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2.pdf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2.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P3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 P8-9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14-18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2、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4、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
3、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5、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30-31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P32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
4、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7、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P34-36 特点:实践具有物
5、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9、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3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
6、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34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
7、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39-42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 联系具有客观性。b. 联系具有普遍性。c.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2-43 第
8、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1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3-44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
9、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14、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P44-45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10、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6 A.量变和质变的区别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度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
11、状态,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B.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首先,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其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最后,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16、简述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意义。P46-47 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12、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7、试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47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商,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二十螺旋式上升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
13、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56-57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58-59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
14、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第五,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20、简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P64-65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求。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P68-69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
15、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22、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本质的理论意义。P66-67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理论意义: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2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73-75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 具有绝对性
16、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辨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
17、证统一的。24、试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P77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现实意义: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25、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8、?P83-85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26、简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辨证关系。P89-90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辨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
19、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大的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的根本途径。27、简述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以及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之间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70-71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系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第三章28、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
20、的作用。 P95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9、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P95/97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名师总结优
21、秀知识点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00-101/102-104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矛盾运动规律:从内容看: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性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22、3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P105/P107-108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矛盾运动:第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
23、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32、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5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3、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P116-117 第一,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24、,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第二,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P123-125 A、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首先,对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对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辛苦整理 2022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知识点 辛苦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