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三知识点 .pdf





《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三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三知识点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必修 3 复习提纲(必修)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 直接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淋巴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4、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
2、HPO4/ NaH2PO45、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 度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从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7、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 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 功能 :接受刺激 产生 兴奋,并 传导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 效应。神经元的 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 者合称为 神经纤维2、反射: 是神经系统
3、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 :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 :在脑和脊髓的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的过程。(2)兴奋是以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 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4、- -第 1 页,共 10 页(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 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 的存在形成 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 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 的突触小泡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 单向 的,只能是: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细
5、胞体 或树突 )6、 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 、听觉 、视觉 、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 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 、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 性语言中枢失写症 (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 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 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 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能听、说、写,不能读
6、)二、人体的激素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 调节 起主要作用,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 水平衡 、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 蛋白质 合成,促进 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 代谢 活动;促进 生长发育 (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胸腺激素促进 T淋巴细胞的 发育 ,增强 T淋巴细胞的 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 应激反应 和体温调节 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 血糖 动态平衡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
7、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 作用:如 甲状腺激素 与生长激素(生长); 甲状腺激素 与肾上腺素(体温) ; 胰高血糖素 与肾上腺素(血糖)拮抗 作用:如 胰岛素 与胰高血糖素二、体温调节1、体温相对恒定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 和散热 过程保持 动态平衡 的结果。产热器官: 主要是 肝脏 和骨骼肌散热器官: 皮肤( 血管 、汗腺 )2、体温调节过程:(
8、1)寒冷环境 冷觉 感受器(皮肤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 收缩 、汗液分泌 减少(减少 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 、肾上腺分泌 肾上腺激素 增加( 增加 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 温觉 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 舒张 、汗液分泌 增多 (增加 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三、水平衡的调节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 和排出 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 、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 ,其次皮肤 、肺和大肠 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过程:
9、饮水过少、 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水 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尿量 减少水分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 ) : (负反馈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 的调节下,通过肾脏 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 下丘脑 产生,由 垂体 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血糖调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 : (降低 血糖)
10、分泌部位: 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 、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 肝糖元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来源,促进3 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 : (升高 血糖) 分泌部位: 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 促进 肝糖元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2 个来源)3、血糖平衡的调节: ( 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素 血糖 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血糖 升高4、血糖不平衡:过低 低血糖 病;过高 糖尿 病5、糖尿病病因: 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 多饮 、多食 、 多尿 和体重减
11、少 (三多一少)防治: 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 斐林 试剂、 尿糖 试纸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调节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性的,对 各种 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12、特异性免疫(后天 性的,对 某种 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 :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4、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 、细胞免疫(主要是T 细胞起作用)5、体液免疫过程 :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特异性结合 (少数抗原 ) 抗体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增殖分化抗原吞噬细胞
13、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绝大数抗原 ) 增殖分化记忆 B细胞( 抗原非首次进入机体内) 记忆 B 细胞 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6、细胞免疫 (抗原进入细胞)侵入细胞的 抗原 T细胞记忆 T 细胞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作用 :使 靶细胞裂解 ,抗原暴露 , 暴露的抗原会被抗体 (和体液免疫的相互协作)或吞噬细胞 吞噬、消灭。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
14、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 效应 T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过敏反应 :再次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7、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 ( 简称 AIDS,病毒简称HIV)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2)温特的试验: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 生长向光性;8、艾滋病:(1)病的名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其遗传物质是2 条单链 RNA(3)
15、发病机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 ,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 血液 传播、 性接触 传播、母婴 传播过程: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 对侧 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 生长2、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端(1)不同浓度 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必修三知识点 2022 年高 生物 学业 水平 必修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