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同学们是不是想在高一大展一番拳脚?那么同学们在学习历史学问中占得先机是很重要的,下面由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学期历史学问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一上学期历史学问点一 1、 夏朝的地位:古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2、 商朝主要政治制度:内服和外服,既商王在干脆统治的 地区和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拥有不同程度上的实际权力。 3、 西周分封制:根本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分封主 体 :同姓亲族。 主要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和人民是分封核心;层层封授。 4、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实质:是一种等 级制度。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
2、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宗法制有利于凝合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亲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 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深厚的部族色调。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宗法制为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6、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其次课: 1、 东周的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我 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确立时期。 2、 春秋时期出现的政治新现象:有些诸侯国的力气渐渐强 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
3、到减弱,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 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影响:斗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 难。实现了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以及秦的统一供应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推动了社会变革。 4、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的问题:反映了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的进一步破坏。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的斗争。标记:标记着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 5、 秦统一全国的条件:a.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 望统一。b. 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含义:它是我国封建社
4、会基本的 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心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心的决策方式而言的,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心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 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心,地方各级政府一律听从于中心政府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心政府的法令、政策。这种制度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 7、 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形成于战国正式形 成于秦朝巩固于两汉完擅长隋唐加强于北宋空前强化于明清。 8、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五种措施: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1.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 在中心,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36郡,郡下设
5、县经济:1. 统一货币,运用圆形方孔钱2. 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推广隶书思想:加强思想限制,焚书坑儒军事:1. 北击匈奴,修长城2. 修建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9、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 家的建立、巩固、发展,有利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6、。明清时期,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峻。 10、 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行省制的异同:(1)相同: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影响、作产生用都较为深远。 (2)不同:实施时代不同:分封制产生于奴隶社会,瓦解于春秋;后三者都处在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封国制确立于西汉初期与郡县制并行,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心政府关系不同:分封制下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心政府之外,权力和地位世袭;郡县制是中心政权隶属向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干脆任免;封国制下的王国独立性较强;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
7、。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在肯定时期内产生过肯定作用,但长期以来分封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封国制实质上是分封制的运用,它不利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行省制便于加强各族人民在中心政府关系管辖下友好相处和沟通,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集力加强,为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高一上学期历史学问点二 第三课: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组冲突:中心集权与地方 分权的冲突;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发展趋势:中心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
8、不断减弱,直到废除。 2、 中国古代历朝中枢权力机关的改变:秦朝:秦始 皇在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互不相属,相互牵制,但全国的军政大权驾驭在皇帝手中。 西汉武帝:在中心设中朝组成决策班子,秦朝的三公由此被排挤出了决策圈,减弱了相权。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尚书台。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建。宋代:三省六部制演化为二府三司制,相权被再次分割,进一步强化了王权。元代:废除了三省六部制,六部归入中书省,这是相权的重要反弹。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干脆掌管六部,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清朝:雍正皇帝在中心设军机处,军国大事
9、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标准的改变:西周:世卿世 禄。血缘。战国、秦朝、西汉初年:军功授爵。 军功。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 4、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时期:隋唐。含义:中书 -门下-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运转过程: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A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B 、完整的相权被剥夺,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C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备,标记着隋唐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5、 科举制:演化:起先于隋朝,完擅长唐朝,结
10、束 于清朝(1905年)评价:A 、主动: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供应了源源不断的高素养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旺盛的制度保障之一。B 、消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将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束缚了学问分子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峻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限制了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6、 监察制度的成熟: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 效率。监察机构:秦朝:御史大夫。西汉:刺史。北宋:通判。明朝:东厂、西厂、锦衣卫。清朝: 科道。 7、 谏议制度:唐朝:最闻名谏官:魏征。宋朝:谏 院。 高一上学期历史学问点三 第四课: 1、 七国之乱的缘由:根本缘由:封建
11、经济的分散性。 历史缘由: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干脆缘由:有识之士主见削减封国实力。 2、 七国之乱的概况:时间:前154年。发动者: 吴王刘濞。结果:三个月后平定了叛乱。 3、 西汉巩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解决王 国问题:A 、武力平叛: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废除诸侯王的政治权力。B 、政治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解决诸侯王问题,加强了中心集权。其他措施:A 、汉武帝建立中朝,加强皇权。 B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限制。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西汉加强中心集权的特点:减弱相权。限制地 方。 5、 酎金夺爵的实质:找寻借口,大量削夺诸侯和列侯 的爵位。 6、 唐朝由
12、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755-763) 7、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 续和扩大。 8、 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缘由:历史缘由:要结束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就必需加强中心集权。现实缘由:要巩固宋朝统治,扩大势力,就必需加强中心集权。亲身经验: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当上皇帝的,为防止类似兵变重演,就必需加强中心集权。 9、 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 钱谷。 10、 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影响:主动:维护了国家的 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造成北宋三冗局面的出现。 11、 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特点:分割地方权力,减弱宰 相权力。重文轻武。按强干弱枝、守
13、内虚外原则布置兵力。内外相制。 12、 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缘由:重要缘由:相权过重, 影响皇权。根本缘由:加强皇权的须要。 13、 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专制皇权 不断加强。 14、 明朝内阁的建立:设置的干脆缘由:丞相制度被 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无法事必躬亲。过程:明太祖时设立殿阁高校士。明成祖设立内阁。职责:有票拟权,无批红权。 15、 清朝军机处:干脆目的: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职能:军机大臣最初只参加处理军务,后来可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全国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地位:他们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特点:A、提高了工作效率; B、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C、机密性高。标记:它的设立,标记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