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核舟记优秀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核舟记优秀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3 核舟记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 “ 总分总 ” 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 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 ,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 大苏泛赤壁 ” ,文章以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 船头 ” 的情景的第三段为重点,这段用了131
2、 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读懂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词句的含意。教学中可逐句逐段讲解,搞清文意,最后归纳小结。 3.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 段。教学过程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二、学生朗读课文。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三、讲解课文1、2 段。第 1 段讲解: “ 明有奇巧人 ” ,“ 巧” ,技艺高明, “ 奇巧 ” ,技艺高明超凡。“ 能以
3、径寸之木,为宫室” ,“ 以” ,用; “ 木” ,木头,木材;“ 为 ” ,制,这里指雕刻。“ 木石 ” ,“ 木 ” ,树。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罔” ,没有; “ 因” ,根据; “ 具” ,具有。 ” 尝贻余核舟一” ,本句谓语 “ 贻” ( ,赠)后的宾语是“ 余核舟一 ” ,是个双宾语。“ 盖大苏泛赤壁云” ,“ 盖” ,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 是” ;“ 泛 ” ,泛舟, “ 泛” 作飘浮讲; “ 云” ,语气词,无义。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
4、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讲解:从 两个方面 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 径寸之木 ”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 各具情态 ”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第 2 段讲解: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有 ” ,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奇” , ,零数,余数。“ 中轩敞者为舱”
5、 ,“ 轩” ,高起; “ 敞” ,开阔;“ 为” ,是。“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 ” ,“ 启 ” ,打开; “ 而” ,连接状语与谓语;“ 望 ” ,通 “ 方” ,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 闭之,则右刻 ” ,“ 则” ,连词,就(看见)。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 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舱的舱顶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
6、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那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八个字,这16 个字是用石青上的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 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8 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 个字(字字清晰可见)。提问二: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讲解: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 36 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第二课时教学重
7、点 1.讲解 36 段 2.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3.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先叫学生朗读36 段;再叫学生回答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毕,酌情讲评。二、讲解3 6 段。第 3 段讲解: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峨 ” , ,高耸; “ 为” ,是。 “ 佛印居右 ” ,“ 居” ,位于。“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 执” ,拿着; “ 端” ,头; “ 抚” ,按,搭在上面。“ 鲁直左手执卷末 ” ,“ 末” ,尾部。 “ 其两膝相比者 ” ,“ 比” ,紧靠; “ 者” ,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 相比
8、之两膝 ” 。“ 各隐卷底衣褶中” ,省略句式,“ 隐” 后省略 “ 于” 。“ 佛印绝类弥勒 ” ,“ 绝” ,极度; “ 类” ,相似。 “ 左臂挂念珠倚之” ,“ 倚” , ,靠着; “ 之” ,代左膝。 “ 珠可历历数也” ,“ 历历 ” ,分明可数。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 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友聚会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 峨冠而多髯 ” 的主人苏东坡坐在中间,他正与紧靠左首而坐的黄鲁直“ 共阅 ” 。一幅展放在膝上的“ 手卷 ” ,共同赏玩品评,神情专注。“ 佛印极似弥勒,
9、“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一幅超凡脱尘的神态,他右膝卧地,曲右臂支船,左膝竖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还挂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数。提问二: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 “ 峨冠而多髯 ” ,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 左手抚鲁直背 ” ,与之 “ 共阅一手卷 ” ,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 ,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 “ 卧右膝 ” ,竖左膝 ” ,“ 挂念珠” ,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 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
10、,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 卷底衣褶 ” 之绉纹都可见到,“ 念珠 ” 粒粒清楚分明,“ 可历历数也 ” 。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提问三:这段为何写得比较多?讲解:这段的内容紧扣核舟刻的是“ 大苏泛赤壁 ” 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这段当作全文的一个重点来写,写得比较多些。第 4 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 的雕刻。 “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这句的主语是“ 左右 ” ,不是 “ 楫” ,谓语是主谓结构“ 舟子各一人 ” ;“ 子” ,泛指人,如 “ 男子、女子 ” 。“ 居右者椎髻仰面 ” ,“ 居
11、 ” ,位于。 “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攀” ,抓着,拉着;“ 状” ,情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 , “ 蒲葵 ” ,也叫扇叶葵,棕榈科常绿乔木;“ 抚” ,摸着。“ 其人视端容寂 ” ,“ 端” ,直,正; “ 容” ,容貌。提问:从这段文章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从何见之?讲解:这条船已经停下 了。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到:一是 “ 舟尾横卧一楫” ,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两个 “ 舟子 ” 之所为 ,其一是 “ 仰
12、面 ” 朝天,左手倚靠在横木上,右手扳弄着脚趾头,口中还在随情啸叫,他没有操桨驶船;另一是右手正拿着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没有操桨驶船。第 5 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 的雕制。 “ 则题名其上 ” ,“ 则” ,就; “ 题” ,书写,这里解为刻上;“ 名” ,字。 “ 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文” ,文字;“ 曰” ,是: “ 天启壬戌秋日 ” ,即明熹( )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 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 “ 壬戌之秋 ” ,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
13、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 540 年的 “ 秋日 ” 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 甫” ,指男子的字。“ 钩画了了 ” ,“ 钩画 ” ,字的一钩一画。第 6 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 “ 奇巧 ” 的赞叹以结束全文。“ 通计一舟,为人五” ,“ 通” ,全部,整个;“ 为” ,有。 “ 为篛篷,为楫为念珠各一” ,“ 各” ,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简” ,选择; “ 为” ,制作。 “ 嘻,技亦灵怪矣哉” ,“ 嘻, ,赞叹声; “ 灵” ,善,好; “ 怪” ,奇异,罕见。小结:课文通过介
14、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 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1.提问: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优点?讲解:这篇文章有四大优点:简练精致,形象逼真,层次分明,重点明确。(详见“ 教学设想 ” ) 2.一词多义为: 制,做。 “ 为宫室、器皿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 “ 中轩敞者为舱 ”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有。 “ 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 木头,木材。“ 能以径寸之
15、木” 。树。 “ 以至鸟兽、木石” 。曰:叫做。“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是。 “ 文曰 初平山人 ”。奇: 奇异。 “ 明有奇巧人 ” 。 ,零数,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 动词,表存在。“ 明有奇巧人 ” ,“ 炉上有壶 ” 。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八分有奇 ” ,“ 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 开头一边。 “ 东坡右手执卷端” 。直,正。 “ 其人视端容寂 ” 。 3.特殊句式省略句式 “ 各隐卷底衣褶中” ,“ 隐” 后省略 “ 于” 。 “ 则题名其上 ” , “ 名” 后省略 “ 于” 。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 “ 相比 ” 在中心词 “ 两膝 ” 之
16、后, “ 者” ,标志定语后置。此外,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 双宾语是 “ 余、核舟一 ” 。拓展延伸:本文题目有 “ 记” 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 记 ” 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从对象看, 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
17、明。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2.作课文后面的练习。板书设计:总- 分-总结构第一部分 (第 1 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 核舟 ” 主题。第二部分 (第 25 段)详细介绍 “ 核舟 ” 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三部分 (第 6 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24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 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
18、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 1 (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 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
19、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2介绍文章出处:选自礼记 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 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庸大学等
20、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 天下为公w i 2 选贤与能j3 讲信和睦m 4 矜 gu n 5 男有分 f n 6 货恶其弃于地也w7 编纂 zu n 8 门闩 shu n (二)、解释:大道之行:施行。2、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 ” 通 举。3、讲信修睦:修,培
21、养。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意动词 , 以 为亲。 用如动词 ,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亲,名词,指父母。5、不独子其子:子,意动词,以 为子。这里用如动词,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子女。6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所用,为社会效力。所长,顺理成长。7、皆有所养:供养。8、不必藏于己:私藏。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1)提问:全文文字,共5 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学生明确: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
22、句是分述。“天下为公” ,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 ,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 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23、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
24、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
25、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 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 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齐读课文。 2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
26、,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四、合作探究: 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
27、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
28、念头。怎样实施“大道” ,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精选学习资料 - -
29、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5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
30、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6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拓展延伸:“ 大同 ” 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例:1、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2、梁启超 (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1890 年梁启超
31、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影响锐意维新。参与“ 公车上书 ” 。 )3、孙中山 (民族、民生、民权)4、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决别书 )四、课堂小结 1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 “我在公元3000 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全文结构:板书设计:第一层(第一句话)对“ 大同 ” 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 ” 社会的基本特征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