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pdf
《2022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学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一、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3 108m/s;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v<C 。说明: 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从空气进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 海市 蜃楼” 现象(介质不均匀)。 同一种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也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低的光
2、其传播速度越大。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可以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近年来 (1999-2001年) 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 (10-9Pa ) 和极低的温度(10-9K)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运动。2本影和半影(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 入射光也可以
3、是平行光。以上各种情况下, 入射光线经眼睛作用后都能会聚到视网膜上一点,所以都能被眼看到。三、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光的折射、 全反射一、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2公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4、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sinC0,折射率总大于 1即 n13.各种色光性质比较:红光的n 最小, 最小,在同种介质中(除真空外)v 最大, 最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全反射的临界角C 最大,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最小(注意区分偏折角和折射角)。 4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较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叫光疏介质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2全反射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公式:光线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为C,则s
5、inC=1/n=v/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四、棱镜与光的色散1.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 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 向底边偏折。(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小则结论相反。)作图时尽量利用对称性 (把棱镜中的光线画成与底边平行)。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因此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带(称光谱) (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在同一介质中,七色光与下面几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2.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
6、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oo 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右图 1)或 180(右图 2) 。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3.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 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 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4.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 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 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
7、角, 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五、各光学元件对光路的控制特征(1)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会聚(或发散)的程度将不发生改变。这正是反射定律中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及平面镜的反射面是 “ 平面” 所共同决定的。(2)光束射向三棱镜,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向着底边偏折, 若光束由复色光组成, 由于不同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将发生所谓的色散现象。(3)光束射向前、后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传播方向不变,只产生一个侧移。(4)光束射向透镜,经前、后表面两次折射
8、后,其传播光路变化的特征是:凸透镜使光束会聚,凹透镜使光束发散。六、各光学镜的成像特征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照射到镜面上并经反射或折射后,如会聚于一点, 则该点即为物点经镜面所成的实像点; 如发散,则其反向延长后的会聚点即为物点经镜面所成的虚像点。因此,判断某光学镜是否能成实(虚)像,关键看发散光束经该光学镜的反射或折射后是否能变为会聚光束(可能仍为发散光束)。(1)平面镜的反射不能改变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的发散程度,所以只能在异侧成等等大的、正立的虚像。(2)凹透镜的折射只能使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的发散程度提高,所以只能在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9、- - - -第 3 页,共 9 页侧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3)凸透镜折射既能使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仍然发散,又能使物点发出发散光束变为聚光束 ,所以它既能成虚像 ,又能成实像。七、几何光学中的光路问题几何光学是借用 “ 几何” 知识来研究光的传播问题的, 而光的传播路线又是由光的基本传播规律来确定。所以,对于几何光学问题,只要能够画出光路图,剩下的就只是 “ 几何问题 ” 了。而几何光学中的光路通常有如下两类:(1)“ 成像光路 ” 一般来说画光路应依据光的传播规律,但对成像光路来说,特别是对薄透镜的成像光路来说,则是依据三条特殊光线来完成的。 这三条特殊光线通常是指: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
10、镜后必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必平行于主轴;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2)“ 视场光路 ” 即用光路来确定观察范围。这类光路一般要求画出所谓的“ 边缘光线 ” ,而一般的 “ 边缘光线 ” 往往又要借助于物点与像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来帮助确定。光的波动性 (光的本性 ) 一、光的干涉一、光的干涉现象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 振动” 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 出现暗条纹。 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二、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 ),相差恒定。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
11、波源,即相干波源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相同) 。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分光法 (一分为二 ):将一束光分为两束频率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频率必然相等 ) 下面 4 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 利用楔形薄膜、 利用空气膜、 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点 (或缝)光源分割法:杨氏双缝(双孔)干涉实验;利用反射得到相干光源:薄膜干涉利用折射得到相干光源: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缝屏间距 L 远大于双缝间距 d,O 点与双缝 S1和 S2 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 点附近的 P 点时,两束光 b 波的路程差为=r2 r1;
12、由几何关系得: r12=L2+(x考虑到 Ld 和Lx,可得 =d2)2 , r22=L2+(x+d2)2. dx L 亮纹:则当 =k(k=0,1,2,)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暗纹:当 =(2k1).若光波长为 ,2 (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据此不难推算出:(1)明纹坐标x= kL d (k=0 ,1,2,,) (2)暗纹坐标x= (2k2 (k=1,2,, )测量光波长的方法(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2022 年高 物理光学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