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doc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4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水土流失1区域可持续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解决问题2水土流失(1)含义: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2)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3)原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土壤黄土易侵蚀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农业生产造成森林和草原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危害表现农业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地貌加剧沟壑发展和泥石流灾害,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
2、全生态环境造成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水资源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主要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等;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2.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1)综合治理的意义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2)综合治理的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微点1黄土高原的范围与黄土分布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
3、,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分布区中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微点2图解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微点3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有“穷了山区,害了平原”一说。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本来就不深厚的土壤被冲到山下,使青山变成了秃山、荒山;被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平原地区的河床上沉积下来,使河床增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微点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工程措施见效最快,生物措施是根本,而农业技术措施是关键。工程措施的功效是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微点5典型横剖面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与治理(2018高考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
4、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回答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 强度大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 C D
5、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B2.B3.D1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原因在黄土
6、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受侵蚀露天开矿、滥挖窑洞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7、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地表起伏大,降水量大且时间长,水力侵蚀强烈,以降雨侵蚀为主;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农民乱砍滥伐;人多地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陡坡开荒等)。(2)危害: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侵蚀,红壤裸露甚至石质裸露,土地生产力大幅丧失,且难以恢复;形
8、成“红色荒漠”,环境恢复困难;对江河下游地区造成危害,且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因而造成的损失大。(3)治理措施:发展立体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小水电,推广生活用煤用气,减少农村薪柴砍伐;等等。5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1)原因: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冲刷力强,加上喀斯特地区成土速度缓慢,土层瘠薄、不易留存;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2)危害: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无土、无水、无林,形成石质荒漠化。(3)治理措施:保土蓄水,植树造林,生态移民;等等。(2020杭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地理
9、观察小组获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12题。1由图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保持水土调节气候A B C D2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其生态效益最优的是()A退耕还草 B退耕还林 C种植油松 D开辟梯田解析:第1题,依据图文信息,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情况下,混交林地的径流量明显较小,说明混交林地降水的下渗量较大,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对;混交林地、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泥沙量较小,说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从图文信息中看不出植被是否具有净化水体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错。选C。第2题
10、,由图可知,混交林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最大,B对;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径流量的改变不大,对含沙量的改变较大,因而不是最优的措施,A、C错;坡耕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都不大,D错。选B。答案:1.C2.B(2020深圳模拟)以中国不同自然带的700余个流域面积小于1 000 km2的代表性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将它们分为若干组,然后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到了年径流深(年径流量平铺在其流域面积的水层深度)与产沙模数(流域单位面积年产沙量)的关系。据此回答34题。3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森林、荒漠灌丛、草原B草原、荒漠灌丛、森林C荒漠灌丛、草原、森林D荒漠灌丛、森林、草原4年径流深为40 m
11、m左右的自然地带,产沙模数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降水量最大 B地形崎岖、地面坡度最陡C地表物质最为破碎、疏松 D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解析:第3题,图示年径流深很小(低于10 mm),说明降水少,可能为荒漠灌丛;年径流深较大,说明降水多,可能是森林;年径流深较小,可能是草原。产沙模数基本上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大,说明地表植被较少而保持水土能力较弱;因植被茂密而保持水土能力强,产沙模数随径流量增大而下降。第4题,由上题可知,年径流深为40 mm的自然地带,一般有一定的降水,但植被较差而对地表土层的保护作用弱,从而产沙模数高。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地形与土壤内容,但径流量能体现降水,而降水能反映植被信息
12、。答案:3.C4.D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回答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B3.D1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2)石质荒
13、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2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壤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防治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合理利用水资源耕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
14、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干旱地区的绿洲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林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
15、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渍)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调节、控制水盐运
16、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调整农、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
17、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2)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2020惠州高三调研)下图为20082016年我国某地荒漠化面积及开发利用面积统计图。据此回
18、答13题。1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C矿产开采 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220142016年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绿化面积减少 B重度荒漠化土地治理C水资源持续短缺 D耕地面积扩大32014年后该地治理荒漠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矿产开采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重度荒漠化面积与矿山占地面积呈正相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矿产开采。第2题,20142016年该地复绿治理面积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20142016年该地矿山占地面积减小,重度荒漠化面积随之减小,
19、复绿治理面积增加,由此可推知,通过土地治理,原有重度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程度减弱,成为中度或轻度荒漠化区域,B正确;水资源条件和耕地面积情况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排除C、D。第3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会使荒漠化程度减轻,A错;该地荒漠化并不是毁林开荒造成的,也不是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因此排除B、D。故选C。答案:1.C2.B3.C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自
20、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4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21 高考 地理 图版 一轮 复习 教师 24 中国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