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docx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干脆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 教具打算: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打算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
2、教学例1。 老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老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老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
3、”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刚好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老师巡察,发觉问题刚好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老师行间巡察,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视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板书出第1题。随意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4、。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老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意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老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老师行间巡察,发觉问题赐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详细的题目(如116和136
5、)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终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的学问,建构简洁学问网格图。 2、历经运用周长的学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驾驭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爱思索,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用周长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再现学问 1、谈话引入 问: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室里面有吗?你还在哪里见过? 生:长方形、
6、正方形、四边形 2、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3、梳理学问,主体内化 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 学生先沟通,后汇报 结合学问网格图,集体完成。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础练习 整理完学过的学问,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法官? 1、聪慧小法官 (用手势来表示对错) 你们真了不得!很能明辨是非。最近呀,廖老师想布置一www、jy135、com块迎新春的展板,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复习的学问和廖老师一起设计这块展板呢?(能)好,我们起先吧! 2、首先,我们给这块展板的四周镶上花边,展板的长是28分米,宽是15分米,那
7、么至少须要多长的花边呢?(出示课件) 求花边的长指的是什么?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 3、你们真是了不得。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是什么年吗?是的,我们在展板上贴上一幅年画好不好?假如给它镶上一个边框,会更美哦!它是一个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边框须要多长呢? 小结:我们刚才镶花边,上边框都是求什么?(周长)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可以用它们的公式来求。假如给出周长,让你求边的长度,你们会吗?廖老师信任你们能行。 (二)拓展练习 4、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廖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现在,廖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假如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 请大家齐读题目,
8、问题是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怎么求? 廖老师觉得班的同学真聪慧,真喜爱你们。 5、手工展示台做好了,春节也快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我们一起在展板上装上灯笼吧,(出示PPT)灯笼的平面图是一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谁上来指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小组合作探讨。 (三)综合练习 同学们,我们给展板写个主题吧?定什么好呢?(出示PPT)(欢庆春节),这四个字你们想怎么布置? 6、用四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展板布置的差不多了,廖老师信任你们还有更妙的点子来设计这块展板,由于时间关系,同学
9、们可以课后再布置。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学问布置好这么漂亮的展板,很不简洁。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勤视察、多思索,做一个探究者,你会发觉数学中有无穷的奇妙。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5-3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其次课时。主要帮助学生驾驭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创设情境,借助小数点搬家的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小数,已经对小数的相关学问有肯定的了解,
10、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没有太大的难度。基于学生现有的学问水平,借助多媒体协助教学,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归纳发觉、形成学问、实践应用。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驾驭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亲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过程,体验到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学生数
11、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教学打算:多媒体,预习卡,数字卡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 生:喜爱。 师:今日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小数点搬家”。 师:在漂亮的大森林里,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你看,它的快餐一份卖0.01元。开张之后,生意特别火爆。可是过几天蚂蚁一算账就郁闷了: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是亏了许多钱。小数点也很不兴奋,心想:我办搬搬家吧!于是,它向右轻轻一跳,快餐一份就变成了0.10元。 客人虽然少了许多,可是蚂蚁一算账很快乐,因为赚了一些钱。小数
12、点也很兴奋,心想:这确定是我搬家的功劳,我再搬搬家吧,让你发大财。于是,它又向右轻轻跳了一下,这时候快餐的价格就变成了0.01元。这下可糟糕了,一个客人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中“蚂蚁快餐店”的情境讲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引起剧烈的求知欲。】 一、讲授新课 (一)小数点向右移动: 1.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呢? 生:因为快餐价格越来越贵。 师:为什么价格会越来越贵? 生:因为小数点在向右搬家。 师:小数点向右搬家,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小数点向右移动”。 2.(ppt出示快餐的三个价格:0.01元0.10元1.00元) 师:这是快餐的三个价格。同学们视察这三
13、个数,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改变? 生: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0,0.1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1.00,从0.01到1.00小数点一共向右移动了两位。 【设计意图:由“快餐价格”的改变的视察来理清图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小数点移动一位、两位,数的大小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规律呢?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通过预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生:从0.01到0.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从0.01到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呢?请你拿出预习卡,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沟通共享。 四
14、人小组探讨沟通。 3.小组汇报验证结论的方法 预设: (1)改写为以元角分为单位 因为0.01元=1分,0.10元=1角=10分,1.00元=10角=100分,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验证了结论。 (2)利用数位依次表。 0.01、0.10、1.00,这三个数的计数单位都是0.01,所以0.10中有10,个0.01,1.00中有100个0.01,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 (3)利用面积模型进行说明 0.01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1是0.01的100倍;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0
15、.1是0.01的10倍。 (4)其他方法(如有学生改写为以米、分米、厘米为单位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觉、体验、创建,最终获得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碰撞出才智的火花。】 4.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这么多的方法,说明白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其实就是说明白这两个规律。 (ppt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规律。 师:要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呢? 生: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16、 (ppt出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用了省略号,我省略了什么? 生:根据这个规律往下推导还有许多。 师:同学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要是我想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时候要怎么办? 生: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师:比如0.0110,这时候,只要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0.1就是0.0110的积。 类似方法教学0.01100=,0.011000=(强调数位不够,添0补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归纳,学生对学问更加清楚;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根据规律类推出新学问。】 5.刚好练习: 口答: (1)把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扩
17、大到原数的( )倍。 (2)把1.045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到104.5,扩大到原数的( )倍。 你会算吗? 0.781 0 = 0 .35100 = 0.821000= 【设计意图:刚好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 (二)小数点向左移动: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比原数扩大了;要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可能是? 生:缩小了。 2.师:同学们来看,这是1,1的小数点在哪里? 生:1的右下角。 (ppt出示: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 师:细致视察这三个数,1是怎么得到0.1和0.01的。 生: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1
18、,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1。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我们得到重要的规律,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你又发觉了什么规律呢?把你发觉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 3.生说说发觉的规律: 预设1: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预设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00倍; (此时师订正:缩小10倍、100倍的说法缺乏科学性,我们应当说缩小到1/10,1/100) 4.小老师上台说明: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结合面积
19、模型大致做如下说明: 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 师补充:把1平均分成10份列式应当是:110。缩小到原数的1/10,其实就是110. 师:假如想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比如110=,应当怎样才能得到商? 生: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师:(结合ppt演示讲解)把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整数部分空着怎么办? 生:添0补齐数位。 5.类似讲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表象,并利用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探究、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从而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20、 6.刚好练习: 口答: (1)把54.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 ),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 ) (2)把5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 ) 你会算吗? 12.61 0 = 40.1100 = 70.51000 = 【设计意图:刚好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学会依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 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洁的路途图。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备 小学 数学教案 汇编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