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一、填空题 1 、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3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4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5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6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二、判断题 1 、 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 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 、 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 而是充满着
2、空气。( ) 3 、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 、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 、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 、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 、 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 1 、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
3、尽快冷却的目的。第二单元一、填空题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3 、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 、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6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7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8 、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9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凝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4、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2 二、判断并改错 1 、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改为: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三、问答题 1 、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2 、在生活中,人们可
5、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3 、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 4 、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
6、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 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实验结论 :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空气是气体,具有 (占据空间) 、(有质量) 、(有流动性) 、(可以被压缩) 等性质。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 就越(大)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3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
7、、(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没有一定的形状) 、都是 (透明) 的,都会 (流动) ,都要 (占据空间) ;但是 (空气) 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 (上升), 冷空气会 (下降) 。6、(热气球) 、(孔明灯) 是利用 (热空气上升) 的原理制成的。7、空气总是在 (循环运动) 的,(流动的空气) 就是(风) 。8、因为地球是一个 (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 ,各地的(冷热程度) 也就不一样, (冷热) 的差异造成了 (空气的流动), 就形成 (风) 。9、(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
8、的主要原因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 (混合) 而成的,空气中包括 (氧气) 、(氮气) 和少量的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2、(氧气)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1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 )的(氮气) 。14、二氧化碳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 (空气) 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 (灭火) 。1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 了。16、(人类活动)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7、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 (人类健康)
9、和(动植物生长) 。18、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植树造林) 、(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19、森林有 (氧气制造厂) 、(天然空调器) 、(绿色蓄水库) 、(空气净化器) 等美誉。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4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
10、污染的主要原因。()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三、问答题: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
11、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8、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9、(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10、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1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12、12、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5 1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14、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 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
13、,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16、(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1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18、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1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2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21、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2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23、(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4、(云)、
14、(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25、(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2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27、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
15、的极小水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6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一、填空。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2、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6、。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4、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8、绝大
17、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若;油吸热性能若,散热性能强。10、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的。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1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18、-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7 1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1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15、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
19、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1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17、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 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18、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二、
20、问答。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答: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
21、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8 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答: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在不断地循环。6、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答: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7、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2022 年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重点 复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