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生素分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抗生素分类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 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 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所有在其分子结构中包括-内酰胺核的抗生素均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现有的抗生素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临床应用-内酰胺类抗生素被用来进行预防和治疗受此类抗生素打击的细菌的感染力。过去-内酰胺类抗生素只被用来对付革兰氏阳性菌,但是通过发展可以对付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内酰胺类抗生素提高了其作用范围。作用原理-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杀菌剂,它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形成。肽聚糖对于细胞壁、尤其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结
2、构强度。肽聚糖合成的最后一步是被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的转肽酶形成的。-内酰胺类抗生素与D-丙氨酰 -D-丙氨酸类似, 其终结的氨基酸吸附在正在形成的肽聚糖的前兆 NAM-NAG 肽单元上。内酰胺类抗生素与D-丙氨酰 -D-丙氨酸结构上的相似使得它们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内酰胺核不可逆地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Ser403 单元结合。这个不可逆的结合使得青霉素结合蛋白无法链接正在形成的肽聚糖层。此外这个结合可能还激活细胞壁中的自溶酶。耐药性原理-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一个-内酰胺环之结构。这些抗生素的效应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完整地到达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是否能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因此细菌有两种抵抗-内酰胺类抗
3、生素的方法。第一个抵抗方法是使用酶水解-内酰胺环。通过生产-内酰胺酶等酶,细菌可以解开抗生素中的 -内酰胺环,使得抗生素失效。这些酶的基因可能本身就在细菌的染色体上,也可能通过质粒交换而获得,例如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 NDM-1 。其基因表现可能是在接触抗生素后开始的。细菌生产 -内酰胺酶并不表示使用任何-内酰胺类抗生素均无效。有时 -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同时使用。不过在对付任何疑心生产-内酰胺酶的细菌时,在使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前要仔细评估,尤其因为使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生产-内酰胺酶。 假设在治疗开始时使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内酰胺酶的生产,这会使得此后使用其它
4、-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常困难。第二个抵抗方法是使用另一个青霉素结合蛋白。-内酰胺与这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合不十分好,因此 -内酰胺对这样的细胞壁生产的破坏不很有效。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使用这个方式抵抗-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个抵抗手段也全部排除使用-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方法。常见的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主条目:青霉素窄谱青霉素 编辑 苄星青霉素青霉素 G青霉素 V普鲁卡因青霉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窄谱抗 -内酰胺酶青霉素编辑 甲氧苯青霉素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中谱青霉素 编辑 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广谱青
5、霉素 编辑 复方阿莫西林超广谱青霉素 编辑 阿洛西林羧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菌素 编辑 主条目: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编辑 头孢氨芐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编辑 抗流感嗜血杆菌。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钠头孢孟多第二代头霉素类抗生素抗厌氧细菌头孢替坦头孢西丁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带有抗假单胞菌效应。头孢他啶第四代头孢菌素编辑 广谱,具有加强的抗革兰氏阳性菌和-内酰胺酶的性能。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骨干结构主条目:碳青霉烯类抗生素en:Carbapenems,最广谱 -内酰胺类抗生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6、 - - - -第 2 页,共 10 页伊米配能带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法罗培南比阿培南单酰胺环类 编辑 与其它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同的是在单酰胺环类中单酰胺环没有相连的环。因此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性降低。氨曲南内酰胺酶抑制剂编辑 虽然这些药物含有-内酰胺环,但是其抗生素作用极小。其作用仅在于防止通过内酰胺酶结合使得 -内酰胺类抗生素失去其效应。它们一般与-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使用。克拉维酸他唑巴坦舒巴坦有害影响副作用-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副作用包括:腹泻、头晕、疹块、荨麻疹、重叠感染包括念珠菌Rossi,2004 年偶尔 -内酰胺类抗生素还会导致发烧、呕吐、红斑、 皮肤炎、血管性水肿和伪膜性肠炎R
7、ossi,2004 年-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同时使用时注射处往往会疼痛和发炎。过敏约 10%的病人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过敏。约 0.01%的病人会发生过敏反应Rossi,2004年 。约5-10%的病人对青霉素衍生物、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交叉敏感。不过不同的学者对这个结论质疑。虽然如此假设一个病人对一种-内酰胺类抗生素已经显示过重过敏反应的话,在给他使用其它 -内酰胺类抗生素时必须慎重考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具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在临床主要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治疗,1960 年代到 1970 年代曾经非常广泛地使用,但是
8、由于此类药物常有比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正在逐渐淡出一线用药的行列。发展历史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1940 年发现的链霉素,这一结构系从链霉菌分泌物中别离获得, 主要应用于对结核病的治疗。链霉素有比较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且会损害第八对脑神经造成耳聋, 对链霉素的结构改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课题,但始终没有成功的案例。1957 年,人们从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 中提取出卡那霉素,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了解决卡那霉素耐药菌株的问题,人们在卡那霉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开发了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新药。1963 年,人们
9、从小单孢菌发酵液中别离了庆大霉素,这是一种氨基糖苷类物质的混合物,有较好的抗革兰氏阴性菌和相对低的毒性,应用比较广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1970 年代,人们又从链霉菌中提取出了新霉素、核糖霉素等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些新药虽然抗菌活性没有此前发现的药物高,但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却大大降低,比较早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更加安全。作用机理氨基糖苷类药物是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革兰氏阴性菌外表的亲水性通道进入细菌细胞内部,并与负责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结合。氨基糖苷类
10、药物与细菌的核糖体30S 亚基以及信使RNA 起始密码子结合,形成无法移动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叫做链霉素单体。蛋白质的合成是随着核糖体沿着信使RNA 的移动完成的,链霉素单体的形成使蛋白质的合成停止在起始阶段,从而影响细菌的生存。氨基糖苷类药物还会解构正在进行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提前终止蛋白质的合成;或者干扰正在进行中的蛋白质合成,提供错误的氨基酸,使得合成出的蛋白无法行驶应有的功能,有些异常的蛋白还会插入细胞膜,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氨基糖苷类物质进入细菌体内的进程。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会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这种酶可以催化氨基糖苷类药物特定位置的氨基或者羟基乙酰化、磷酰化或者链接上核酸,这
11、种变化会使氨基糖苷类药物失活。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结构改造常常围绕这些易被钝化的位置进行,降低这些位置的反应活性。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闻名,而诸多不良反应中最为著名的,是严重的耳毒性。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氨基糖苷类药物流行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使用此类药物而失聪。耳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在耳内蓄积,使感觉毛细胞发生永久性改变,从而造成失聪。 此外它还会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内耳结构不仅与听力有关,还与平衡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氨基糖苷类药物造成的听力损害是永久和不可逆的,不会因为停药而消失。肾毒
12、性氨基糖苷类药物经肾代谢,会在肾脏蓄积并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肾毒性反应会出现蛋白尿、管形尿甚至无尿症。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是可逆的,停药后肾功能会恢复。但是药物对肾脏的影响会减缓其经肾的代谢和排泄,提高体内药物的含量,从而加剧药物的耳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会与突触前膜外表的钙离子结合部位结合,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是在突触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递质,抑制这种物质的释放会阻碍神经冲动在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此类不良反应严重者会产生肌肉麻痹甚至呼吸暂停。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即通常所谓过敏反应,是各类药物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药物多为微生物代谢产
13、物提取物,发生变态反应的几率比合成药物更高。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变态反应会有皮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发热、剥脱性皮炎等症状, 个别严重者会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实验室中用于筛选的瓶装潮霉素B 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造成的感染、结核杆菌造成的感染以及绿脓杆菌造成的感染。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还可以与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联合治疗链球菌感染。氨基糖苷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造成的感染无效;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感染虽然有效,但是很快就会产生耐药菌株,因此一般也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金葡菌感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14、 - -第 4 页,共 10 页代表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大环内酯红霉素:左上方的大环就是内酯大环内酯 (macrolides),或称巨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 ),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及去氧糖胺)的内酯环。 内酯环可以是由14、15 或 16 个单元组成。大环内酯属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烯酮类。发展历史最初使用的大环内酯是红霉素,它是礼来公司的研究队在菲律宾怡朗的土壤中,从红霉素链霉菌中抽取出来。并于1952 年,在美国首次以“月桂酰(Ilosone?)”的商标出售。药理作用运作原理大环内酯与细菌的核糖体50S次体进行可逆
15、结合,阻止细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阻碍肽酰 tRNA 的转移。这种作用是制菌性的,但在高浓度下亦有杀菌的效用。大环内酯倾向于白血球内积聚, 所以能被运送至受感染的位点。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构造与人类核糖体的不相同,所以大环内酯不会阻碍人体内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而其他同样利用核糖体的差异作出选择有毒性的药物有氯霉素、四环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运作原理与结合的位点则各有差异。另外, 在微生物学中,大环内酯是属于抑菌的药物,但同时亦有阻止增生的效用,在高浓度下有杀菌的成效。 如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严重的病症亦会使用大环内酯来治疗。但是杀菌的说法仍然未有正式的医学基础,对此仍有不同的说法。无论是抑菌或杀菌
16、,在临床时特别需要留意其效用, 亦即与引发抗药性的程度、对病变部位的转移、抗菌的种类数目、最低抑菌浓度 (MIC)等复杂的要素有关。总括而言,大环内酯按临床的效用来说并非十分好的药物。使用药物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会考虑用药的时间性,还是着重浓度的重要性。在使用大环内醋时基本上都是考虑用药时间性,因为只要到达最低抑菌浓度,大环内酯都能发挥理想效果,假设再提升浓度都不会有太显著的效果。所以有部份的大环内酯,如克拉霉素,有徐放性制剂 (即使用后会慢慢开始溶化,以加长用药的时间性)。不过,阿奇霉素及酮内酯在这点上则与普遍的大环内酯有所不同。用途大环内酯用于治疗诸如呼吸道感染及软组织感染之类的细
17、菌感染,其抗菌范围较青霉素稍大,因此大环内酯可代替青霉素用于对后者过敏的病者身上。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肠道球菌通常受大环内酯影响。与青霉素不同, 大环内酯也对支原体、 分支杆菌、部份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有效。相较青霉素, 大环内酯能针对没有细胞壁或低肽聚糖细胞壁的细菌。而且因它对人体细胞的高渗透性,亦较低渗透性的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优胜。虽然四环素同样有着高渗透性,但因对骨骼及牙齿的影响,在孕妇或婴儿多会使用大环内酯。所以, 一些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病症, 如支原体引起的肺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性器感染症及肺炎等,大环内酯都是第一选择的药物。相反大环内酯却对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没
18、有效用,如普通感冒。 但例外的是由支原体及衣原体,或是未确定是由病毒引起的病症,如支气管炎等,都可以使用大环内酯来治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在日本发现14 元环大环内酯亦可能有非抗生素性的抗炎能力,尤其在改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控制上特别有效。相关的抗炎性研究仍然在进行中。问题副作用大环内酯的副作用比较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与青霉素比较, 大环内酯的过敏性较少。主要的副作用有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消化系统征状。红霉素是大环内酯中最多出现副作用的药物, 而较新的克拉霉素已有相当的改善。另外,亦有一些较
19、少有的副作用,如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或长QT 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过多的大环内酯会氧化肝脏内的特定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3A4(简称CYP3A4) 。所以在使用大环内酯时,都会同时使用相同的酶。假设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则会出现代谢的问题。就如一种称为茶碱,用作治疗哮喘的药物,由于并用的问题,使得茶碱未能完全代谢。当在血液中的浓度上血,很容易会导致痉挛等副作用。另外,因大环内酯亦有引起长QT症的副作用,假设在用药时同时使用令QT 间期延长的药物时, 会令情况更加恶化,可能会造成心率不正常死而死亡。这种药物有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的特非那定,它同时会影响代谢率,是不能与大环内酯同时使用。其他的则有丙戊酸
20、(帝拔癫?)及卡马西平 (癫通 ?)等药物。抗药性对大环内酯的抗药性基本是从细菌的核糖体23S次体的后转录甲基化中形成。这样得来的抗药性可以是由质粒作为媒介或是染色体的,亦即是突变, 可以形成对大环内酯、林可胺及链阳菌素的抗药性。其他两种较少出现的抗药性包括分泌令药物钝化的酶(如酯酶或激酶)及分泌活性的三磷酸腺苷敏感流出蛋白质,将药物运离细胞。其他问题大环内酯除了上述的临床使用及抗药性问题外,它的昂贵价钱及味道亦是一些其他的缺点。味道往往是被忽略的问题。由于大环内酯是给予婴儿或孩童服用的药物,它不好的味道使对医生处方服用的符合率降低。不规则服用抗生素亦会助长细菌产生抗药性,所以要特别留意按照医
21、生的处方服用。另外,除了口服的大环内酯,其实亦可考虑使用注射剂,或改用四环素。种类常用类红霉素欧霉素史霉素替米考星泰乐霉素阿奇霉素 (希舒美 ?)克拉霉素 (Biaxin?)地红霉素 (Dirithromycin1 、 Dynabac?)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1 、罗力得 ?、Surlid?)发展中类 编辑 碳霉素 A交沙霉素 (Josamycin)北里霉素竹桃霉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螺旋霉素醋竹桃霉素泰乐菌素 (泰农 ?)酮内酯类酮内酯是一组新类别的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与大环内酯类相
22、关,用于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引致的呼吸道感染。泰利霉素 (肯立克 ?)喹红霉素其他的包括螺旋霉素(用以治疗住血原虫病)、安莎霉素、竹桃霉素、碳霉素及泰乐菌素。非抗生素类他克莫司是一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以作为免疫抑制的药物。它与环孢菌素有相似的反应作用。有毒类细菌内脂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四环结构. 四环素类抗生素,一个广效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药物家族的泛称,因其氢化并四苯母核而得名。本类药物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螺旋体、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放线菌和阿米巴原虫都有较强的作用。但近年来,其应用受到耐药的影响
23、。历史20 世纪 40 年代Dr. Benjamin Duggar 从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中发现了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不久后 AC Finlay等人在相似的链霉菌龟裂链霉菌S. rimosus中发现了土霉素。Robert Burns Woodward 随后测定了土霉素的结构,使Lloyd H. Conover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成为可能.2005 年 , 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研制成功,用于治疗对包括四环素在内的其他传统抗生素耐药的病菌的感染。四环素分类天然存在的四环素 Tetracycline金霉素 Chlortetracycline土霉
24、素 Oxytetracycline地美环素Demeclocycline半合成四环素强力霉素Doxycycline赖氨四环素Lymecycline甲氯环素Meclocycline甲烯土霉素Methacycline米诺环素Minocycline氢吡四环素 (吡甲四环素、吡咯烷甲基四环素)Rolitetracycline替加环素也被认为属于四环素,但一般归于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机制及耐药四环素能够抑制基因转译而抑制细胞生长,它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上的16SrRNA结合,抑制 amino-acyl tRNA 进入核糖体A-位置, 而在自然界中, 这种结合是可逆的。细胞耐药的发生至少有3 种机制。由
25、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排出因子Tet A-E,Tet K和 Tet L在细菌细胞膜表达,这些排出因子也称泵蛋白,可介导Mg2+依赖性药物外流,在细菌体内还存在一种抑制因子,对排出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Tetracyclines 抗生素能与该抑制因子结合并使之失活,从而导致排出因子大量表达,促进药物排出细胞外,使tetracyclines 抗生素不能在细菌细胞内聚积而产生耐药性。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核蛋白体保护因子Tet M 和 Tet O在细菌细胞内的表达,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抗生素结合
26、,从而阻碍抗生素与核蛋白体结合,发挥核蛋白体保护作用。细菌产生灭活酶。适应症四环素能用于治疗呼吸道、中耳、鼻窦、尿路等部位的感染,也能用于治疗淋病。尤其是用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内酰胺类抗生素素过敏的患者。目前多用于治疗轻微或严重的酒糟鼻和痤疮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给药因为四环素易与镁离子、铝离子、 铁离子络合而降低药物的吸收,一般建议在饭前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服用,也不建议在服药后吃奶制品或含铁的食物。注意肝损伤患者慎用四环素,四环素还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除外。四环素类药物还可能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加重。抗酸药和牛奶能抑制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四环素类药物的
27、降解产物有毒,能导致范康斯尼综合征,影响人肾近端小管功能副作用胃肠道不适畏光四环素牙:因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牙本质着色黄色、灰褐色,并可能引发牙釉质发育不全或缺损。 成因是四环素分子与牙组织形成四环素正磷酸复合物,抑制矿化过程的核化和晶体生长。 四环素可通过母体胎盘或母乳引起胎儿乳牙着色。一般认为: 四环素引起的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仅在牙齿发育期给药才能显现出来,67 岁以后再给药则不至引起令人注目的牙变色,因此妊娠和授乳期妇女以及8 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妊娠期母婴潜在毒性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抑菌类抗生素,由大卫戈特利布David Gottlieb 于 1947 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
28、的土壤内的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成功别离,再于1949 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氯霉素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著作用。 它因价钱低廉的关系,现时仍然盛行于一些低收入国家;但在其他西方国家经已甚少使用,这是由于它的副作用的关系:会引致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贫血。现时,氯霉素主要是用在医治细菌性结膜炎的眼药水或药膏上。用途氯霉素有着很广泛的活跃性,能有效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大部份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性生物。它却不能对抗绿脓杆菌或肠杆菌属的品种。而对于类鼻疽伯克氏菌, 则只有一点效用,但经已由头孢
29、他啶及美罗培南取代。在西方, 氯霉素的使用主要限制在外用上,这是因它有导致再生不良性贫血的风险。最初氯霉素只用于治疗伤寒,但现时出现能对抗多种药物的伤寒杆菌,显示氯霉素只能抑制某些细菌。氯霉素亦能用作耐四环素霍乱的第二线治疗。由于氯霉素对脑脊液高渗透性远比头孢菌素的高,它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致脑脓疡的第一选择。它亦可用在治疗由多种生物引致或不明原因的脑脓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氯霉素能有效地抑制三种主要引致脑膜炎的细菌: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在西方, 氯霉素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或头
30、孢菌素过敏的脑膜炎病人。而有建议家庭医生须配备有氯霉素的静脉制剂,在一些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亦建议使用氯霉素油剂作为脑膜炎的第一线治疗。在美国, 当包括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病及落矶山斑点热的区分诊断未有结果前,氯霉素被用来作为小孩热病及紫斑的经验治疗。因氯霉素对乳酸肠球菌有抑制作用,它亦会被用作治疗万古霉素抗药性肠球菌。药理氯霉素能控制细菌核糖体的肽酰转移酶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氯霉素可以通过阻止氨基酰tRNA 与核糖体50S亚基 A 位点的结合来抑制核糖体活动及蛋白质合成。虽然氯霉素与大环内酯都是以影响50S亚基来发挥作用, 但氯霉素不属于大环内酯。耐药性已发现部分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
31、性。这些菌种主要以以下三种方式对抗氯霉素:1.降低细胞膜渗透性。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抗药方法,在体外进行也较为容易。2.合成氯霉素乙酰转化酶CAT 。通过CAT基因编码氯霉素乙酰转化酶抑制氯霉素,这种酶能催化氯霉素的羟基与一个或两个乙酰基共价结合,从而阻碍氯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亚基发生结构改变,使氯霉素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无法作用。这种方法非常罕见。剂量一般服用的剂量是每日50mg/kg ,并分四次服用:一个成年人约为每日服用750mg 的份量四次, 假设在严重的病症则需要双重份量。假设是婴儿的话, 由于婴儿未能有效地代谢药物,则须每剂量减半。氯霉素一般是250mg 的胶囊或药水125mg/
32、5ml 。在某些国家,氯霉素是以棕榈酸酯形式出售。 这些氯霉素棕榈酸酯是不活跃的,并在小肠内水解成为活跃的氯霉素。不管是活跃的氯霉素,或是不活跃的氯霉素棕榈酸酯,它们的生物利用度均无差异。由于氯霉素不溶于水,它的静脉制剂是琥珀酸酯。这却又衍生另一个问题:氯霉素琥珀酸酯是不活跃的, 亦是需要透过水解转化为氯霉素。但水解的过程中,会有约 30%的剂量不能转化而在尿液中流失,所以血清内氯霉素的浓度只有口服的70%。1 为了达至与口服的剂量相同,氯霉素的静脉制剂剂量须调升至每日75mg/kg 。2 因而相较静脉注射,口服会是首选的。在美国,因大部份与氯霉素引致的再生不良性贫血是与口服制剂有关,口服制剂
33、经已于1991年停止生产。 虽然在理论上, 口服制剂与静脉制剂会有相同的影响,但现今口服制剂经已在美国绝迹。剂量监测在婴儿或肝脏有问题的病人需要监测著血浆中的氯霉素水平。而 4 岁以下的小孩, 年长的及患有肾病的病人亦建议要监测血浆水平。最高水平 约于服用后1 小时应为 1525mg/l ,而低水平于服用前采集应为少于15mg/l 。代谢与排出氯霉素在肝脏被代谢为不活跃的氯霉素糖醛酸。假设肝脏功能受损,剂量须相应降低。降低的份量须按照剂量监测的血浆水平而定。大部份的氯霉素会由肾脏转化为不活跃的代谢物氯霉素糖醛酸排出,只有少数的氯霉素会原封不动的排出。 假设病人的肾脏有问题,虽不是必要,但仍然建
34、议须监测血浆水平。静脉制剂的氯霉素琥珀酸酯亦会被排出,所以这亦是为何口服制剂在血液内的份量会较静脉制剂为多。氯霉素油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氯霉素油剂的肌注剂量为100mg/kg ,而最大剂量为3g。假设于注射后48 小时仍未有临床反应,则可重复注射剂量。每一次注射约须5 美元。氯霉素油剂是于1954 年首次引入,并以Tifomycine? 为商标,原先用作治疗伤寒。于1995年,其生产商停止了氯霉素油剂的生产。直至1998 年,由国际药房协会再行生产,首于于马耳他推出,并于2004 年 12 月在印度
35、出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低收入的国家将氯霉素油剂作为脑膜炎的一线治疗,且亦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之内。1975 年,它首次用于治疗脑膜炎3,因其效用而被多次当作研究的对象。 456 现时氯霉素油剂是最廉价的脑膜炎治疗方法与须30 美元的氨芐青霉素及 15 天装价值15 美元的头孢曲松相比,每次疗程约只为5 美元 。它的好处是只须一次注射, 而头孢曲松输液则须在5 天内每天注射一次。不过, 最近发现一次头孢曲松的剂量约为 3 美元与氯霉素油剂一次的剂量。7氯霉素油剂现时未有在美国或欧洲出售。氯霉素眼药水在西方,氯霉素仍然是广为使用的制剂药膏及眼药水,专门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当中仍然有个别
36、的再生不良性贫血个案发生但估计风险约为四十万分之一或更低。8药理学氯霉素是溶于脂类,但却不会于蛋白质产生作用。它是一个小的分子,拥有约 100 升的拟似分布体积。它能有效地穿透身体内所有的组织,当中亦包括脑部。 在脑膜没有发炎的情况下,其在脑部及脑脊液的浓度可以达至30-50%;假设在脑膜发炎下,其浓度可以提升至89%。不良影响 再生不良性贫血氯霉素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再生不良性贫血。9 这种影响很少出现,但却足以致命,因现时仍未能准确预测这种副作用的出现及提供适当治疗。贫血一般会在氯霉素治疗完成后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后出现,相信是遗传的因素。10 虽然现时未知如何监测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出现,但仍有建
37、议在氯霉素治疗期间,每星期检查血常规两次。最高风险产生这种副作用的是使用口服的氯霉素11 约为二万四千至四万分之一12 及最低风险的是使用眼药水约为四十万分之一或更低。甲砜霉素是一种与氯霉素相似的化合物在中国供人体使用,而未有任何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副作用出现。甲砜霉素在美国及欧洲只有供动物使用,而供人体使用的仍未获得批准。骨髓抑制氯霉素治疗很常见会造成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因氯霉素对人体内的线粒体的有毒影响。在剂量达至约20g 时,血红蛋白水平会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会随用药停止后而停止,且亦不会发展成再生不良性贫血。白血病一份中国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氯霉素引致儿童患上白血病的风险有上升的趋势。13 假设治疗时间越长,风险亦会越高。灰婴综合症静脉注射氯霉素与一种称为灰婴综合症有所关联。14 这种现象在新生婴儿的出现是因为他们未有完全的肝脏酵素,体内的氯霉素不能透过代谢而消去。15 这个因素亦会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包括低血压及发绀。如要防止这种情况,可以控制使用氯霉素的建议剂量及监察血液水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