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戊戌变法学问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戊戌变法 1.历史背景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阶级冲突和社会冲突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康梁的维新思想: (1)理论著作: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2)基本主见: 学习
2、西方,变法图强。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扬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渐渐形成。 3.百日维新 (1)政治:激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激励发展农工商业。 (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激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 3.失败缘由 (1)根本缘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2)主观缘由:既缺乏坚毅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阔人民群众。 4
3、.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剧烈的爱国热忱。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剧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行通。 戊戌变法的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例解】 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
4、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高校士、六部、九卿、出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力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
5、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根本不同。(1)问可从两者的形式、侧重点、学习的对象方面入手分析。(2)问“缘由”结合所学学问从背景、领导者、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看法、详细执行状况、结果等方面分析差异;“实质”要突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维护其统治是根本目的。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2)缘由: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戊戌变法 所有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