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铜生产工艺标准经过流程.doc





《无氧铜生产工艺标准经过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氧铜生产工艺标准经过流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采用的原材料为含铜量99%的电解铜,选用目前国内先进的蓄热式熔化炉和中频炉,用上引法连铸工艺方法生产氧的含量不大于0.02%,杂质总含量不大于0.05%,含铜量99.5%以上无氧铜杆。4.2工艺流程简述1、生产准备本项目使用的电解铜在江西省内购买。图4-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2、上引法连铸工艺流程本项目采用上引法连铸工艺生产无氧铜杆。上引法连铸铜杆的基本特点是“无氧”,即氧含量在10ppm以下。上引法与连铸连轧和浸涂法相比,其特点是:1)由于拉扎工艺和铸造工艺不是连续的,拉扎是在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气体保护,钢材也不会被氧化。因此设备投资小,厂
2、房布置也灵活。2)单机产量变化范围大,年产量可以从几百吨到几万吨,可供不同规模的厂家选用不同型号的上引机组。此外,由于连铸机是多头的,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改变铸造规格(铸杆直径),来改变单位时间的产量,因此其产量可视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和产品的需求情况来确定,便于组织生产、节约能源。3)只需更换结晶器和改变石墨模的形状,即可生产铜管、铜排等异型铜材,并可在同一机器上上产不同规格、品种的铜材,灵活机动,这是上引法的中最大特点。上引法连铸工艺流程:原料通过加料机加入融化炉进行熔化、氧化、扒渣处理后,熔融的铜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还原脱氧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后,通过有CO气体保护的流槽经过渡腔(铜液在此进一步还原
3、脱氧、清除渣质),进而平稳的流入中频炉保温静置,铜液的温度由热电偶测量,温度值由仪表显示,温度控制在115010。连铸机固定于中频保温炉的上方,连铸机铜液在结晶器中快速结晶连续不断地生产出铜杆,最后经双头挠杆机等辅助设备装盘成产品。加料:原料一般用加料机加入,炉头多加、炉尾少加。加冷料时要使铜料距炉顶及烟道口有一定距离,以保证燃料燃烧和炉气流动的顺畅。加料时要保证炉膛有足够高的温度,一般应达到1300以上,炉内应保证零压或微负压。熔化:熔化作业系在氧化气氛下进行,一般炉膛温度保持在13001400以加速冷铜料的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定期向炉内已熔化的铜液中插入一根风管,鼓入压缩空气剧烈地搅动熔体以
4、加速熔化过程,这时也会有部分杂质熔化,形成炉渣于熔体表面,待熔体大部分熔化完,即可进行氧化操作。氧化:其要点是增大烟道抽力(-80-100Pa),提高炉内空气过剩系数(=1.21.4),使炉内成氧化性气氛。用直径为1850mm的钢管23根向熔体内鼓入0.30.5MPa的压缩空气,进行氧化作业,为减少钢管熔入铜中的消耗,钢管外用耐火材料包裹。为增加氧的利用率,钢管应尽可能深插,插入角度为4560,插入深度为铜熔体深度的2/3。氧化期的炉膛温度在1250左右,以保证铜液温度为11501180,有利于杂质的氧化。 扒渣:扒渣是将造渣后的杂质通过扒渣过程将其除去,铜面控制是扒渣操作的关键。铜液面过低,
5、给以后扒渣作业造成困难,床能率低;铜液面过高,易出现侧门、渣口跑铜事故。为控制好渣含铜,应及时进行扒渣作业,避免干渣转变为稀渣,生产过多的氧化亚铜。保温静置:熔融的铜液流入中频炉保温静置、还原脱氧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进而处于保温状态,铜液的温度由热电偶测量,温度值由仪表显示,温度控制在115010。中频保温炉引杆腔铜液表面用焦炭覆盖,覆盖厚度为40-60mm,结晶器周围厚度为80-100mm。结晶出杆、装盘:连铸机固定于中频保温炉的上方,连铸机铜液在结晶器中快速结晶连续不断地生产出铜杆,最后经双头挠杆机等辅助设备装盘成产品。1)结晶器准备a对新的和使用期超过半月的结晶器,进行水压试验,水压为0
6、.5-0.6Mpa,保持15分钟不漏水。b装配石墨模:把检验合格的石墨模,旋入结晶器,端面到位。c结晶器头部包上8mm厚硅酸铝纤维毯或隔热套,用玻璃纤维带扎紧,端面垫上一层硅酸铝纤维毯圈,然后装护套,在石墨模与护套的缝隙用填料或石棉线填实,以防铜液钻入。填料配方:耐火粘土95%+水玻璃3%,并合成团。d结晶器上口装上石棉盘根,并用装有引锭头的前半节引杆通过,拧紧压套,引锭头端面距石墨模端面5-10mm。e结晶器进出水管接上,通少量冷却水,检查管路系统是否畅通,然后放在炉口上预热10分钟以上安装使用。)连铸机准备:调整液位跟踪系统的位置,保证结晶器安装后石墨模插入液面的深度为140-160mm。
7、操作时确认铜液液面离碳化硅保护套上沿距离为30-40mm左右。)引杆操作程序:a结晶器就位,插入铜液,接上后半节引棒,压紧牵引轮,开始引棒。b调节冷却水量,14.4-20mm结晶器进出水温保持在15左右。8mm结晶器进出水温保持在6-10左右,进水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5,在30左右为宜。c铜杆引出后,将引棒分节拆下,并通过导轮进入收线系统。)铸杆日常操作:a14.4-20mm铜杆牵引速度400-700mm/min为宜,8mm铜杆牵引速度1800-2800mm/min为宜。b经常检查铜杆表面质量,监测冷却水温度,结晶器插入深度,液位跟踪系统工作状况,如遇异常情况,及时排除。(7)收线)收线时将引锭
8、头头部切除,将铜杆通过限位装置,穿过并夹紧收线导轮,引入收线框内。)经常注意限位装置工作情况,在限位装置失灵情况下,临时利用收线机上的操作按钮进行人工操作,并及时排除故障。)收线框装满后,吊出铜杆,挂上产品跟踪卡,标明日期、炉次、生产班组、重量等项。(8)水系统控制)水系统供水,14.4-20mm结晶器水压为0.2-0.3Mpa,水套、线圈为0.18-0.2Mpa。8mm结晶器水压为0.28-0.35Mpa,水套、线圈为0.18-0.2Mpa。)水池水温用冷却塔调整,进水温度控制在305。)当临时停电或水泵发生故障,应在一分钟内打开备用水阀门,并关闭原来水阀门,以保证结晶器及水套和线圈的冷却水
9、不间断。(8)气压控制对新式8上引机组,其上引连铸机铸杆压紧、收线机收线、排线,采用气缸压紧。其气压控制在:连铸机:0.15-0.25Mpa收线机收线:0.2-0.3Mpa,排线:0.15-0.25Mpa。(9)安全生产)操作者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打开炉盖后不要太靠近炉口,以防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时火焰伤人(每次待一氧化碳气体燃烧过后再上去操作)。)每班应经常检查机组设备运行是否安全可靠。)严禁将潮湿未烘干的工具浸入铜液,以免铜水爆炸造成事故。)结晶器安装和取下时,注意防止冷却水进入炉内。)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有关人员及时处理。(10)检查铜杆质量就符合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氧铜 生产工艺 标准 经过 经由 流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