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之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素材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之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素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之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素材 .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课题1. 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解题教学内容考点知识清单如何应用极限法解决问题应用极限思维法时,特别要注意到所选取的某段物理过程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应是单一的。如增函数或减函数。但不能在所选过程中既包含有增函数,又包含有减函数的关系,这种题目的解答是不能应用极限法的。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先判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是否为单调变化。若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变化,可假设某种变化的极端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极限法常见用于解答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限法确定“解题方向”。在解题过程中,极限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
2、效果。【典型例题】例 1.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 A. A、B两点间的电压U增大B. A 、B两点间的电压U减小 C. 通过 R的电流 I 增大D. 通过 R的电流 I 减小分析:可变电阻R的变化范围在零到无穷大之间连续变化。当R=0时, A、B间短路,此时U=0,IERr()1;当R时,R断路,IUERRRr0212,()。可见,当 R的阻值增大时,U增大而 I 减小,因此A、D选项正确。点拨:以上问题,若采用常规解法,必须先分析题中所给条件,再根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利用数学知识予以判断解答,过程复杂,需要时间较多,显然不能适应高考时短时间内
3、快速解题的要求。而象题中这样运用“极限法”解题,通过寻找极端情况使解题过程的主要因素或物理量的发展趋势迅速显露出来,简单明了,避免了复杂的推理运算。例 2. 如图所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小船靠岸,若收绳的速度为v1,则在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的时刻,船的速度v 有多大?(阻力不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分析:假设小船在t时间内从A点移过s到 C点, 这时出现了三个距离:小船前进的位移s, 绳收缩的距离s1以及s2,这个运动可设想为两个分运动所合成:小船先被绳拉过s1到 B 点,再随绳绕
4、滑轮O 点做圆周运动到C 点 , 位 移 为s2。 若t很 小 ,0, 即s1与s2垂 直 , 此 时 有ss1cos, 可 得 :stst1cos,则vv1cos。vv1cos点拨:本题在采用极限法时先虚拟合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再运用极限法求解。例 3. 如图所示电路,滑线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R,当滑动片位于变阻器的中点O 时,四个电流表AAAA1234、的示数都相等,且为I0,当滑动片移到O时,则() A. A1的示数大于I0B. A2的示数大于I0C. A3的示数大于I0D. A4的示数大于I0分析:当滑动片在O点时,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具有对称性,因此各电流表
5、的示数均为I0;当滑动片由O移到O时,电路的对称性被破坏,右部分电路CBO的电阻变小,右部分电路的BOD的电阻变大,由于总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可得:UUUUCBBD22,而IURIURURIURURCBBD012222,IIII102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当滑动片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相当于两个定值电阻中有一个被导线短路)。对于CO和 OD两支路,采取极限的方法进行分析:设O 点移至滑线变阻器的左端点,电路的总电阻RR总23,总电流IURU
6、R总32,此电流全部从电流表A3流过,显然II0,电流表A3的电流大于I0,而电流表A4中流过的电流为URI20。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C。例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调节有关电阻使电流计的读数为零,这时: ()A、 若 R1增大,则G中的电流从a 到 b。B、 若 R2增大,则G中的电流从a 到 b。C、 若 R3减小,则G中的电流从a 到 b。D、 若 R4减小,则G中的电流从a 到 b。解析:可用极端思维法来解决,既然R1、R2增大,就让它们断开,这样就很容易得出选项B 是正确的;既然 R3、R4减小,就让它们短路,同样也很容易得出选项D是正确的。点评:把对问题的分析推向极
7、端情况,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0XX 年全国理综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 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解析】由图易知R5的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R5有效电阻单调变小,引起电路中各量的变化也是单调的。设滑动触点到达a点,则R5被短路,(极值法),并联部分等效于一根导线,则外电阻变小,路端电压U变小,从而可排除选项B、C。电流表所在支路被短路,则电流表读数减至零也是变小的,所以应选选项D。2
8、(20XX年高考全国理综)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Adv2/2122vv B0 Cdv1/v2 Ddv2/v1【解析】当水流速度v1=0(极限)时,摩托艇登陆的地点是O点,也就是离O点距离为零,此时用时最短,只有 C选项正确。3 (04 年广东)如图,真空室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60T,磁场内有一块平面感光板ab,板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在距ab的距离l=1
9、6cm处,有一个点状的放射源 S ,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向 各 个 方 向 发 射粒 子 ,粒 子 的 速 度 都 是v=3.0 106m/s , 已 知粒 子 的 电 荷 与 质 量 之 比7100 .5mqC/kg ,现只考虑在图纸平面中运动的粒子,求ab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解:粒子带正电,故在磁场中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表示轨道半径,有RvmqvB2由此得BmqvR)/(代入数值得R=10cm 可见, 2RlR. 因朝不同方向发射的粒子的圆轨迹都过S,由此可
10、知,某一圆轨迹在图中N左侧与ab相切,则此切点P1就是粒子能打中的左侧最远点. 为定出P1点的位置,可作平行于ab的直线cd,cd 到ab的距离为R,以S为圆心,R为半径,作弧交cd于Q点,过Q作ab的垂线,它与ab的交点即为P1. 221)(RlRNP再考虑N的右侧。任何粒子在运动中离S的距离不可能超过2R,以 2R为半径、S为圆心作圆,交ab于N右侧的P2点,此即右侧能打到的最远点.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222)2(lRNP所求长度为2121NPNPPP代入数值得P1P2=20cm 4 (03 年江苏)图1 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
11、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 已知有一质量为0m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0v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F随时abl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 所示 . 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 2 中t=0 为A、B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A的质量)及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解:由图2 可直接看出,A
12、、B一起做周期性运动,运动的周期02tT令m表示A的质量,l表示绳长 .1v表示B陷入A内时即0t时A、B的速度 (即圆周运动最低点的速度),2v表示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F1表示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F2表示运动到最高点时绳的拉力,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1000)(vmmvm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处运用牛顿定律可得lvmmgmmF21001)()(lvmmgmmF2200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02100)(21)(21)(2vmmvmmgmml由图 2 可知02FmFF1由以上各式可解得,反映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是06mgFmmgFvmlm22020536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是机
13、械能E,若以最低点为势能的零点,则210)(21vmmE由式解得gFvmEm2020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高考能力诠释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物理学中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中学物理 考试大纲 中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考生有“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
14、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求解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本讲中所指的数学方法,都是一些特殊、典型的方法处理中学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极值法、几何法、图象法、数学归纳推理法、微元法、等差( 比) 数列求和法等如下表:名称内容极限法1. 三角函数求极值:y( )=cos +sin ,ymax=1+22. 二次函数求极值:y=ax2+bx+c,ym=4ac-b24a(a 0 时,有y
15、min;a0 时,有ymax) 3. 均值不等式:a+b2ab( a0 ,b 0), a+b+c33abc( a0 ,b0, c0)几何法1. 对称点的性质、镜像对称2.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3. 正弦定理:asin = bsin = csin ;余弦定理:a2=b2+c2+2bccos4. 全等、相似三角形的特征5. 圆轨道及圆的相关性质、圆方程图象法1. 直线型图象:y=kx+b2. 正( 余) 弦曲线型图象3. 抛物线型图象4. 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曲线等,如闭合电路中各物理量间关系数列法1. 等差数列:其和Sn= n(a1+an)2 =na1+n(n-1)2d(d为公差
16、) 2. 等比数列:Sn= a1(1-qn)(1-q) ,a1为首项,q为公比,当q1 时,qn0.微元法无穷小等分,往往对其中的一个微元作处理. 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个复杂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成某一通式,求解. 三角函数变换sin2+cos2 =1,sin2 =2sin cos,cos2=2cos2-1=1-2sin2=cos2-sin2方程法直线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椭圆方程,二次函数,圆方程等另外还有比值法、不等式法第三讲 常见的数学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例 1】
17、20XX 年高考上海卷 4向量与矢量三角形 如图 7-1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 的作用下, 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 角( /4 ) 。则F大小至少为_;若Fmgtan ,则质点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 。某同学这样解第2 问,若Fmgtan 时,正好F力的方向沿着x轴正方向,因此外力F与运动位移方向成锐角,质点的机械能增加。实际上该同学忽视了题干只给出外力F的大小,而未给出该力的方向。Fmgtan 时,外力F的方向不仅仅为沿着x轴正方向, 还可能有其它方向。为了能够严密的找出Fmgtan 时的所有可能性, 需要运用
18、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如图 7-2 所示,质点受到的力有重力mg和外力F, 合力的方向沿着ON方向, 将重力、外力、合力归结到一个三角形中,该质点受到重力和外力F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中显示当F力的方向为a方向(垂直于ON)时,F力最小为mgsin ;若Fmgtan ,即F力可能为b方向或c方向,故F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除重力外的F力对质点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故质点机械能增加、减少都有可能。两空分别填:mgsin ,增大、减小都有可能。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是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中演绎出来的新的数学方法,解决共点力问题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动态
19、平衡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多解分析,这样的方法非常严密。矢量三角形的处理原则:1、抓住“定”量,比如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矢量三角形的边长和方向,这点很重要,它直接确定了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一个边;再比如墙壁上的弹力方向始终不变,这确定了动态三角形中的某个边的方向;2、找到“变”量,往往以某个力的角度发生变化引起三角形另外两个边的变化,有时候是边长变化、有时候是方向发生变化。物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理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重为G,欲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最小拉力F为多大?该题的已知量只有和G,说明最小拉力的表达式中最多只含有和G,但是,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
20、F可由夹角的不同值而有不同的取值。因此,可根据题意先找到F与夹角有关的关系式再作分析。方法一:如图7-3 ,对物体受力分析,设拉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根据题意可列平衡方程式,析解画龙点睛一题多变方法归类正确析解指点迷津跳出陷阱探究思维拓展典题分析图 7-1mg a b c O N 图 7-2NFf mg 图 7-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即Fcos f=0 N+Fsin =Gf=N联立解得:)sincoscos(sin1cossin2GGF)sin(12G, 其中 tan = 1,
21、故GF2min1方法二: 向量就是物理学中的矢量,当物体受三力平衡时,将三矢量首尾相连后,必定构成三角形。 利用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可求极值。对本题我们也可用矢量知识求极值。将摩擦力f和地面对木块的弹力N合成一个力F,如图 7-4 ,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tan = fN =(为一定值) 。这样木块可认为受到三个力: 重力G,桌面对木块的作用力F和拉力F的作用。尽管F大小方向均未确定,F方向一定,但大小未定,但三力首尾相连后必构成三角形,如图7-5 所示。只有当F与F垂直时,即拉力与水平方向成 角时,拉力F最小为F=Gsin 而221tan1tansin,故21sinGGF 20XX 年高考四
22、川延考卷 21正弦定理与矢量三角形 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7-6 所示。己知小球a和 b 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2倍。 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 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 ( ) A45B30C22. 5D15通过对a和b两小球的受力分析,抓住受力的共同特点: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等大、反向,以及重力均竖直向下,大小关系在题干已经给出,还有重要的几何关系即细杆的长度是球面半径的2倍。分别将两小球受到的共点力归结到矢量三角形中,最后利用数学的正弦定理列方程求解。如图 7-7 ,对a、b分别受力分析,将三个力归结到三角形Oac与O
23、bc中,由牛顿第三定律可设两球受到杆的作用力大小Nac=Nbc, 依题意可知,ab=2Oa=2Ob,故三角形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设aOc=90bOc=,根据矢量三角形定则及正弦定理可得:错误 != Nacsin ,mgsin45 = Nbcsin( 90 ),解得 =30,由几何关系可得=15 。本题还有其他解法,比如杠杆平衡条件解题、利用质心找到平衡点等方法,不妨试一试。追问正确解析画龙点睛一题多变F/ N F f G 图 7-4F F G F F FF图 7-5图 7-6a b O c 图 7-7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4、-第 8 页,共 18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试讨论一下a球和b球质量比为n发生变化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如何变化?2、若撤去光滑的半球面,Oa、Ob为细绳,a、b为同性电荷, 其它条件不变, 思考一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例 2】 20XX 年高考全国卷 21不等式与极值 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 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面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 。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光线从0o 逐渐增大至90o 的过程中 ( ) At1始终大干t2 Bt1始终小于t2Ct1先大干后小于t2 Dt1先小于后大于t2 高考中
25、某些考生解法如下:设折射角为 ,玻璃砖的厚度为h,由折射定律n=sinsin,且n=cv,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hvcos,联立解得t2=h2n4c2(n2- sin2 )。研究这个函数,若对变化的入射角,和不同光的折射率n,设红光的折射率为n1,蓝光的折射率为n2,且n2n11,讨论:当t红2= t蓝2时,有h2n14c2(n12- sin2) = c2(n22- sin2) h2n24, 化简得 sin2 = n12 n22 n12n22n12212, 由 sin21, 可得n12时,即当红光的折射率n1=2时出现极值,n12时,入射角 从 0o 逐渐增大至90o 的过程中,一定有t1t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之极限思维法和极值法素材 2022 年高 物理 解题 方法 极限 思维 极值 素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