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1考点分类讲解.docx
《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1考点分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1考点分类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一物理必修1考点分类讲解 高一的物理难度是全部科目里最高的,缘由是这门课结合了数学的计算,所以学好数学才有可能学好物理,而且学问点也多,我在这里整理了高一物理各个学问点分类汇总,希望能帮助到您。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随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洁。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志向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
2、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探讨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态对探讨结果的影响可以忽视。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状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视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探讨问题的影响不能忽视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态为标准来推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探讨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态对所探讨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视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分于几何学中的“
3、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改变,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4、,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方向相同(留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确定。 易错现象 1、忽视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留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运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随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随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
5、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第一个T内,其次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xxxN=149n2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易错现象: 1、在
6、一系列的公式中,不留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别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起先的下落运动,因为忽视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志向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7、: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上升的最大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随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视自由落体运动必需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视竖
8、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四、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 xt图象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改变的规律。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两种特别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
9、态 (2)vt图象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改变 的规律. 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
10、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留意找寻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状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起先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逐物体B:起先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着陆等实际问题时留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五、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根据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11、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变更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态有关。质量匀称分布,形态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留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供应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状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物理 必修 考点 分类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