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pdf
《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六)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2.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 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掌握地球各种水体类型及各种水体之间的转化规律;3. 培养学生利用图示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的地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
2、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教材共有三个知识模块: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水圈的构成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角度来说明水圈的两个特性 连续、不规则;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河流水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演示水循环的过程,利用台风登陆实例让学生主动探究来验证水循环的原理。本节 重点 一是水圈的特点,二是水循环的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3、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展示图片 “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引入在宇宙中看地球,为什么是一颗蓝色的星球?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师:地球上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有13.6 亿 km 2 ,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 “ 水的行星。 ” 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你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吗?学生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阅读图表,明确概念内涵师: 地球上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与
4、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循环运动特点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就一直来学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师: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师: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你能说说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学生讨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生: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
5、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展示 “ 水圈的构成图 ” 读图明确水圈的构成特点,并要求学生用“ 结构图描述水圈的主要构成。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水圈的构成图。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通过讨论、读图思考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用图表加以归纳,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南极的冰山。师: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水圈中,陆地水体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水量仅为全球的3.5% ,但它自然界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而这些陆地上的水体尤其是淡水,主要集中于冰川,占主体的冰川及永
6、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 在地下淡水中, 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据科学家计算,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利用阅读材料,适时进行环境教育。) 三、读图探究,建立知识联系 承转 水圈具有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因此各种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给的。展示 “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观察思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
7、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学生观察并讨论师生归纳: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展示 “ 地下水和河流水的关系” 思考:河流水与地下水有着怎样的补给关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小结 由图可以看出河流水和地下水补给是相互的,当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地下水补给是可靠而稳定的。进一步思考(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生: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湖泊起了泄洪的作用。可见湖泊对河流有着调蓄作用。( 利用示意图,让学生自主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
8、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承转就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冰川水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水体,谈谈它们的转化和意义,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如何发生的?水体的相互转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又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个内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情境创设李白诗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是否正确呢?教师绘制 “ 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 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2. 在示意图上, 画出海陆间水
9、循环四个主要环节的循环运动方向,并在图上注明含义。师:谁能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吗?生: 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师: 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 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 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学生活动要求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易模式,并在图上标出各个环节的含义。( 转绘图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阅读探究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创新标准设计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47874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