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内容索引,核心素养测评,考点一群落的结构【必备知识速填】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同一时间;_;_。(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_、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种间关系,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中物种_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_。,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丰富度,越高,3.种间关系:(1)概念: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通过摄取寄
2、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_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作为食物,资源和空间,体内或体表,共同生活,(2)种间关系的实例对应关系图:,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生物种群,(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的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资源,【秒判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分析: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析:捕食是一种生
3、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分析:群落中生物可以形成食物网,其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4.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分析: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与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有关。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分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重点难点讲透】1.解读四种种间关系:,(1)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
4、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某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2)区别寄生与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3)区别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2.对群落结构的深度认识:(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
5、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对群落中生态位的认识:(1)生态位的含义: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有各自的空间,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人们把群落中每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上的相对位置和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2)生态位的影响因素:一个种群能够占据的生态位往往受到竞争、捕食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
6、,而其他部分则被各自占据。,(3)生态位的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适应者可能会发生生态位移动或改变,也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新的适应者将取代其生态位,与其他种群共同维持群落的和谐与稳定。,【典例示范】(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抑制了害虫A的爆发,新
7、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间作农作物乙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素养新命题】(1)环境容纳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提示:环境中的光照、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捕食、竞争等生物因素。(2)通过该实例,可以为控制农田害虫提供哪些新思路?(社会责任:解决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问题,保护环境)提示:通过套种、间作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热考角度通关】角度一种间关系及其特点1.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
8、状况不同,由图可知(),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选A。图a中的3个物种每种可利用的资源是少于图b的,每两个曲线的交叉程度表示它们可以共同利用的资源,交叉越多说明可共同利用的资源越多,那么竞争就会更激烈,图a中每个物种利用的资源少,种间的交叉小,说明种间的竞争不激烈,而种内的斗争比较激烈,A项正确;图b中每个物种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大,种内斗争不激烈,但种间的交叉多,种间竞争激烈,
9、B项错误,D项错误;在图a和图b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a和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项错误。,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关系(丙)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甲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乙所示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解析】选C。据题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
10、”的竞争关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乙图是捕食关系图,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方法技巧】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角度二群落的空间结构3.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
11、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影响b区域动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a、b、c三个区域由于地形的起伏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C。b区域内生物出现垂直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A项错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的不同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误;b、c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说明b、c两个生物群落都有垂直结构,C项正确;a、b、c三个区域由于地形的起伏分布着不同的生物,所对应的群落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项
12、错误。,4.(2019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析】选A。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
13、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加固训练】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选D。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
14、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
15、。A项中,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为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以浮游藻类为食,二者又构成了竞争关系,故A项正确。B项中,据题干可知,鱼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池塘中分布不同,其取食也不一样,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不同,故B项正确。C项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是两个不同的种群,由于食物关系生活在池塘的底层和上层,该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故C项正确。D项中,该种成年鱼和幼体属于同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故D项错误。,考点二群落的演替【必备知识速填】1.演替的概念:随着_的推移,_代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时间,一个群落被另
16、一个群落,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漫长,较短,自然因素,人类活动,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速度,方向,【秒判正误】1.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分析:该岛屿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因此其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分析: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3.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 2021 高考 生物 通用 一轮 复习 方略 课件 9.2 群落 结构 演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