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 下面是关于十三陵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感谢欣赏。 一、十三陵简介 (一)涉及内容 1、 判定语 2、 起止年头 3、 地点 4、 地势及分布 5、 建陵历史沿革 6、 结束语 (二)介绍位置:在车上 (三)导游词 各位挚友,过一会儿,我们将要参观十三陵景区。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安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有明朝的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及公主等。 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09年,位于北京北部的昌平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整个陵区是个小盆地,以天寿山做为自然屏障,左右有龙山、虎山,守住门户,是志向的风水
2、宝地。 在这个小盆地内,扇形分布着十三个帝王陵。那么是谁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呢?明朝有十六个皇帝,那此处为何只有十三座陵呢?别焦急,请听我细细道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他临死传位给皇太孙朱允文,这使得当时被封为燕王的朱棣特别不满。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当时他的三个哥哥都以死去,论资排辈,他才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叔侄子俩打了起来。这就是历史上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朱棣夺了皇位,而他的侄子朱允文却不知所终,既不知所终,当然无法建陵,于是明朝的前两位皇帝的陵一个在南京,一个未建皇陵。 朱棣做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希望天下太平
3、,恒久欢乐,但人岂有不死之理?于是在他继位后不久,便始终筹划着两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二是在北京周边地区为自己及子孙们找一块万年寿域。经过多次筛选,最终才相中了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永乐皇帝死后与他的徐皇后葬入了十三陵最早且最大的皇陵明长陵。 到了明代第六位皇帝正统及第七个皇帝景泰的时候出了点乱子,由于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被俘虏,他的弟弟被推上了台,做在了哥哥的位置上,成为新皇帝。并改年号为景泰。新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希望从今好景常在,国泰民安,但是这年号未能应验,而是好景不长。正统皇帝被放回后,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后来正统皇帝复辟成*,重新登上了座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想而知景泰皇帝的
4、下场,先被降为王,连死后也未能葬在十三陵,而是以亲王礼制葬在了颐和园西侧的金山口。重新登上王位的正统皇帝改年号为天顺,前后做了22年皇帝,死后葬在了十三陵的裕陵,自此以后,直至亡国皇帝崇祯,死后都葬在了十三陵陵区内。现在各位都明白为什么明朝有16个皇帝区却只有13个陵了吧!今日十三陵景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挚友前来参观。 二、神路 (一)涉及内容 1、 石牌坊 2、 大宫门 3、 牌楼 4、 神道与石像生 5、 棂星门 (二)介绍位置 在车门 (三)导游词 各位挚友,请往右侧的窗外看,这是十三陵陵区的标记性建筑物石牌坊,它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大的石牌坊,共有五门六柱
5、十一楼,建于公元1540年,至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历史了。 现在请大家往前看,前方有一个大门,门开三洞,这便是明十三陵陵区的正门大宫门。因其颜色为红色,故又称之为大红门。在大宫门的左右各立有一座皇帝下马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古代皇帝到这来祭陵,至此也必需下马。原来在大宫门的两侧连有40公里长的围墙,设为禁区,重兵把守。其实就是一座为死去皇帝而设的紫禁城。明朝规定,每年大祭三次,小祭四次。皇帝每次祭陵便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陵区。 在大宫门之后依次是碑亭、石象生、棂星门,这条路被称为神路,下面我把神路上的建筑向各位做一简介。大家请看前面的碑亭,里面是长陵的神*圣德碑。正面是碑文,列述永乐皇帝的*
6、绩,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三十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清朝嘉庆皇帝论述明亡的缘由。 在碑亭之后便是整齐地排列于神路两侧的石像生,何为石像生呢?其实就是些石人、石兽等,即为象征生命的石雕,它们将为死去的帝王们在另一个世界供应服务。十三陵的神路上有石兽24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和大象,每种兽4只,两立两卧。此外还有石人12个,即文臣、武将、勋臣各4人。 在神路的终点是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此处意为天门,即皇帝皇后等人的棺樽通过此门后,灵魂便升入了天堂。 我们立刻就到了,请大家整理一下随身物品,带好照像机,我们打算参观十三陵之首长陵。 三、
7、明长陵 (一)涉及内容 1、 墓主简介 2、 陵恩殿简介 (二)介绍位置:在长陵内简介牌旁 (三)导游词 各位挚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明十三陵中最大,年头最久的众陵之首长陵。长陵位于天寿山下,始建于公元1409年,先后历时四年建成,陵内葬有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徐皇后。 永乐皇帝初为燕王,后从侄子朱允文手中夺得皇位,因他在北京起家,又考虑到北京地势的重要性,于是在1420年自南京迁都北京。除长陵外,北京的紫禁城、天坛等建筑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闻名的建筑。他厚文重武,安内攘外,不但在军事上修筑长城,而且又派人编著了举世名著永乐大典。不但发展农业,让百姓安家立业,又派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
8、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但他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最残酷的是采纳活人殉葬制度,他死后,有不少宫妃被赐死殉葬。 长陵的主要建筑有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等,分为三进院落。自陵门到陵恩门为第一进院落,东南角有碑亭一座,原来无字,立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皇帝看过长陵后在碑的正面有满汉两种文字写了谒陵感受,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明陵八韵。其次进院落自陵恩门到内红门,院内在汉白玉台阶之上威然耸立着我国最好的楠木大殿长陵的陵恩殿,殿内有楠木巨柱60根,当中4根直径为1米以上,大殿现在展出定陵出土文物。第三进院落是自内红门至明楼,明楼前有二柱牌坊、石五供,明楼额上写长陵二字
9、,内设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碑。 明楼两侧连宝城,宝城中心的高大土丘为宝顶,宝顶下面即是地宫。长陵的地宫尚未发掘,在十三个陵中只有定陵的地宫被打开。 现在,各位肯定很想知道,那神奇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吧?参观完长陵后我们就去参观定陵的地下宫殿。 四、定陵简介 (一)涉及内容 1、 墓主简介及两位附葬皇后简介 2、 建筑布局 3、 参观路途 (二)介绍位置:在定陵内简介牌旁 (三)导游词 各位挚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
10、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起先为自己修陵,建地宫。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常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
11、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历经近500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 五、定陵内地面建筑 (一)涉及内容 1、 陵恩门、陵恩殿遗址 2、 东西二陈设室简介 3、 明楼及宝城 (二)介绍位置:在陵恩殿遗址上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
12、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据说乾隆运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前面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设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其次陈设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运用过的生活用品,现在各位可以免费参观,请不要在展室内拍照,摄像,感谢大家的合作,咱们非常钟后在明楼前集合。 (在明楼下) 各位请看,这就是定陵的明楼,明楼是一个陵的标记性建筑,也是每个陵的最高建
13、筑,为什么定陵的明楼能保存如此完好呢?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座明楼看起来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绘象是木结构的,但事实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烧,不怕日晒雨淋,所以保存相当完好。明楼的两侧连接环围着周长800米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宝城,我给大家讲一讲定陵发掘的经过。 六、发掘过程 (一) 讲解位置:在宝城西侧第一条探沟边 (二) 导游词 各位挚友,请到这里来,大家确定很关切当年发掘定陵地宫的状况,这得从1955年说起。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及我国闻名的学者吴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发掘明陵,以探讨明
14、史。经周总理的批示后,成立了发掘委员会,发掘队长是年仅29岁的赵其昌。发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起先。 各位请看!发掘队首先从宝城西侧了一条探沟。很缺憾,一无所获。后来又挖了一条更长,更宽的探沟,当挖到7.5米的时候,发觉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发掘队按小石碑供应的线索,在正对明楼的中轴线上又挖了第三条探沟。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终点发觉了金刚墙。拆开金刚墙进入与地宫的过渡的隧道券,当然大家兴奋极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最终有了回报。突然,人们一片寂静,怎么了?原来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现两扇巨大的坚闭的汉白玉石门。每扇石门高有三米三,宽有一米八,有四吨重,门
15、上有青铜门梁,用人力无法推开。更糟的是,人们发觉在石门的背后还有一块长条小石碑似的顶门杠,死死地顶在门后,怎么办?危难之处总会有人显身手。突然,有人说:让我来试试!大家回头一看,哟!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条及一些铁丝,不到5分钟便打开了大门,真神了!就这样,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被打开了,那么究竟那位年轻人是怎么打开地宫大门的,地宫内有什么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揭开地宫隐私。 七、地宫 (一)涉及内容 1、 地宫构造 2、 金井玉葬 3、 后殿、中殿的陈设 4、 揭示地宫大门开启之谜 (二) 介绍位置:在地宫左配殿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在定陵地宫的左配殿内
16、,这座地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寝宫,它位于宝顶下27米,完工于1590年,至今已有410多年的历史了,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这是地宫的左配殿,理论上是放置皇后棺椁的殿堂,但当打开地下宫殿时,发掘者们发觉皇后的棺椁并不在这里,而且左配殿内是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这是依据明朝的祖制,即虽然地宫设左右配殿,但不用,而是把帝后的棺樽都放在后殿。各位请看,这个大石台叫做棺床,棺床的正中有个长方形的孔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个小洞窟名叫金井,是为皇帝的金井玉葬之制而设。所谓金井玉葬就是要在棺床上设金井并放置玉石,这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葬制,只有帝
17、后才能享用,一般人家即使是高级官员也不能享有这种级别的葬制。金井中放的是金子吗?玉葬的玉是真的吗?其实,金井中的金子只不过是一把黄土,在地宫建成后再把这把土放在预留的井内,即成金井,取善始善终之意,美化帝后们都是善始善终之人。另外金井中的金为土,而井象征水,即有水有土,而有水就有了生命,有土就有了生命之根基,有了水土就有了江山社稷,故金井象征皇帝在死后仍为人主,虽死犹生。再说皇帝是龙,龙能上天,也能入地,能屈能伸,设金井是为了接地气,而井中必有水,若有水,真龙就能复生,重上九天,正是金鳞岂为池中物,一遇风动便化龙。所以设金井又象征皇帝能够复活,再统天下。那么玉石是真的吗?怎么说呢,那些玉石都是
18、些璞,即未剖开之玉或含玉的石头,剖开后可能极其一般,也可能价值连城,之所以在棺椁旁放此玉石,既有美妙的象征,又有实际的作用,既象征名贵,又能起到防潮的效果,避开棺椁及尸体腐烂。那么,皇帝和皇后的棺椁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现在就带大家去参观。 (在地宫后殿)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地下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是地宫的后殿,在打开地宫时,人们发觉帝后的棺椁都放在这里,中间最大的棺椁是万历皇帝的,两旁的是孝端和孝靖皇后的。两侧还陈放着26个红漆木箱,里面放的是陪葬品,当年经过整理,共出土3000多件出土文物,也许包括以下几种物品,一是帝后生前用过的物品,如衣服、玉带、冠冕及日用品等;二是帝后们生前宠爱
19、的物品,如宝剑、装饰物;三是奢侈品,如珍宝、玉石、金锭、银锭等;四是冥器,如银酒具、木桶、木马等。打开地宫时,由于地宫渗水,帝后的棺椁及装随葬品的木箱子已经腐烂,帝后的骨架还在,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复制品。您或许要问,后来人们把原来的棺椁及帝后的骨架放在什么地方啦?在博物馆吗?不幸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文物了,因为地宫刚刚被发掘就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这地宫内的文物当然与文化有关,既然有关,某些东西就会成为革命的对象,于是倒霉的万历皇帝和皇后们被当成地主阶级的代表,革命小将们为将革命进行究竟,竞把帝后的棺椁抬出并扔掉,将帝后的尸骨付之一炬,多么惨烈、滑稽又令人回味的一幕呀!倘如时间能够倒流
20、,我真希望小将们会说:曾经有万历皇帝的尸骨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没有把它当成文物爱护起来,让它再也无法挽回,人世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此,假如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说:不能烧!肯定要爱护起来。假如要让我们把这些文物保存的时间加个年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真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好!下面请各位随我到地宫的中殿参观。 (在地宫的中殿,皇后的宝座旁,因为万历皇帝的宝座旁地方窄,不利于讲解) 各位!这是地宫的中殿,当年被打开时,里面有三座汉白玉的宝座,呈品字形陈设,现在为了参观便利,摆成了三字形,万历皇帝的宝座雕有云龙图案,两位皇后的宝座刻有翔凤图案,此外在每个宝座之前都有五个琉璃摆件,即一个香炉,一
21、对烛台及一对花瓶,称为五供,是特地供奉那些死去的人而设。此外还有一个云龙大瓷缸,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养金鱼的?不行能,也太浪漫了吧!防火的?要是放在木结构大殿内倒是可能,可这座地宫是地地道道的石制宫殿,不行能着火,那么这些瓷缸是些聋子的耳朵摆设?当然不是,它们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年灯,也叫长明灯,当年里面装满香油,在关闭地宫大门前点燃整座地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象征大明江山,象征长明之灯万年不灭、万世相传,不过没有氧气怎能长明?所以打开地宫之时,万年灯已灭,缸内的油层表面也已经凝固。现在摆在这里的是复制品,下面我们到前殿去参观一下。 (在地宫的前殿门口,石门旁) 各位挚友,现在是揭开如何打开地宫之
22、门谜底的时候了,刚才我们说过地宫的两扇大石门被一个小伙子在五分钟之内奇妙地打开,还记得吗?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我们眼前的大门,这就是当年那两扇石门,怎么样,够重吧?门后的这块长条石就是当时从门后顶住大石门的顶门石,又称自来石。 整座地宫中有七扇大门,每扇大门后都顶有一块自来石,为什么叫它自来石呢?是因为地面上有凹槽,在关门前自来石的下部放在地面凹槽内,斜靠在石门上,石门的背后也有预先依据自来石的高度及倾斜度而做好的凸槽,当关闭大门时,自来石就自己来到了该到的位置,即大石门后的凸槽下,故称其为自来石。 可想而知这自来石不仅从后面顶住石门,而且上有凸槽,下有凹槽,相当稳定。那么怎么可能用5分钟将厚重的
23、石门打开呢?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个合适的工具是最重要的,在打开地宫大门时运用的是什么神密武器呢?这武器专业术语叫拐钉钥匙,怎么样?听起来够专业吧?其实那拐钉钥匙就是一根绑着铁丝的硬木条儿。不过话得这么说:不管木条钥匙,还是铁钥匙,打开大门就是好钥匙,对吧?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打开大石门的经过。原来没有不透风儿的墙,也没有不留缝儿的门打开地宫的关键就在于两扇大门之间有个缝隙,而且可以插入一根木条儿,工作的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硬木条插入门缝中,轻轻用力将石门后的自来石从门后的槽内顶起,并保持原位置; 其次步,轻推两扇石门,直到能将手伸入为止; 第三步,将绑在木条上的铁丝做成一个
24、长方形的套,从自来石的上部将其套住,这样既保证推门时自来石不会从后面翻倒,损坏文物,又不影响进一步推开地宫大门; 第四步,一边进一步推开大门,一边用力将被套住的自来石往侧面拽动,目的是让自来石的下端出凹槽,失去支点,以便打开其中一扇大门; 第五步,当大门打开的程度可以钻进一个人时,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大家知道了打开地宫大门的方法了,也就知道了关闭地宫大门的方法,只要反其道而行之便是。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会有个疑问,你说的灵巧,那么重的大门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地推开?其实,地宫的大门在设计上是很科学的,也就是说皇帝虽然不懂科学道理,但这是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请看这两扇石门,从门轴到门沿渐渐
25、变薄,这就使得每一扇石门的重心都偏向门轴,各位还记得一个物理公式吗?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重心越是偏向门轴,动力臂就越长,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所以人们用不大的力便可以将很重的门推开,怎么样?对设计者们的才智心服口服吧?听到这儿,有些挚友在兴奋之余多少会有些悲观,为什么呢?因为在打开地宫时既没有惊险电影里所描写的重重机关,防不胜防的暗器,也没有传闻中的为了防止营建皇陵者泄露皇陵的隐私而把施工者活埋或封闭在地宫墓穴中的事情,好像失去了惊险刺激的味道,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万历皇帝认为大明江山气数远远未尽,借他们十个胆子也没有人敢挖皇陵,甚至想都没人敢想,既是这样,又何必设机关、暗器,杀死筑陵者,而让天下人嘲讽,所以难免让您有点悲观。好!地宫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合作,现在请各位出宫。 北京导游词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