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学问的历史如同一只宏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顺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学问1 第一单元 1.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闻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振动诗坛。他的散文朴实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
2、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说明 欣欣然:欢高兴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好听。 花枝招展:比方姿态美丽。招展,迎风摇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准备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起先,应当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支配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美丽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朝气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3、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气表达了作者酷爱生活、主动进取、奋勉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闻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说明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暖和晴朗。 着落:可以依靠或希望的来源。 空灵:敏捷而不行捉摸。 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4、 澄清:这里指水澄澈见底。 贮蓄:存放,贮存。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酷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漂亮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优美,夏雨猛烈,秋雨凉爽,冬雨冷静,各种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
5、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暖和的情思、生命的欢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索: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溢灵动,给予了“雨”肯定的人格化,充溢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柔情而朝气 夏雨:热情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深思 冬雨:自然而安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淌,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改变?
6、春天的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好像总挂着透亮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漂亮的,小草好像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多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春雨的特点:柔情而有朝气)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情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报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可这时雨也并不行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盼望着那凉爽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当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味道,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
7、嗦的。这时,你会更喜爱一切。(夏雨的特点:热情而粗犷)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雨,好像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深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或许,人们都遗忘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须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终的晒甜。突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忽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深思) 或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厌烦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常常变成漂亮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旧偶而造访大地,但它
8、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安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亮,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调。(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安静)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殊光明的眼睛”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醒悟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朝气。 6.“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干脆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事实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改变。准确的说,这应当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呈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
9、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变更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宁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详细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9.作为一篇美丽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很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树:“树睁开特殊光明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假如把“特殊光明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殊光明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醒悟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朝
10、气。 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原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肯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漂亮世界。 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酷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专心灵听到的,这漂亮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相互诠释“清爽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11、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美丽,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究竟。 摘录的句子是:或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厌烦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常常变成漂亮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漂亮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驾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宠爱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 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12、。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等 。 一、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雄伟壮丽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
13、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美景象,呈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必需驾驭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概。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蒸蒸而上,朝气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宏伟壮丽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宽阔壮丽,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妙而丰富的想象创建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 左迁:降职。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
15、。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 暮春季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始终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怜悯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受的感伤心情。 6.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
16、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舞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伤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挚友的真实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
17、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忽然开阔,江水好像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
18、,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主动、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气。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由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覆盖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美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必需驾驭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
19、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主动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明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闲地漂浮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四、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
20、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窘况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季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际”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家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立刻会各有各的色调,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际”二字的指出,与夕阳协作,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
21、悲凄衰残的色调,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际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必需驾驭的内容: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白文章的主旨。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学问2 其次单元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文常 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 ,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 史铁生(19512022),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
22、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县,1951年诞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高校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须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22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 残疾 焦躁担心 憎恨(zng) 暴怒无常 砸碎 墙壁 寂静 瘫痪(tn hun) 侍弄(sh) 捶打 整宿(xu) 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o cu) 央求 神色 喜不自胜 絮絮叨叨 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厚 泼泼洒洒
23、 烂漫 创伤(chung) 词语说明: 1.瘫痪(tnhu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丢失活动实力。 2.憔悴(qiocu):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xdodo):形容说话等连绵不断。 三、问题巩固 (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宏大。试结合上下文做详细分析。 1.母亲就静静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静静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
24、慈祥。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劝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剧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性、慈爱。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仅仅因为“我”牵强(qing)同意出游,母
25、亲就“喜不自胜”,绽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短暂遗忘了眼前的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突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丢失了“跑”和“踩”的实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当怎样理解? 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原来美妙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蜜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忱。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相识和正确的看法,因而丢失了生活的信念,
26、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三)找出文中干脆表现“我”后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始终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切母亲的健康而难受。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哀痛,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后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叠用词语:母亲就静静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复原寂静,她又静静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两个“静静地”,描写母
27、亲来去时当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搅“我”、不想激怒“我”,耐性等待“我”宁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苦痛,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惊慌的期盼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简单响应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实,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 6.漫步 莫怀戚 一、作者 莫怀戚,1951年诞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漫步诗礼人家等。 二、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漫步这
28、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图解。 思索: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务) A、漫步的人有: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B、漫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漫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漫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思索: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用:“初春之景是漂亮的,美在_”句式品赏。 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我:孝顺和善,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爱惜小辈 我的妻子:温顺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
29、泼,聪慧伶俐 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 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漂亮的初春田野上漫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思索:在面对分歧时,我的确定是什么? 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确定走大路。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确定干脆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细致,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
30、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持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漫步。 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写作技巧一 开宗明义,干脆叙事。 写作技巧二 抓住细微环节,刻画人物。 写作技巧三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写作技巧四 巧借景物,烘托主题。 写作技巧五 奇妙穿插,交代内容。 作用:让时空更集中 对称美 a.有的浓,有的淡。 b.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c.前面也是
31、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d.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e.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f.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g.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终归幼小,自然也轻。 课堂小结 亲情有一种奇异无比的力气,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蜜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致隽永,亲情是一匹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温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漫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妙的生活,创建温馨的家园。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32、荷叶母亲 冰心 1.词语: 匿名(n mng) 林阴(ln yn) 敷衍(f yn) 膝盖(x gi) 并蒂(bng d) 浓阴(nng yn) 莲蓬(lin png) 菡萏(hn dn) 敧斜(q xi) 慈怜(c lin) 荫蔽(yn b) 荫庇(yn b) 覆盖(f gi) 祷告(do go) 姊妹(z mi) 木梗(m gng) 沐浴(m y) 遮挡(zh b) 徘徊(pi hui) 嗅觉(xi ju) 揣摩(chui m) 2.多音字 荷:荷叶(h) 负荷(h) 闷:闷热(mn r) 闷闷不乐(mn mn b l) 郁闷(fn mn) 会:会计(kui j) 会议(hu y) 卷:试
33、卷(shjun) 卷入(junr) 便:便宜(piny) 便利(fng bin) 大腹便便(d f pin pi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郁闷、徘徊、遮挡、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说明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慈怜:慈祥怜惜。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
34、的心情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微环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6.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动身点。 7.金色花描写了三次游戏: 让母亲嗅到花香 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 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 8.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
35、文诗是以一个活泼、淘气、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游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妙与圣洁。 9.荷叶 母亲中“我”的心情经验了怎样的改变? 郁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10.当“我”留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毅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英勇无畏的守护一样。 11.文章第段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1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理解: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把母亲比方成荷叶,把“我”比方成红
36、莲,“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宏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的写法) 13.荷叶 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英勇慈怜的荷叶隐藏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宏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课文讲解 一、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指责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知人们为人处事肯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37、三、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儿女 : 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 古,离开; 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 古,诗文; 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相顾惊疑。 顾:看。(如顾野有麦场)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探望。(如三顾茅庐) 2.信: 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恳。 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
38、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兴奋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挚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挚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9、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动身),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突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兴奋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飘舞。 九、理解问答: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1)营造了一种暖和、和谐、开心
40、的家庭气氛。 (2)和谐、同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方,作者更观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方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慧才智感到欣慰、欢乐。 答:作者并没有干脆表态,却在最终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示意,表明他赞许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方吗? 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需首先
41、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方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 白北风行 (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 愈春雪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指责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敬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怪。 (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当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敬佩。 (4)启发:做人要诚恳、守信、敬重他人。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