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还是许多的风俗习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可是我的家乡江苏特色文化小吃,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 在江苏地区,粽子可是名副其实的特色文化小吃,吃粽子也是端午节时必有的风俗,也是祖祖代代传下来的风俗。除了刚诞生只会吱吱吖吖的小婴儿,其余男女老少提到粽子都不生疏,谁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谁不是嘴里立即就生出一种糯糯甜甜的感觉呢? 老家的粽子用糯米制成,形态大小各异,有三角形
2、、圆锥形、斧头形等,中间加入馅料。我们家乡习惯于做斧头型的,因为斧头型的寓意“代代富”,是一种美妙的祝愿。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江苏本地人,对于这个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从小在江苏长大的我也是从小听到大,也体验到大的,并不生疏。儿时的端午节,最美妙的记忆就是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团团聚圆,好不喧闹。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先买来粽叶、糯米和馅料,然后把糯米洗干净,仿佛笑开了一朵花,边洗还边唱“淘米的姑娘淘大米”,把一切忧愁都抛到脑后。随后,奶奶把一切材料摆到桌子上,我家的桌子变成了包粽子的战场。奶奶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紧接着,奶奶舀进几勺糯米,再把打算好的馅料放在糯米上,最终用粽叶把粽子
3、给包袱起来,好像一个穿绿衣的小娃娃。不过包粽子这工程还没完,奶奶紧接着抽出一根绳子,飞速地绕了几圈,一只美丽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奶奶这么轻松就完成了,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我拿起三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不久就完成了,我暗暗窃喜。可当我放入糯米时,粽叶就散开了。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手忙脚乱。但经过我的百般努力下,虽然手与衣服上都弄得湿漉漉的,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终于也完成了。 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讲粽子的由来,好不喧闹!欢声笑语回荡在充溢了粽叶味的屋子里。吃着自己包的粽子,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如今,我虽然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搬迁异地求学,但家乡的民风民俗却恒久镌刻在我的心里。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
4、00字2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晚唐诗人杜牧这首喜闻乐见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在清明这一天里,各地都有地方特有的习俗,比如我的家乡胶州,除了扫墓、春游,还有不一样的节日习俗,比如荡秋千和吃蛋饼卷大葱。 我最先知道荡秋千这个习俗还是爸爸告知我的,我非常怀疑,清明节为什么要荡秋千,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清明节荡秋千,古时女人最爱。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建了荡秋千的活动。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传闻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起先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
5、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而改为“秋千”,后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妈妈还对我说,他们小时候,每当到清明节,街道上的大树都挂着秋千。那个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只能在街上找乐子,寻乐子,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这些可爱的习俗吧! 那高高的秋千挂在高高的大树上,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吸引过去,忍不住都要坐上去,并要晃悠几下,大人们寻的是童年的记忆,而小孩子是在找寻实实在在的乐趣。当我看到这高高的秋千时,首先得反应是:哇!好高的秋千呀!玩起来肯定很刺激。当我坐上这高高的秋千时,双手分别握住两边的铁链,爸爸走到我身后,先轻轻的推了一下,秋千荡不起几米又回了来,我焦急得让爸爸把秋千用劲往上推。只
6、见他用劲一推,在一瞬间,我快速地“飞”了起来,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翱翔在湛蓝色的天空,无忧无虑地“翱翔”。 清明荡秋千让我体会到了嬉戏的欢乐,吃单饼卷大葱又让我品尝了美食的味道。单饼卷大葱是用玉米面、小麦面粉、土鸡蛋及大葱制成的一种食品,是山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它的吃法也非常简洁,是将大葱洗净蘸上甜酱黄豆酱用刚烙好的煎饼卷着吃,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好吃又开胃。 眼看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来,待疫情消散,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民风民俗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3 我的家乡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如:苗族的坡恋、仡佬族的拜树
7、节、苗族的婚俗,但是最享有盛名的要数彝族的火把节。 据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把不情愿听从和针对他们人,弄坏他们的农具。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用才智战胜了两位大力神,天神得知大怒,马上取出一个装满蝗虫的小盒向人间抛去。霎时,蝗虫便遮天蔽日扑来,聪慧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 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今,彝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起先用三天的时间,
8、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也为驱除害虫确保丰收。 因此每年农历6月24日这天傍晚,会在隆林县最大的广场上实行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火把节。在彝族的记载中,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火把节其次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节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驾临时,各家各户接连点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跑。 最有意思的肯定是其次天,傍晚,广场上人山人海,整条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彝族的男女老少手拿一个火把,另一只手拉起四方游客,手拉手,肩并肩,伴着响彻云霄的打鼓乐,迈着欢快的舞步,心无旁骛地挥洒着无限的激情。
9、而大火和音乐像一种口令,有节奏地带领着人们动作统一、协调、步履轻快,伴着火焰和昂扬的鼓乐舞动,嘴里唱着欢快的曲子,火光照印在大家欢乐的脸庞、闪闪发光的民族头饰和艳丽的衣服上。 夜慢慢深了,但广场上的人还是川流不息,人们手中的火把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线。真的是“熊熊火把婆娑舞,彝仙献醪祝酒歌。” 这就是家乡的火把节,它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坛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4 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爱吃
10、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松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唯恐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
11、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起先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颈项,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行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好玩。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
12、发出迷人的香味,督促着你抓紧吃了它这种督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芳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说,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照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意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欢乐、最华蜜的时候。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醉在一片其乐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饺子的飘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间烟火中家乡的除夕,没有城
13、市的繁华喧嚣,却到处饱含着朴实的静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谓是这个洛阳小县城一年中最劳碌的时候。街巷上,老旧得有些落魄的白墙黑瓦被红红的对联所装饰;超市里、肉铺那儿,总是排着长队;细细一听每家院子里,总是传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几斤重的饺子肉馅放进铁缸子里,一股脑儿放上很多豆瓣酱,撒上几把佐料,不仅要放葱,还要放蒜,嫌味儿还不够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进去。这可不只是洛阳人的口味重,其实也是他们别出心裁的豪迈,就和流经洛阳的黄河一样,他们并不澄澈见底,混杂着泥土黄沙,但也是这红尘中的烟火纷乱、鱼龙混杂让他们有了独一无二的豪爽、包涵与开放。 馅料已做好,厨房里的浓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个
14、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进另一个大铁缸,放入适量温水,干脆下手,把面柔软成型,一大盆软软的、糯糯的面就呈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团白得像瓷,两种香味在空气中相拥相撞,最朴实的食材,在乡里人手中跟变戏法一样,用手一揉,就胜利诠释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说什么最有技术含量,那就是包饺子了。因为要做够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几个帮手哩!一个小厨房,黑压压的挤了五六个人,跟上街赶集似的,每个人边包饺子,边闲聊,咋咋呼呼,好不喧闹。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馅料分了家,放到三个大碗里,做成了萝卜馅的、韭菜馅的、虾仁馅的;外公在用擀面杖擀饺子皮,每一块面皮都是又大又薄;妈妈、大姨二姨都在
15、包饺子,挑起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还不忘捞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动,馅与饺子皮相融合,面皮变得有了颜色,就像一位隐士,落入凡尘,就体会到了人间疾苦,也尝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异乡客,来到这个小城镇,也会沉醉在那红红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热忱俘虏了真心,你肯定会深深地爱上这烟火人间。经验了寒风的人,总喜爱这样的光明炙热。 冒着白烟的一盘盘饺子端上了桌,轻轻一吹,一咬,一咽,那种美味,迎合着白烟袅袅,唯恐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但味蕾感受到的满意却是确定的答案这是真实,要信任饺子的美味,人间的美妙。 除夕的最终一刻,也是压轴之时。提前来到房顶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万家灯火为点缀的喧嚣人间。最终的一秒,烟花在空中接二连三地绽放,五彩斑斓。即使一片漆黑,也仍会有每家的灯火充数,和烟火照亮这个小城镇,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照旧如此循环,除夕的白天依旧劳碌,夜晚照旧光明。月亮与落霞亲吻,来到人间闲逛,得以见证这个小城镇豪放、炙热、暖和的除夕。我便如此沦陷于家乡的除夕了。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