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公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公式 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忙忙忙地写答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语文答题技巧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中学语文答题技巧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争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挥而就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
3、,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依次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相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样。(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争论类文章:回答清晰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六、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
4、有重要位置 1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方、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精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爽、新颖、美丽、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学问。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详细诗歌进行细致体会、辨析。 2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主动意义或局限性等。 2中学语文散文答题
5、技巧 一、流畅完整的组织语言,精确严密的表述答案 假如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尝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实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精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以往有些考生思索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开这一现象出现,切忌只用词或短语来回答表述性的问题,更不能盲目的片面的用文中原话答题。依据题干的要求,在提炼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答题,切忌说模糊的话,更不要答非所问,写了不少字,结果徒劳无益 二、驾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通读
6、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忙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相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阅读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索,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干脆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干脆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须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索,寻求完备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仔细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须要留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口罗嗦,不
7、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实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须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育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实力,培育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爱好,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三、了解主旋律与时代主题。 1.理解词语和句子(词典义+语境义) 语境义=比方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 2.中心思想的把握 3.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4.形象的鉴赏=形象特点+形象寓意+形象形成缘由 3中学语文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1 怀古诗词,思想内容常是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改变来借古讽今;2.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3.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
8、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及自己的壮志难酬的苦闷。 2 山水田园诗。景物描写方法:1.视觉角度。绘形绘色,角度改变。2.听觉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3.细致程度。白描,工笔等。4.虚实结合,正衬反衬。 表达对现实不满,对安静平和生活的憧憬。 3 离别诗。常用抒情方法,干脆抒情,间接抒情,想象联想。 常见情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激励劝勉,表达深厚情意,说明倾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志。 4 常见意境种类:宏阔苍凉、雄浑、宽阔 细腻空寂、静谧、幽清、朦胧 繁复绚丽、热情、高亢、繁华 清冷暗淡、渺茫、萧条。 5 意境常见的表达词语。幽清明净、开阔苍凉、清爽明丽、朴实自然、生气勃勃、清爽飘逸
9、、肃杀荒寒。 4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依次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相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样。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争论类文章:回答清晰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中学语文答题技巧公式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