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2014秋).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圆的周长北师大版(2014秋).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三课时,教材第9,10,11页内容。【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内容。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
2、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教法分析】: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
3、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课件:同学们,有两只蚂蚁分别以同样的速度绕正方形和圆形走一圈,走完后它们在争论一个问题:都说自己走的路程长。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解决吗?好,只要大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肯定会在这节课中找到答案的。师:要比较谁走的路程长也就是比较什么呢?生:图形的周长师:蚂蚁甲走的路程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可是蚂蚁的路程怎样求呢?蚂蚁乙走的路程其实是什么?对,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4、。板书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呢?生:圆一周的长度。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可以说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二、自主探究(一)、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圆,那“圆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和同桌说一说。师:那么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测量一下圆的周长吗?(二)、测量圆的周长。1、怎样能测量出圆的周长?请用你想到的方法跟同桌合作动手测一测你们的一个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师巡视指导)2、生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媒体演示(分别为绳测法和滚动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时的操作要点及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3、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发现了
5、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吗?是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直的,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设计意图:精心做好实验准备。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软尺,因为软尺既具备了线的特点又兼有尺子的功能,不仅能提高实验的速度,而且也能减少实验误差。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最后抛出的一个问题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新方法的欲望。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用这两种方法去测量摩天轮的周长你会觉得怎样?生1:太大了、不好测量。生2:不方便。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一种既方便、又科学的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圆的周长 北师大版2014秋 六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周长 北师大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