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
《2022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集合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 留意:探讨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状况。 (3) 其次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留意 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需有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分析法 ;配方法 ;判别式法 ;利用函数单调性 ; 换元法 ;利用均值不等式 ; 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肯定值的意义等);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
2、(x)≤b解出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首先将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 与外函数 ; 分别探讨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依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推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留意:外函数 的定义域是内函数 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是奇函数 ; 是偶函数 ; 奇函数 在原点有定义,则 ; 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
3、,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困难,应先等价变形,再推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单调性的定义: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当 时有 ;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当 时有 ; 单调性的判定 1 定义法: 留意: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推断符号; 导数法(见导数部分); 复合函数法(见2 (2); 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 对定义域内的随意 ,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 为它的一个周期。 全部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殊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4、。 (2)三角函数的周期 ; ; ; ; ; 函数周期的判定 定义法(试值) 图像法 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 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或 的周期为 ;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 周期为2 ; 的图象关于直线 轴对称 周期为2 ;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直线 轴对称 周期为4 ;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幂函数: ( ;指数函数: ; 对数函数: ;正弦函数: ; 余弦函数: ;(6)正切函数: ;一元二次函数: ; 其它常用函数: 1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特殊的 2 函数 ; 9.二次函数: 解析式: 一般式: ;顶点式: , 为顶点; 零点式: 。 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
5、素: 开口方向;对称轴;端点值;与坐标轴交点;判别式;两根符号。 二次函数问题解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探讨。 10.函数图象: 图象作法 :描点法 (特殊留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图象变换法导数法 图象变换: 1 平移变换: ,2 正左负右 正上负下; 3 伸缩变换: ,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 (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4 对称变换: ; ; ; ; 5 翻转变换: 右不动,右向左翻( 在 左侧图象去掉); 上不动,下向上翻(| |在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图象(曲线)对称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 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随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
6、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函数 与 图象的对称性,即证明 图象上随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在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 注: 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曲线C1:f(x,y)=0关于直线x=a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 y)=0; 曲线C1:f(x,y)=0,关于y=x+a(或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f(a+x)=f(b-x) (x∈R) y=f(x)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特殊地:f(a+x)=f(a-x) (x&i
7、sin;R) 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12.函数零点的求法: 干脆法(求 的根);图象法;二分法. 13.导数 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 ; ; ; ; ; 。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 导数的应用: 利用导数求切线:留意:所给点是切点吗?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利用导数推断函数单调性: 是增函数; 为减函数; 为常数; 利用导数求极值:求导数 ;求方程 的根;列表得极值。 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求的极值;求区间端点值(假如有);得最值。
8、 14.(理科)定积分 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的性质: ( 常数); ; (其中 。 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定积分的应用: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 3 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求变力做功: 。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弧度 , 弧度, 弧度 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 2.三角函数定义:角 中边上随意一点 为 ,设 则: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函数名不(改)变,符号看象限; 5. 对称轴: ;对称中心: ; 对称轴: ;对称中心: ; 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
9、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8.二倍角公式: ; ; 。 9.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 是 外接圆直径 ) 注: ; ; 。 余弦定理: 等三个;注: 等三个。 10。几个公式: 三角形面积公式: ; 内切圆半径r= ;外接圆直径2R= 11.已知 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 1.三视图与直观图:注: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 2.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柱体:表面积:S=S侧+2S底;侧面积:S侧= ;体积:V=S底h 锥体:表面积:S=S侧+S底;侧面积:S侧= ;体积:V= S底h: 台体: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侧面积:S侧= ;体积
10、:V= (S+ )h; 球体:表面积:S= ;体积:V= 。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直线与直线平行:公理4;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垂直于同始终线的两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求角:(步骤-。找或作角;。求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 平移法:平移直线,2 构造三角形; 3 补形法:补成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4
11、 发觉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干脆法(利用线面角定义);先求斜线上的点到平面距离h,与斜线段长度作比,得sin 。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二面角的求法: 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别点),作出平面角,再求解; 三垂线法:由一个半面内一点作(或找)到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解; 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 ,其中 为平面角的大小; 注:对于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作出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 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两个班平面法向量的夹
12、角。 5.求距离:(步骤-。找或作垂线段;。求距离) 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一般先作出公垂线段,再进行计算; 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段,再求解; 点到平面的距离: 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作垂线段(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再求解; 5 等体积法; 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 球面距离:(步骤) ()求线段AB的长;()求球心角∠AOB的弧度数;()求劣弧AB的长。 6.结论: 从一点O动身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立平斜公式(最小角定理公式): 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
13、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 ,则S侧cos =S底; 长方体的性质 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cos2 +cos2 +cos2 =1;sin2 +sin2 +sin2 =2 。 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则有cos2 +cos2 +cos2 =2;sin2 +sin2 +sin2 =1 。 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 ,则正四面体的: 1 高: ;对棱间距离: ;相邻两面所成角余弦值: ;内切2 球半径: ;外接球半径: ;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 1.直线方程 点斜式: ;斜截式: ;截距式: ; 两点式: ;一般式: ,(A,B不全为0)。 (直线的
14、方向向量:( ,法向量( 2.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 (1)列约束条件;(2)作可行域,写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直线系 5.几个公式 设A(x1,y1)、B(x2,y2)、C(x3,y3),ABC的重心G:( ); 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 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 Ax+By+C2=0的距离是 ; 6.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 ; 。 一般方程: ( 注:Ax2+Bxy+Cy2+Dx+Ey+F=0表示圆 A=C≠0且B=0且D2+E2-4AF0; 7.圆的方程的求法:待定系数法;几何法;圆系法。 8
15、.圆系: ; 注:当 时表示两圆交线。 。 9.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驾驭几何法)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点在圆外。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相切; 相交; 相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表示圆心距, 表示两圆半径,且 ) 相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10.与圆有关的结论: 过圆x2+y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 过圆(x-a)2+(y-b)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以A(x1,y2)、B(x
16、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x-x1)(x-x2)+(y-y1)(y-y2)=0。 第六部分 圆锥曲线 1.定义:椭圆: ; 双曲线: ;抛物线:略 2.结论 焦半径:椭圆: (e为离心率); (左+右-); 抛物线: 弦长公式: ; 注:()焦点弦长:椭圆: ;抛物线: =x1+x2+p= ;()通径(最短弦):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2p。 过两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设为: ( 同时大于0时表示椭圆, 时表示双曲线); 椭圆中的结论: 内接矩形最大面积 :2ab; P,Q为椭圆上随意两点,且OP 0Q,则 ; 椭圆焦点三角形:. ,( );.点 是 内心, 交 于点 ,则 ; 当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数学 基础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