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办法第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案 .pdf
《2022年高三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办法第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办法第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案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1分离与提纯混合物主要依据混合物各成分的性质(如状态、沸点、溶解度等)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将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 (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硫酸钠(先加氯化钡溶液再过滤) (3)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杂质(蒸馏 ) 2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实验
2、仪器装置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 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用石棉网;温度计 测量蒸汽的温度;冷凝管 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 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 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蒸馏装置见下图:(3)实验注意事项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蒸馏烧瓶配置温度计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要注意检查温度计的水银球是否良好。用水做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从下口进水,从上口出水。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浸入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
3、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加入碎瓷片 (或沸石 ),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探究活动 由自来水通过蒸馏获得较为纯净的水。按下表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自来水中含有Cl; AgCl 不溶于水和稀硝酸(2)在 100 mL 烧瓶中加入约1/3 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 (或碎瓷片 ),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呈沸腾状;锥形瓶中收集到无色、澄清液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4、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 液体,停止加热(3)取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蒸馏冷凝后的液体中不含有Cl;蒸馏能分离Cl和 H2O 归纳总结 Cl的检验方法:(1)试剂:稀硝酸、硝酸银溶液。(2)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3)以氯化钠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 AgNO3=AgCl NaNO3。迁移应用 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某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
5、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 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ClAgNO3白色沉淀 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SO24 过量 HCl无明显现象 BaCl2白色沉淀;Cu2 NaOH蓝色沉淀;CO23 CaCl2白色沉淀 HCl白色沉淀溶解且产生气体 通入Ca OH2变浑浊。故 A 项 CO23干扰, B 项 Ag干扰, D 项 HCO3干扰,选C。理解感悟(1)AgCl 和 Ag2CO3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 AgCl 不溶于 HNO3, 而 Ag2CO3溶于 HNO3。(2)加入 BaCl2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为BaSO4, 也
6、可为 AgCl , 且二者均不溶于稀HNO3,但当先加入HCl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一定无Ag,再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SO24。2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1)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图中明显的错误是_ 。(2)仪器 A 的名称是 _,仪器 B 的名称是 _。(3)实验时 A 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其作用是_ 。(4)图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烧杯中还应盛有的物质是_。答案(1)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2)蒸馏烧瓶冷凝管(3)沸石 (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
7、4)冷凝水蒸气冰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蒸馏实验中的典型仪器(如蒸馏烧瓶、冷凝管等)的识别,实验注意事项如冷凝水的流向、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的作用等。知识点二从碘水中萃取碘探究活动 1萃取和分液(1)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它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把互不相溶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2)实验仪器:萃取和分液常用的仪器是锥形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8、分液漏斗不能加热。分液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3)常用的萃取剂:通常比水重的萃取剂有四氯化碳等,通常比水轻的萃取剂有苯、汽油等。选择的萃取剂,应对被提取物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即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且跟原溶液的溶剂要互不相溶。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按下表要求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加萃取液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振荡萃取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四氯化碳与碘充分接触静置分层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分液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归纳总结 1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1)萃取剂和水互不相溶;(2)萃
9、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2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1)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体飞溅。(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迁移应用 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
10、,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答案C 解析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将气体放出,以释放漏斗内的压力。应选C。4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 5
11、0 mL 碘水和 15 mL 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AG_EF。(2) 上 述E 步 骤 的 操 作 中 应 注 意 _ ; 上 述G步 骤 操 作 的 目 的 是_ 。(3)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 。(4) 已 知 碘 在 酒 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三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办法第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案 2022 年高 化学 第一节 实验 基本 办法 课时 蒸馏 萃取 分液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