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河南地区高级中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课程教案.doc
《2017年度河南地区高级中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度河南地区高级中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课程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商丘市一高 赵娜一、导语设计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二、学习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
2、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生读。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生2 朱自清荷塘月色
3、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正是由于你们多样化的思考,才使这首诗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但是老师的想法是把它当作一位女子来看待。在古
4、代,男子离开家乡女子在家守候,是一种更常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师: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我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的诗呢?(幻)这是一首 的诗?生:忧伤 相思 思念 痛苦师:同学们赋予了这首诗歌丰富的情感。那在这首诗中,有没有哪个词能直接概括这种情感的?生:忧伤。板书:忧伤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读诗歌。我们先来看前四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谁来翻译一下这几句诗?语言要美一点。生:渡江去采摘芙蓉花,兰泽上芳草萋萋。采摘芙蓉花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师:翻译得不错。那我想问问,你刚才翻译的“渡过江水采芙蓉”,这个“渡江”和“涉江”意思一样吗?
5、“涉江采芙蓉”的“涉”是什么意思?生:一样,“涉”的意思就是“渡过”(坐着船过江)。师:一般都怎么渡过江呢生:不一样。“涉”的意思是蹚水过河。师:蹚水过江采芙蓉和坐船过江采芙蓉,主人公的感受会一样吗?生:不会。(幻灯片)“涉”的本意:行走在溪水中。我们设想一下:清清的江水缓缓流淌,兰花盛开的水泽里芳草萋萋,一位女子赤足走在浅浅的江水中,江水轻轻地划过她的肌肤,也牵动着她的心。“涉”字让我们感受到江水在肌肤上流过的细腻的触感,这种触感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浸润在一起的。而如果说成了“渡江”或“坐着船过江”,作者的心可能还是那一颗思念的心,但就没有那么真挚动人了。师:我们沉浸在女子涉江的美好画面中,
6、在这画面中有哪些意象呢?生:芙蓉、芳草。(板书:芙蓉、芳草)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主人公为什么单就采集“芙蓉”呢?生:1:周敦颐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芙蓉也叫做莲花,这里有一种君子的品质。生2:“芙蓉”和“夫容”谐音,在这里更能突出女子思念丈夫的心情。师:这位同学旁征博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芙蓉的品质。师:芙蓉,在诗经中叫作荷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楚辞中叫芙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人们赋予了荷花很多美好的意蕴,如爱情、相思、忠贞、君子等等,它是一种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师:老师很喜欢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但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你看,比如去掉一句,同学们
7、齐读“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有没有影响文意呢?生:好像没有。师:那这句话写在这儿不是多余了吗?生沉默师:谁说说?生:“兰泽多芳草”是环境描写,加上这一句更突出了意境的优美。师:你对诗歌品读的很细致,我们来复活一下当时那个画面吧:一位女子想采一朵最美丽的芙蓉花送给她的心上人,当来到了这片长满芳草的水泽里,满目的鲜花,馥郁的芳香使她一下子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之中。我们再读读这两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重读)芳草。而在他内心深处最深沉的情感是什么呢?是思念。于是,她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遗谁”,却发现“所思在远道”,不禁悲从中来。前两句是欢乐的采莲背景,后两句的情感却陡然一转,悲伤了起来
8、。诗人写如此美景的目的原来是为了生:以乐景衬哀情。生读。师:这么美好的景色,女子采了芙蓉花,却突然问道:“采之欲遗谁?”难道她不知道是谁吗?生:知道。师: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呢?如果不问,直接就说成“采之遗远道”怎么样?生1:她不想直接说出来送给谁。那样显得很直白,一般女子不会有那么直白的话语。生2:她想说出来,说出来以后会觉得心情好一些。主人公这一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使感情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更委婉含蓄,曲折有致。师:理解了诗意,谁来读读这几句诗?第一句要轻松、愉悦,第二句要低沉、忧郁。(重点引导学生好好读,使课堂推向一个高潮)生读。师点评。可以把“所思在远道”,重点教给学生读读。师:芬芳的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江采芙蓉 年度 河南 地区 高级中学 语文 优质课 一等奖 涉江采 芙蓉 课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