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例研修报告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例研修报告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例研修报告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例研修报告一、课例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1、是推进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需要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教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校教研水平的提升,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课例研修,对于我校的广大教师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怎样让他们从思想上接纳, 心理上接受,理论上理解,方法上掌握,行为上跟进,活动上推广,成果上凝练都需要进行培训、沟通、交流、学习、强化、改进。2、是提高教研质量的需要以往的教研活动,参与教师事先未做充分的准备。听课前,教研组长把课题告诉学科教师,教师是带着内容去听课,对要研究什
2、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等都没有作充分的准备。 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 参与评课、讨论的过程是你讲, 我听,讨论时,再说两句。教研活动是开展了,学科教师也参与了,但绝大多教师未能从活动中学到一些经验或学到的仅是一点点启发。使对问题的研究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说说而已,甚至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至于效果如何?取得什么经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通过研讨,没有解决任何实质的问题,大家仅是停留在就课论课,优点一、二、三,存在问题一、二、三。研讨会就变成了对上课教师的评价,仅评价课上得怎样, 客套话较多,评议时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问题就是有问题”,教学研讨仅是在面上的讨论交流,未能通过教研,形成有
3、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参与活动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指导课堂教学无实质性意义。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是低效的,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利于指导课堂教学。不作深究。因此,教研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课例研究,需要做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七定”,即定人员、定专题、定方案、定任务、定要求、定时间、定机制。即:定人员。事先确定参与人员并规定相应的任务,明确分工。既分工,又合作。通过主要人员的研究,影响和带动教师的参与,提高教研的有效性。主要人员边研究边总结经验,并整理出文字资料,然后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于课堂教学
4、。定专题。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例为载体,进行小专题、小范围的专项研究。每次活动时,事先应提出明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活动,最后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定专题后,使教研的目的更加明确,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定方案。通过制定详细的教研方案,明确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及资料的整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当进行调整。制定方案后,关键的是落实,应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组织抓好落实。 定任务。定学习任务和教研的任务。 活动前要明确任务, 提前准备。教研组长要求每位参与教师都要充分准备,事先搜集相关资料,理论先行。讨论时,结合理论及实际进行发言,
5、避免发言的随意性。由于人都由一定的惰性,没有任务的指使,光靠自觉,没有几个教师愿意去做。通过布置任务,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或教育教学论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定要求。教研时,要求每位上课的教师写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评课稿。对每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研讨会上进行发言。每月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一至两篇,把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后记、教学论文等把作为一项教学工作任务来完成。定时间。研究必须有时间保障,要规定个人学习及集体研讨的时间。定机制。要制定长效的教研机制,不能因学校其它
6、工作而影响学校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要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要建立鼓励的机制,要表彰积极参与的教师及先进的教师。同时,要为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3、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执行新课标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
7、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4、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 “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数学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购物”与“乘车乘船”的情境,远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有的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 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 如有的教师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
8、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有的教师对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学生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不知所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5、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9、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二、课例研究过程和方法:1、课例研修的主题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2、主题形成的过程课例研修团队根据我校数学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不会利用主题图、照搬主题图、创设的情境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创设的情境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不会创设情境等现象较为突出,先初定主题然后在观课过程中深化,在第一轮观课后进行讨论提炼加以确定,最后总结形成明确的主题。3、课例研究预期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如
10、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以及教师如何创设情境方面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4、课例研修工作小组组长:孙晓东成员:杨发喜张兴华赵顺芳 凡红梅分工:孙晓东负责活动的主持,兼任“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观察”组组长;张兴华负责活动的主持,兼任“教师问题涉”组组长;杨发喜任“材料使用”组组长;赵顺芳承担授课;凡红梅负责记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5、课例研究的操作流程(1)课前准备活动前,中心小学成立研究团队,确定成员分工,营造研究氛围,商讨研究主题,设计操作流程,制作相关材料,探讨研
11、究细节,通知相关人员。(2)课中实施活动中,召开课前会议,明确研究目的,讲清研究方法,划分研究小组,布置观察任务,了解主题意义,知晓活动流程,记录观察用表,思考上课得失,展开交流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梳理意见建议,修改活动设计,反复酝酿完善。(3)课后提炼活动后,整理活动材料,完成学习成果,撰写活动报告,改进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涵,推广研究经验,。6、课例研究的具体实施2014 年 2 月 27 日,中心小学成立了以孙晓东为组长,杨发喜、张兴华、赵顺芳、凡红梅为成员的课例研究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成员的分工,拟定了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日期及步骤方法。2014 年 3 月 12 日,课例研
12、究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部署教研活动的相关事宜。2014 年 3 月 13 日,举行课例研究展示活动。8:00,第一次课前会议,清点到会人员,分发观察表。孙副校长说明会议的目的意义,提出观测主题,明确目的、方法及要求,划分小组,布置分工使用观测量表。执教教师说课。9:109:50,第一次教学实践及课堂观察,执教教师上课,各小组使用观测量表。10:1011:20,第一次课后会议,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执教教师做反思,课例研究小组整理讨论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13:3013
13、:45,第二次课前会议,研究小组说明修改方案,执教教师说课。13:5014:30, 第二次教学实践及课堂观察, 执教教师上课,各小组使用观测量表。14:4016:00,第二次课后会议,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执教教师做反思,课例研究小组整理讨论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16:0016:15,第三次课前会议,研究小组说明修改方案,执教教师说课。16:2017:00, 第三次教学实践及课堂观察, 执教教师上课,各小组使用观测量表。17:0017:45,总结本次活动,布置安排相关事宜。三、课例研究的结果我们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组织了“三课两反思”操作实践,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观察、记录、讨论、整理后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例研修报告 2022 小学 数学 情境 创设 有效性 研修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