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月光曲 .pdf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月光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月光曲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月光曲(人教部编版)22 月光曲文本分析: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 月光曲 的传奇故事, 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 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 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作者是以生动的文字, 借皮
2、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研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再现贝多芬与穷鞋匠兄妹鲜明的人物性格,进而充分领略文本中蕴含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教学目标:1. 会写 9 个生字,重点理解“谱写、幽静、霎时、陶醉”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内容; 反复朗读第自然段, 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 月光曲 的,
3、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课时安排: 2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1. 认识“谱、莱、茵”等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谱写、著名、断断续续”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 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导语: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
4、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 19 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善良、 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 走近贝多芬, 去读一个关于他创作月光曲的动人传说。2.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图片,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过渡: 对于音乐家贝多芬,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能说一说吗?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他28 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流。他以坚强的意志克
5、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如广为流传的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2)小组内同学交流,提醒同学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易读错的字:“纯、霎”都是翘舌音;“缕”是边音;“券”读作,不要读成j。易写错的字:“盲”指眼睛失明,与“目”有关,不要把“目”误写成“日”;“键”和“霎”笔画较多,容易写错,要特别注意。2. 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自学情况。谱写幽静皮鞋盲人纯熟
6、琴键霎时一缕涌过来照耀陶醉莱茵河水天相接微波粼粼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1)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莱茵河 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 1320 千米,流域面积约25 万平方千米。(2)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如:“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 “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恬静”可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种给人美好感觉的闲适、安静。(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入场券 指用来进入某些场地的票据。(4)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水天相接 先理解“相接”,即“连接起来”。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
7、的两个词合起来理解,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微波粼粼 粼粼,水明净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理解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讲读课文第 1 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 1 自然段。(2)引发质疑:文中为什么用“传说”这个词语呢?教师:传说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 但从这个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也正因为人们对贝多芬的喜爱、敬佩,才有了这样美好的传说故事。2. 引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1)第 1 自然段最后说“传说
8、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第210 自然段。)(3)那么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试着划分一下,概括段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详细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3.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主体部分的层次。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课文第 210 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那么我们能否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这部分分个层次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班内交流,最后教师归纳。)第一层(第 2 自然段):写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
9、(第 39 自然段):写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了月光曲。第三层(第 10 自然段):写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工夫把曲子记录下来。4.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画出不懂的地方。(2)用心感悟课文中人物、环境及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阅读过程中有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题随时提出来。预设:学生读课文,提出的个别问题当时解决;共性问题,在全班解决;有关进一步理解课文的问题,教师记录下来,充实到教案中留到第二课时解
10、决。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音乐的创作固然需要深厚的艺术底蕴,但是灵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而充满才华的音乐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 便创作出了一首动人的乐曲。 这虽然是个传说, 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尚的情怀。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细细品读这个动人的传说,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了生字新词,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相信大家以后遇到难理解的词语也能更有技巧性地去理解它们;我们还划分了课文段落,理清了重点部分的层次,这样下节课我们的学习能更有条理性地展开。大家的课堂表现非常好, _
11、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感受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怀。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9 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1.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 月光曲 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 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2、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贝多芬是一个 _ 的人。月光曲是一首 _ 的曲子。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 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关爱。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 的?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指名读课文第 2 自然段。2. 教师动情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教师: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 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
13、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户,而且从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当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 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一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悠扬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 竟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得到?预设:通过教师的描述, 学生眼前会呈现出一幅画面,学生听着教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也就更能走进课文了。3. 自读、提问、解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14、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1)自由阅读第 38 自然段,在课文的相关地方写上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2)学生展示自己刚才在自读时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3)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预设问题一: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使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让学生反复模拟试读兄妹俩的对话,想象他们的神情、 语气。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贴;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内疚和关怀。想象自己就是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自己会怎么想?示例: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月光曲 2022 年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2 月光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