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芒种的由来及习俗.docx





《2022年芒种的由来及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芒种的由来及习俗.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季节。 芒种习俗 “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中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其中“芒”指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如波浪般摇摆的麦芒,表明此时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种”则代表稻谷,这时候是种稻谷的最终时机,倘如错过便再不能种植了。随着芒种的到来,初夏季节正式作别,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仲夏季节特有的黄梅季节。与其他节气类似,“芒种”也有着特有的物候。随着气候日渐燥热,深秋产下的螳螂卵鞘渐渐孵化,伯劳起先鸣唱,而聒噪数月的反舌鸟则变得静默无声。古
2、人自然也有很多顺应节气的习俗。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 芒种习俗里名气最大的便要属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区和日本,每逢初夏季节,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涩味道却令人难以入口。于是妇孺孩童先采摘青梅进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尽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渍,或是投入黄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亲密相关的习俗。从唐朝起先,百姓们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在芒种当天,村中各家
3、族长推举数名德高望重的长辈负责吉时选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麦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态,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装在竹箩中作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实行仪式,然后相互交换面饼食用。随着现代宗族观念日益淡薄,这一习俗也基本消亡。 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 最终则是流行于文人群体及贵族之间的风雅习俗祭祀花神。古人信任有特地的神祇管理人间百花,俗称为“花神”。花神在春季下凡支配百花开放,过了芒种以后,人间进入暑天会越来越热,不适合花朵开放,所以花神就在芒种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这一天为花神饯别,以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期盼明年再会。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曾特别流行,但现代人基本已经废弃不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芒种 由来 习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