众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对所有公众都采取单一标准化的流程就不再适宜,就需要使同一流程有多种变化形式。例如,对工程的审批,重大资金工程与一般资金工程以及小工程虽属近似流程,但可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传统的流程因为将许多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因为复杂冗长。流程有了变化后,每一种变形只处理相应的事项,且不存在特殊事项和例外事项,事情的处理更加规范化,处理速度也会加快。6.你如何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的关联性?7.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
17、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观念上的误区1.OA 就是 电子政务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18、页6 / 8 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而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 (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 ,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2. 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能仅仅被动地停留在指令的执行层面。上级部门做了网站,我也照猫画虎来上一个。上级部门设计了哪些栏目,我也机械照搬拷贝(COPY)过来。这种执行任务的认识思路和上下对口的设计模式,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可谓认认真真走了过场。3. 电子政务 是一种补充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
19、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心理上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只是政府信息部门的职责,是传统政务管理的一个补充,是非主流业务,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韵形成和实现其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4. 工程资金应用于购买设备“轻调研重上马”、“轻计划重实施”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国家为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的专向拨款数额越来越大,所以资金来源已不再是主要困难。但这些资金应该首先用于调研、计划、培讽等菇础性准备工作。否则,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更何况IT 领域里设备更新速度极快,盲目建设很
20、可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二、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1. “死库”资源开发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信息多,电子载体方式信息少: 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动态反馈的信息少。在国内数以千计的信息库中能保持不断更新和有效利用的只占一成左右,其他一些信息库均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实施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活这部分“死库”,使它们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或市场的作用,逐渐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若能充分利用好这部分巨大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必然会有力促
21、进电子政务的发展。2. “信息孤岛”现象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7 / 8 了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链路备份困难,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应更多采用横向区域体系为主导的网络建设方针,为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创造有利的条件。3. 网站信息陈旧我国的电
22、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三、发展不平衡1. 数字鸿沟尽管从世界范围看,数字鸿沟算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样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实施。随着政府e 化
23、程度的加深,电子政务很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社会分配的“马太效应”,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无法上网利用信息、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社会弱势群体。若数字鸿沟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差距,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加速贫富的分化。尽管我国的上网人口已经超过了 3200 万,但数字鸿沟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软硬件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绝大多数社会低收入家庭不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享用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物品”。为此,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我国政府应向一些开展电子政务较早的国家学习,可以考虑在一些条件允许的
24、地区向所有居民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件服务。或由政府出资在公共场所建立低收费上网终端。或向低收入家庭赠送二手电脑或提供上网补助等。2. 地区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
25、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 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8 / 8 3. 部门不平衡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中国的电子政务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政府信息公众化、准电子政务、区域电子政府、统一电子政府。在每一个阶段电子政务的功能和服务对象都会有一定的差别。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基层的政府机关根本就没有建网,更谈不上搞什么电子政务 了。即使是那些建立了网站的
26、政府机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仅功能少、质量差,而且实用性、互动性不强。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不是,电子政务还难以形成网络。总体来看,部门间的不平衡是非常明显的,许多政府部门还都徘徊在电子政务的第一阶段,只有少数部门和领域开始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对这些机构而言,对上网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网上的办事渠道,是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四、立法滞后伴随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进,人们对于电子政务的需求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浏览政府网页、了解机构设置、学习行政法规、查询相关信息的阶段,而是希望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互动式网络沟通,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
27、不健全对于电子政务的制约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立法的滞后严重限制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电子支付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等,迫切需要拿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事实上,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建设问题确实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新问题。之所以出现立法滞后的现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是因为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二是由于未来形势发展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政府决策需要一定的缓冲期。三是因为信息技术变化迅速,而电子政务受技术因素影响很大,系统的每一次升级都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期。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许多国家均制定并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比如在美国就有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他们承认数字证书的法律效力,并可以作为法庭证据加以出示。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有关电子政务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缓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尽快通过立法形式解决好电子政务中出现的一些法律基础问题,认真探索适合我国电子政务特点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