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教学建议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 ,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
2、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 待学生到 物理 课中去解决, 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 晨昏线等概念, 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 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 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
3、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1 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2 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的教学1 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2 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 、太阳高度的概念, 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 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 度;正午太阳高
4、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板书: 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昼夜交替周期:24 小时地方时的教学1 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 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射的太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2 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 分钟。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
5、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1884 年, 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 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实际上, 世界各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3 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4 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5 板书: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时区:经度间隔15 的区域区时:本区
6、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1. 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2. 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江口水道分为南、北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的淤积,发育成广阔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 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探究活
7、动【活动主题】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活动步骤】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 小孩为参照, 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
8、的物体相似) 。(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成果展示】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 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这一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3、了解 24 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9、。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德育 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 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建议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首先, 要让学生 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 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22年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22 年高 一年级 地理 教案 地球 运动 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