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ppt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内容索引,核心素养测评,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必备知识速填】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生活在一定的_,同种生物的_。2.种群的数量特征:(1)内容:_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在_中的个体数。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新产生或死亡,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_的比例。,迁入或迁出,雌雄个体数目,(2)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_,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3.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2)类型:,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秒判正误】1.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3.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分析: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等多种因素影响。,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分析:性别
3、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5.每毫升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分析:每毫升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表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重点难点讲透】1.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图形总结:(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状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比较:,(2)样方法中样方的选择分析。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
4、、草本1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数量合适:样方太少,误差偏大;样方过多,工作量增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数量。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两邻边及其夹角”的原则(如图)。,(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由上式分析可知: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获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造成b偏小,则A偏大。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
5、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教材命题源】教材原文:必修3P60_“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命题角度:在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时,做好标记释放后,立即进行二次捕获,数据准确吗?为什么?提示:不准确,这些个体尚未完全融入以前的种群。,【典例示范】(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
6、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选B。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素养新命题】(1)用样方法进行估算种群密度时,如何选择取样方法?(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提示: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方形地块
7、。可在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取样,共五个样方。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调查区域,如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河流等。,(2)样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不是真实的种群密度?为什么?(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提示:不是。该方法是对该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调查结果与实际数值存在差异。,【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种群的特征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9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某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
8、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选项A、B、D依次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死亡率,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而选项C涉及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角度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解析】选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所计算的数值为估算值,A项错误;为保证调查
9、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项错误;若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捉的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以保证重捕时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D项正确。,【方法技巧】“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以下是某同学
10、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解析】选D。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且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种群密度,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
11、C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D项正确。,【加固训练】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选B。样方法的取样常用方式是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A项正确;调查古树木和蝗虫幼虫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C项正确;假设种群数量为N,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
12、M,重捕的n只中被标记的有m只,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项正确。,2.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的动物的种群密
13、度。,【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性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必备知识速填】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建构_模型。(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_根据实验数据
14、,用适当的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数学,假设,数学形式,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J”型增长曲线:,(2)形成原因: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3)数学公式:Nt=N0t,食物和空间,3.“S”型曲线:(1)“S”型曲线图:,(2)形成原因:_有限。(4)K值含义:即_,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_。,食物、空间,环境容纳量,最大,相对稳定,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2)影响因素:内因。a.起始种群个体数量。b.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_。c.导致种群数
15、量减少的因素:_。,出生率和迁入率,死亡率和迁出率,外因。a.自然因素:气候、_、天敌、_等。b.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_等。,食物,传染病,环境污染,【秒判正误】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分析:理想条件下无环境容纳量。2.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分析: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3.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分析:由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4.为有效防治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021 高考 生物 通用 一轮 复习 方略 课件 9.1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