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 理解政治学问之间尤其是相像、相近、相关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错误。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大题学问点,信任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考政治大题学问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什么是冲突? 冲突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冲突就是对立统一。 2、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冲突的同一性,是冲突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冲突的斗争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冲突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 事事有冲突,
2、时时有冲突。 方法论: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冲突,分析冲突,勇于揭露冲突,主动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冲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冲突的特别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 冲突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 想问题、办事情应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详细分析冲突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冲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相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冲突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冲突的普遍性(共性)和冲突的特别性(特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是相互联结的。 (
3、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改变的。 方法论意义: (1)应当遵循从特别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别的相识秩序。 (2)驾驭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主要冲突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确定作用的冲突。 次要冲突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确定作用的冲突。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相互依靠、相互影响,并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冲突的主要方面是指冲突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冲突的次要方面是指冲突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
4、方面。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靠,并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相识困难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冲突,又要看到次要冲突;在相识某一冲突时,既要看到冲突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冲突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相识困难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冲突,牵牛要牵牛鼻子;在相识某一冲突时要着重把握冲突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高考政治大题学问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
5、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留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关系: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驾驭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驾驭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 高考政治大题学问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
6、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留意】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分: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爱不喜爱、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靠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详细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详细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物质的详细形态 不能将二者等同,二者是共性与特性、
7、一般与个别、抽象和详细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5)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依靠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行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详细形态,必定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2.理解世
8、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起先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3.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改变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辨证统一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
9、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4.理解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静止区分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改变和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肯定阶段和肯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肯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别的运动特点永恒的、无条件的、肯定的短暂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联系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别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肯定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5.理解规律
10、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理解: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定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留意: 不能认为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不能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发觉、相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独创、创建、改造、变更、歼灭规律。 规律与规律性现象不同。规律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一些规律性现象不能称为规律,它们是受规律
11、支配的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水往底处流、四季更替等现象是受万有引力规律支配的现象。 规律和规则(守则、纪律、规范等)要区分开来。前者是客观的,不行变更的。后者是主观的,可以变更的。后者的制定依据肯定的客观规律制定的。 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公理、公式不是规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而万有引力定律却不是规律。 哲学上讲的规律与详细规律是共性和特性的关系。 不能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详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靠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
12、以给人带来主动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而不能违反规律,要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处。(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说明人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13、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如何按规律办事?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敬重客观规律; 2、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识规律、利用规律,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于人类; 3、按客观规律办事,须要肯定的物质条件; 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相识和利用的。敬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敬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