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doc
《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王琪(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暨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昆明 650091)Advances in Basin Land-use and Lake EutrophicationWANG Qi(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Resource of Yunna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
2、0091)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是水环境生态领域的重要热点问题。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打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平,使水体内营养元素和相关物质的浓度升高而产生的。目前有关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各种原因、作用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土地利用方式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论述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为有效控制富营养化提供参考,也为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湖泊;富营养化Abstract Recently ,the study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s on
3、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world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balance of nutrition had been changed in lake ecosystems ,and thus caused lake eutrophication .Currently ,there has been don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reasons ,mechanism and contro
4、l measur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However ,the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to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is less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basin land-use on the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ntrol measures ,not onl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5、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but also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eply research of this field . Key words land-use ; lake ; eutrophication 1 前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水体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屈冉等,2008)。水体发生富营养现象之后,水生生物种类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水体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富营养化湖泊的主要特征为:蓝绿藻为绝对优势种,在夏秋季节疯狂爆发,恶化水质,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
6、长,甚至释放有毒物质,给社会、经济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Horne and Goldman,1994)。由于富营养化会带来很多危害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富营养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同时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及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张宇等,2009)。早在20 世纪初,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了国外生态学家、湖沼学家的注意,同时也得到一些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而到了20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初期,国内的专家学者才开始注意到有关富营养化问题(赵永宏等,2010)。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全国共有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
7、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95%,其中约1/3为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占全国淡水湖泊总数的60%-70% (秦伯强,2007)。目前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在39个代表性水库中,达富营养程度的有12座,占30%。在五大淡水湖中,太湖、洪泽湖、巢湖已达富营养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目前虽维持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韦立峰,2006)。湖泊富营养化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近20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富营养化进程被大大提高(赵永宏等,2010)。我国富营养
8、化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区、云贵湖区、部分东北山地及平原湖区与蒙新湖区。主要淡水湖泊除了位于人烟稀少地区和处于原始状态的部分湖泊外,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均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标准(金相灿等,2007)。富营养化形式严峻。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氮、磷营养盐数量剧增。在生态系统中,养分运动的载体是水分。生态系统所获能量(太阳能) 的95% 用于水分的驱动以维持系统的功能。土壤是生态系统养分的主要库。土壤养分的运动又直接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 二者呈反馈控制关系。很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系统水分运动途径从而影响系统养分的运移(孟庆华等,2000)。因而,不同的
9、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流动从而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何锋等,2010)。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流域的景观格局,也改变了湖泊与陆地之间物质和能量方面的交换与联系,从而改变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自身修复功能,使湖泊日益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Hanski et al.,2000;Miska Luoto et al.,2003)。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土地利用方式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董莉丽等,2009;刘红玉等,2007;高超等,2005)。由于农业用地是流域最主要的,同时也是对氮磷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之
10、一,因此本文着重从农业用地方面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湖泊富营养化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2 流域土地利用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21 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概念及分类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任何生态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活动紧密相关,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压力(黄磊昌等,2004)。土地利用指土地的使用状况或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既包括土地生物物理特点的利用方式,也包括隐藏在控制土地生物物理特点之下的意图,即利用土地的目的(王秀兰等,1999)。因此,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土地利用
11、类型数量变化、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决定了土地覆盖情况,从而影响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输出情况。广义地讲,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为非农业用地即工矿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三大部分,其中各分又可再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高杨等,2006)。2 2 非农业用地与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概况非农业用地包括工矿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各种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厂应运而生。为了方便排污减少治污成本,不少工厂依河而建,将大量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导致了大面积水源的污染。与此同时,为
12、了支撑工业发展,采矿业也在不断发展。但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废弃的尾矿也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随着人口、经济的增长,城镇和交通用地也在不断扩张,建设时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土壤的大规模开挖和随意堆放,极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街道路面的不透水性,使得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污水随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营养盐急剧增多,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剧(高杨等,2006)。从20世纪80-90年代起,我国由于工业污染严重,点源污染研究、治理一直
13、被视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工业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王海云等,2006)。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各种排污管道系统的建设,城市生活污水也得以进行集中处理,大大减少了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虽然对点源污染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降低了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但水质状况并未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至此,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中(全为民等,2002)。23 农业用地也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概况这里的农业指大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同时包括养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
14、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体氮、磷营养盐数量剧增,而农业生产会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盐流入水体,因而农业在富营养化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SCHRDER et al.,2004)。有关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业,农业在湖泊外源磷的贡献率方面超过其他污染源(Bechmann , et al.,2005)。研究表明,在中国水体严重污染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超过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崔键,2006)。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太湖流域、滇池流域的多点长期定位试验,在江苏、浙江、云南、山东、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上百个县的实地
15、考察和5000余个田间的采样调查显示,在中国流域面积大的水域,如滇池、五大湖泊、三峡库区等,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有以下3个(张维理等,2004)。:(1)高氮、磷肥料用量的菜果花( 蔬菜、水果、花卉)农田面积大幅度增长;(2)流域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密集发展;(3)基础设施差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城镇建设快速扩展。因此,深入的了解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与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意义。231 种植业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概况(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谌芸等,2010)。水土流失危害极大,尤其是农地水土流失,不仅带走大量的径流泥沙,造成土壤养分的大量流
16、失,还加剧耕地所在区的地下水污染和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林大仪,2004)。而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及其氮、磷的流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流失的悬浮泥沙量、氮、磷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和降雨量成反比;而且氮的主要流失形态为溶解态,磷的流失形态主要为泥沙结合态(黄云凤等,2004)。一般来说,农业用地的生态功能明显强于非农建设用地,而在农业用地中,耕地和园地具有相当的自然生态功能,承载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环境;林地和草地是以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的土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服务价值;林地、草地和园地在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功能又强于耕地(谢跟踪等,2008)。将农用
17、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开垦滩涂等土地开发方式虽然可以增加土地收益和耕地面积,但同时也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陈松林(2000)以福建省延平区为例,在GIS软件ARC/NFO的支持下,将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的现状图进行叠置处理,得出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程度差异显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土壤侵蚀面积占该地类面积的百分数) 顺序为:园地耕地林地草地。邹亚荣,张增祥等(2002)以广东惠东区为例,以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在GIS中将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迭加得出结论,土壤侵蚀分布与土地利用分布是相互
18、关联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傅伯杰等(1999)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地侵蚀的影响。结果发现:该流域坡耕地1996年比1984年减少了43% ,林地增加了42%,草地增加了5%,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4%。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比自然因素对土壤净流失及养分流失的影响更大些,尤其耕作活动常导致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增加;不论有无人为扰动,坡地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均高于平地,且人工扰动使坡地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量更高;水田的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量则高于旱地;以养分相对流失衡量的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侵蚀及相应的养分绝对流失正相关,一般也
19、表现为耕地高于非耕地,坡地高于平地,水田高于旱地,旱地则由于土壤侵蚀较轻,因此虽养分含量较高,流失却不大,相应地土壤肥力退化也弱(张燕等,2003)。(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化肥施用概况一个半世纪以来,化肥施用量不断增长,这也是世界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已越来越关注施用化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效应。施入土壤中的化肥除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进入生物圈循环外,不可避免地经过淋溶、挥发等途径进入水圈和大气圈(奚振邦,1994)。水体富营养物质氮、磷的来源主要有城镇生活污水、含氮含磷的工业废水和农田氮磷肥。其中,农田氮、磷的流失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Abrams et al.
20、,1995)。肥料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保持作物高产稳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施肥不当或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农田氮磷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司友斌等,2000)。农田是目前沿湖乡镇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段永惠等,2005)。农田氮、磷的损失程度取决于当地的降雨情况(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降雨分布) 、施肥状况(种类、时间、数量) 、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条件、土壤条件和人为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蔬菜、花卉等集约化农业生产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湖泊流域农田化肥的施用量在逐年增加。化肥的大量施用,在促进
21、农业增产、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的化肥随着农田径流流入滇池,成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证明,大量的氮、磷化肥施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湖泊是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陆轶峰等,2003)。美国对连续5年的小麦田排水中氮的流失观察表明:每公顷施用48.8kg、96kg 和144kg 氮,在生长旺季排水中的氮量分别是不施肥的4.8、9. 6、12.7倍;甚至在冬季休闲时,也是不施肥的1. 07-1. 62倍(司友斌等,2000)。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对氮、磷肥的固定率;不同作物产品带走的氮、磷肥用量都不尽相同(Sharpley et
22、 al.,1994),一般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等的氮、磷化肥投入量处于相对合理的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基本吻合,略高于标准水平,而蔬菜、花卉的氮、磷化肥投入远远超出了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用量,施肥严重过量。氮、磷化肥的高投入必然导致氮、磷的大量流失,且同样的种植品种在不同的地方施用量相差可达2-3倍甚至更高,这主要是各地区的施肥习惯和土壤条件的不同造成的。由于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附加值很高,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习惯于高投入,高产出,加之农民对科学施肥的认识不足,对化肥的施用很不合理,往往是盲目过量地投入化肥。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一方面由于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农民一般不会
23、过多投入化肥,另一方面,一般大田作物对氮、磷养分的需求比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小,因此一般大田作物的施肥量远远低于蔬菜、花卉等经济类作物。因此在化肥的流失率中,花卉和蔬菜要远大于一般的水田和旱地,其排序为:花卉菜地旱地水田。由于化肥增产作用明显、使用方便,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偏重于产量效益,从而使人们对化肥的依赖性呈加重趋势,以致化肥用量不断上升,有机肥用量则随之锐减;加之化肥施用欠科学,利用率偏低,大量流失迁移,不仅不利于培肥土壤肥力,还造成地力下降,增加农业成本,而且严重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产品质量,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王海燕等,2007)。随着农业
24、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湖泊流域的种植面积将会逐年扩大,因氮、磷化肥的施用而造成的氮、磷流失量也将会不断加大,因而将来我们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232 养殖业与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概况养殖业作为农业的一个分支,在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中作用巨大。近年来,随着中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已日渐严重,目前已成为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许多地区畜禽污染物排放量甚至已超过居民生活、农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成为重要水源地及江、河、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周俊玲,2006)。我国是农业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域 土地利用 湖泊 富营养化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