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x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四市一模)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他,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赵匡胤未能西迁最主要的原因是()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宋初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宋将都城西迁,故选C项。材料信
2、息显示,长安和洛阳的地形较为险峻,开封则无险可守,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关中收入是否锐减,排除B项;周、汉的历史经验不可照搬,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故D项错误。2.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北宋初年,人口大量流亡,宋太祖下令家有父母者不允许另立户籍,分异财产,并“召集逃散,令着旧业”,这一政策有利于恢复生产和稳定小农经济,故选B项。材料
3、信息无法体现对工商业的限制,故A项错误;宋代初年,理学尚未产生,C项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排除;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故D项错误。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根据材料信息“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可知,宋代租佃制下,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并不严格,即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故选D项。4.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
4、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由材料“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可知宋代保护土地私有及土地商品化,允许土地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故B项正确;土地商品化和私有化扩大了土地的垦荒面积,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不抑兼并”的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而非分散,排除D项。5.(2019江苏常州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 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
5、,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这反映出当时()A.雇佣劳动的盛行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手工业得到发展 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答案C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冶铁时需要铁矿砂的量比较大,这体现了明代的冶铁规模比较大,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雇佣劳动是否盛行,排除A项;生产技术发展的表现是冶铁工具、技艺的提高,而材料反映的是冶铁规模较大,不能反映出技术是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排除B项;材料是天工开物中对明代冶铁业的记载,未体现官府对冶铁的态度,排除D项。6.“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主人公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
6、,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了明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答案C材料表明不同时代的故事中类似“许仙”的主人公的身份由官吏之子变成“药铺主管”,折射出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这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小说传播民间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而非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故D项错误。7.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7、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导致农村劳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刺激了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答案D由材料内容可知,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但不能因此说明城市人口比例高会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不能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出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宋朝坊市界限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另一种表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8.
8、(2019江苏镇江三模)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景德镇民窑工匠仍必须列入班匠役、编役或雇役,为官窑劳作,其中编役与班匠役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分毫雇值”。这一现象表明()A.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B.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D.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僵化答案B题干材料表明民窑工匠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从而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并不会导致市民阶层壮大,相反会导致市民数量的减少,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手工业发展情况,未涉及“重农”政策,故D项错误。9.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
9、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B.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C.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D.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答案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在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而从史记中所反映的司马迁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支持商业,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司马迁支持发展商业,没有体现司马迁主张推行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20 高考 历史 江苏省 二轮 复习 训练 专题 古代 中国 经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