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现代文阅读 .pdf
《202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现代文阅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现代文阅读 .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011 年高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专题15 现代文阅读一. (重庆)阅读下文。完成第57 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 “革命性” 的个性化报纸“niiu ”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 ”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 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
2、供菜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 8 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仅仅 30 天, “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 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垮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 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 ”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 niiu”
3、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 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 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对广告商而言, 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 “niiu ”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
4、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利用新科技、 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 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 ”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5下列有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答案】 C【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的能力,能力等级C(分析综合) 。【
5、解析】从文中所述“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句可推知,报纸内容并非订户自己主编的,排版是系统自动的,而印刷则是由专门的公司负责。6下列对“ 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发行量。C它让传统媒体调整了内容定位,也吸引了广告商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广告投放。D它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开拓了纸质媒体的潜在读者群。【答案】 B【考点】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的能力,能力等级C(分析综合) 。7下列推断,符台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niiu ”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B “niiu”在 矩短的 30 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 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C “niiu ”要求合作伙伴要有内容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D “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
7、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答案】 D【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等级C 【解析】 A项认为 niiu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是错误的,原文使用的是 “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也即是报纸是个性化的,但并非使读者养成鲜明个性,它是根据读者阅读习惯来确定报纸内容,也并非改变读者阅读习惯,主客颠倒; B 项认为niiu的成功说明了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是错误的,原文用的是“试水” ,目前只是试验阶段,并不能断定革命成功;C 项绝对化表述,原文使用的是“并对纸质媒体具
8、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并非就是改变。二. (浙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 题。 (9 分)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 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
9、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 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0、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但从哲学角度看, 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 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11、,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 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
12、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答案】 B 【解析】这是表现。【高考考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备考提示】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9.下 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A人类应顺从自然。B真理是整体的。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D使
13、真理向人类敞开。【答案】 C 【高考考点】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备考提示】理清层次,概括每段的要点,明确文章强调重点。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 的具体内涵。 (3 分)【答案】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三. (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 题。 (20 分 )第 9 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 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 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
14、 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 9 车厢。买了第9 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 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
15、人从小就知道, 第 8 车厢后就是第9 车厢,谁会想到第9 车厢后还是第9 车厢呢?列车开动后, 后一节第9 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 于是去找了列车长: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可列车长说: “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 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 分钟。买第 9 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 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 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 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 跑快点, 要不车就开了! ”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
16、追我赶的朝第 1 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 车厢来的” “ 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 车厢!”当时已是半
17、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 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 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只是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
18、在停着第9 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 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 “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 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答案】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解析】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拜访写信人,引出第9 车厢的故事做铺垫,让故事显得真实;两件事同样发生,现象就具有普遍性。【高考考点】作品结构的分
19、析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 字)【答案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解析】注意故事情节和文中“两句话”“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等词句的暗示。【高考考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答案】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感。【解析】文章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
20、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高考考点】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月光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
21、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解析】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刻画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高考考点】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15.第 9 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
22、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解析】分析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给人的启迪。答题步骤:(1)亮明观点;(2)结合文章论述,用文章中的事例句子论证观点;(3)用三两句自己的话证明一下观点。(自己的话不要太多,喧宾夺主)【高考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四. (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 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
23、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 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
24、,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 是不会过时的, 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 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
25、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 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 而是要把它最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6.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现代文阅读 2022 年高 考试题 分类 汇编 专题 现代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