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docx





《2022年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 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世界披上了白色的外衣,电线上的水滴变成了冰,变成了水晶棒,松叶被冻住了。人们的手指冻成了红辣椒。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1 大德歌冬景 关汉卿 元代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飘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双调:宫调名,为
2、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七韵。 雪粉华:雪白的雪花。粉,白色。或谓“粉”疑当作“纷”,纷华,形容雪之大。华,光彩、光辉。 堪:值得。 图画:此处用为动词,犹画图。 疏林:稀疏的树林。噪:鸣叫。 黄芦:枯黄的芦苇。 掩映:半藏半露。 清江:言江水之清,泛指而非实指。 斜缆:斜系着。 艖(ch):木筏,小船。 赏析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憧憬安静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爽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
3、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受戏曲大家才智的光线。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者饱蘸着酷爱之情,写出了雪 花的形态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充满天际,为下文写详细的景物留下了广袤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覆盖,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
4、”,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分辨清晰,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打算栖息。着一“看”字引起下文。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噪”,说明乌鸦之多。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留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晰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超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留意。黑色为冷色,
5、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芜,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芜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芜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黄色为暖色。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衬托下,更显得光芒耀眼,摇曳多姿。“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安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踪迹,给荒芜安静的环境增加了朝气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盼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飘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
6、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美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细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晰: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楚,形色显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协作,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显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芜;黄芦掩映,色调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憧憬和赞美之情。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
7、,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来。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打算度过安静之夜。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静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静,自然憧憬着闲适安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卑视政策的控
8、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寒冷的冬天到了古代诗词2 李端公 / 送李端 卢纶 唐代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掩泪 一作:掩泣) 译文 家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注释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
9、,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故关:家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头,不知后会何期。 鉴赏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厚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
10、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慢慢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似乎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最终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伐,静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到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寒冷 冬天 到了 古代 诗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