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 .pdf
《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座位号 _ 试场号 _ 班级 _ _ 一语言文字应用 (15 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B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不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C谁也没有料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通过自己数十年的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哲学大师。D新年伊始,行人假设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的协管员逮住罚款。2
2、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事故。B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等其他证件。C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表达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那是 1978 年的春末夏初,我第一次告别古都金陵,从成都乘长途汽车去藏东南林区。_ 。 我们驱车在杜
3、鹃花夹峙的盘山路行驶,欣赏着杜鹃花的风采,当时的心境真可谓“醉入花丛”。当时正值小乔木状、 灌木状杜鹃的盛花期, 各色的杜鹃花把冷杉林下、 林缘和路边点缀得生机盎然。当我们的汽车到达海拔4500 米的色季拉山口时,一下子就愣住了。从这里到海拔 4700 米是一个灌丛带,杜鹃几乎形成了单优群落,漫山遍野起伏绵延,粉色的、浅红的、淡紫的杜鹃花组成了花的海洋。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杜鹃花丛,在雪山碧树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观。AB. C. D. 4、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 含标点符号 ) 。 6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4、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大颅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_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 _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 ; 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颅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二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 “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
5、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 不管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 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 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 ) 分析道:“
6、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 ?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 “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 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 白表奸诈, 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
7、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 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 怪异: 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5. 以下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
8、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6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C艺术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 2022 年高 语文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