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songbie .pdf
《2022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songbie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songbie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学设计-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 21 课古诗四首怀柔三小缐亚平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新课标的实施建议: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2.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语文课程
2、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5. 建构主义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二、教学背景分析(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送孟浩然之广陵 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 21 课古诗四首. 共安排了四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 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含而不漏
3、却余味无穷。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2)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既有经验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六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
4、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学生善于想象,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表现欲较弱,上课气氛不够活跃。3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4. 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学前教学状况、问题、对策:于节奏感强,富于音律,读来朗朗上口,大多数小学生喜爱诵读古诗,并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学生的已知已能基础上,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介绍、渗透、拓展古诗文的相关知识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3)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1.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
5、标准 提出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入手,辅以对古诗写作方法的引导理解,以古诗的朗读、背诵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古诗的学习方法。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引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的原则。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诗意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体会古诗天、地、水、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感悟朋友间的深厚友谊。3以 “读”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在自
6、我活动中学习知识,感悟内容,激发情感。4通过个性化的评价设计,帮助学生记忆古诗。5通过自我反思,给自己一个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使学生找到不足。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准确表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2. 感悟诗歌的内容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 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
7、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背景音乐:高山流水2 热身活动:分两队,小队长领着赛背李白的诗。(启用哪种背景音乐,确定什么课前活动内容,是经过了考虑和挑选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诗篇万古传。“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一切准备都只为了让学生进入和谐的感性氛围。 )(二) 、读懂诗题。1、读准题目送/ 孟浩然 / 之/ 广陵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读懂题目第一层要求:读准音, 断好句。 ) 设计意图: 先个体后整体,六年级的语基训练既不放松也不刻意。不放松是要让正音要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不刻意是因为不能因技
8、能训练而影响了情感熏陶。 2、个性读题 题目共有七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试着读一读吧,同学们。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对,是一首送别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之”是什么意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读法, 你想怎么读题目呢?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只
9、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胆地说出来,大声地读出来。不怕重复,也不怕与别人不同。 同学们,你读懂了题目了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设计意图: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意思。 3、感性读题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 黄鹤楼,送名人 孟浩然 ,到名地: 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年龄差距不是问题,一样的酷爱自由,一样的潇洒飘逸,使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一样的才华
10、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使他们相间恨晚,无话不谈,不再寂寞。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 。(读懂题目第三层要求:体会诗人的感受,读出诗题背后的故事。有必要时,老师范读。 )总结学古诗的步骤: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读准题目个性读题感性读题,三个小环节层层递进,感情不断升华。知人论诗,整体观照,了解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有了充分的个体思考与体验,才称得上真正“读懂诗题”。 题目为文眼,“读题目”的环节是要舍得花时
11、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真正“读懂诗题”,才能自如走进诗境。 (三)、读诗文,求正确读过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学生都读过了。)会背的请举手。(学生几乎会背了。)要真正学会一首诗, 会背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 体会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谁来读一读,要读得字正腔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 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 学生会背但不一定读得正确,而读正确是语文学习的前提, 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自由读读通诗句的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songbie 2022 小学 语文学科 教学 设计 songbi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