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 14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doc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 14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 14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四)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A由材料中“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知,西汉商业资本充斥于民间,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商业资本的活跃,故选A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中国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故排除C
2、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故排除D项。2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 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宋朝时期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被人们所接受,才会在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选B项;“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只是对材料的一个解读而不是在阐述原因,故排除A项;世家大族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故排除C项,主流社会观念受
3、到冲击是家训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种类概况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D由表格可知,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这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北宋人民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故排除A项;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的形成说明了商业管理制度的有序,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
4、北宋都城夜市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或替代性商品,故排除C项。4(2019南通一模)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题干中的“南市”指的是草市,南市的发展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这表明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故选D项;南宋市场交易不是不受政府监管,而是政府不再直接监管,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城市坊市界限在北宋就已
5、经打破,故排除C项。5(2019云南一模)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材料中广告语体现了商人通过广告积极参与商业竞争,这说明竞争之激烈,故选B项;材料只是强调广告业在商业竞争中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其繁荣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私营手工业地位的改变,故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中后期,故排除D项。6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
6、。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 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化分工明显 D以棉纺织业为主C由材料可知不同市镇经济的特点各不相同,说明明朝的市镇经济有明显的区域化分工,故选C项;市镇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且经济作物的不断增多也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说明各地的生产方式如何,故排除B项;棉纺织业的发展只是众多市镇的一个特色,材料没有说明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比例,故排除D项。7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 (
7、)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C材料中仅说明苏州府吴江县农村市镇增多,没有体现苏州府的经济总值,因而不能说明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朝工商业市镇增多,并不能体现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中期以后江南农村工商业市镇增多,说明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联系紧密,故C项正确;材料中“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是指江南工商业市镇增多,彼此间隔距离较近,没有反映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故D项错误。8(2019武昌区高三调研)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
8、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C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逢国家统一或实行开放政策,丝绸之路就畅通,而每逢战乱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就衰落,这说明政局对丝路有重大影响,或阻碍,或畅通,故选C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不等同于完全消失,故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到统治政策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少数民族政权对丝路贸易的态度,故排除D项。9(2019洛阳
9、、许昌二模)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D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时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扩大人民生活来源,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当时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减免租税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项;为民减负,开禁利民,与诸侯国实力的膨胀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放宽重要物资的开采权并不意味着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 14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2021 历史 人教版 一轮 课后 限时 集训 古代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