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2.pdf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2.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组成宇宙的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方向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 23 小时 56 分 4 秒, 而 1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 59所需的时间。速度 角速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地理意义: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由此 ,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银河系其他恒星系中心天体(太阳) :质量占99.86% 地月系:组成地球和月球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与其他行星没有特别显眼的地方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太阳活动与地球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 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类型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
3、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能源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 分钟。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 又称标准时。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 小时时区差的求法:在0
4、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概况轨道:是一个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 1 月初位于近日点,7 月初位于远日点。方向:自西向东角速度约为每天59,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周期为1 年 ,约为365 日 6 时 9 分 为一个恒星年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23
5、26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6634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五带名称: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 带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自转或公转)运动。地理意义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 两侧逐渐降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而且纬度越高,白昼
6、越长,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 月 21 日赤道向北B 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南A 秋分9 月 23 日赤道向 南D 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 北C 1 a 2 3 b A C B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四季的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第四节地球的
7、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 P 波) :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 S 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 距离地表约2900 千米, 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17 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厚 ,约33 千米,海洋较薄,约 6 千米地壳。海拔越高,厚度越大。组成: 含量最多的3 种元素是O、Si、Al ;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结构:上层为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 ,分布连续。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8、结构:上地幔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地幔下地幔岩石圈: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 和 镍结构:外核呈液态或 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态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水汽、 CO2吸收红外线;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无选择性。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三大圈层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太阳辐
9、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削弱作用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冷热冷冷冷热冷热热冷热热A B C D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 下垫面因素、气象因素。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受热上升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冷却下沉形成热力环流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B )(二)大气
10、的水平运动风(图见课本36 页)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相反)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表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B )高压低压低压冷冷热低压高压高压气压高的地方等压线向上凸出,气 压低的地方等压线向下凹。(如图所示)精选学习资
11、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 A B C D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 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 30)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 60)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 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课本39 页)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 移,冬季南 移。南半球则相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
12、出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A_ B_ (2)图中代表中纬西风带的序号是_,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西风带的风向。(3)气压带 B 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其气候特点是_,其分布规律是_ 。(4) 有关气压带、 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图中字母A 所示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 全年降水丰沛C、地表温度高是形成图中A、C 所示气压带的原因D、受风带控制时,澳大利亚草原草木枯黄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 和画图(略)(3)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o -40 大陆西岸(4)B D (五)海陆分布对气
13、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见课本39-40 页)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 ,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 7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中心;1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风向:冬季西北(偏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800 805 810810 805 8001010 10
14、05 10001000 1005 101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成因:海陆热力差。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季风气候特点的是:()答案: D 3. 有关季风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B.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C. 华北地区冬季位于反气旋的东部,盛行偏北风D.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位于亚洲低压东部,盛行偏北风答案: A C 4.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候类型名称,。(2)试分析
15、两种气候的相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3)分析比较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有明显的,是。( 4)两种 气候 成因 的最 大不 同点是:。(5)与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对应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和。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3) 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全年多雨( 4)前者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而后者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5)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三、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与天气1、气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16、- - - - -第 6 页,共 17 页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高 的气团。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 的气团。2、锋面系统概念: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和气团移动阴天、 大风、 降温、 降雨 等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等天气现象,雨区多在 锋前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春、夏南方降水(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状况实例气
17、旋低 气压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 气压中心向外辐散(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要求:1、 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2、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3、 会画风向和判断风力大小1. 读“我国12 月份某日天气形势图” ,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A 地是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 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地形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2)B 地是气压中心,其东侧的风
18、向为。这种风给北京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益处可能有。(3)该日我国西北、 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天气过程可能有。 (选择填空)A. 暖锋B. 冷锋C.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D. 寒潮(4)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选择填空)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海洋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1)高C (2)低偏东风吹走被污染的空气,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3)DCB 第二节水的运动一、水循环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状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在 太阳能及 地球重力的作用下, 水在陆地、 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
19、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其中人类影响最大的为地表径流。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2022 年高 地理 必修 复习 提纲 图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