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29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doc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29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29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生用书P393(单独成册)一、选择题(2020厦门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A BC D2该地6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3该地实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壤蒸发 B种植越冬作物C储水补墒淋盐 D便于茬地翻耕解
2、析:第1题,干旱区地表土壤盐碱含量较大,而灌溉能对表层土壤起到淋盐作用,从而使地表土壤盐度降低、土壤下部盐度相应增大,图示曲线符合。耕地灌水后,表层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随着水体向其他区域流动,从而降低了耕作区表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第2题,灌水后,耕地因水的淋盐作用而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周边盐荒地因地下水位上升,把较深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带到表层;6月气温高、蒸发强,最终表层土壤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富集,则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上升。第3题,秋后灌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利于春季的春播;同时也能对耕地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淋盐作用,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答案:1.A2.C3.C(
3、2020福州适应性练习)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46 题。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5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图中风影沙丘应该是在灌丛的背风处形成的,灌丛所在方位为
4、迎风方向,结合该图的指向标可以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第5题,根据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判断,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图中只是表示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不能判断风影沙丘长度与植株的关系。根据风影沙丘的形成可知,风影沙丘的高度并非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而是受灌丛植株高度的影响。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削弱风的横截面较宽,风影沙丘宽度较大。第6题,风影沙丘由灌丛的阻挡作用而形成固定沙丘,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沙丘逐渐固定下来,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影沙丘属于风积地貌,并非风蚀地貌,随着沙丘数量增加,风蚀作用减弱。风影沙
5、丘数量的增加,表明沙子逐渐沉积,以沙丘形式固定下来,荒漠扩张速度减小。风影沙丘并不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也不会形成高大的迎风坡,故当地大气降水不会显著增加。答案:4.D5.D6.C(2020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其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表,回答78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48.8 mm66.1 mm83.7 mm69.8 mm85.2mm97.2 mm7.关于
6、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8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第7题,图示小于0.1 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正确。第8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
7、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C正确;材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雨量比1977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A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错误;修建梯田会减轻水土流失,则D错误。答案:7.B8.C(2020南阳联考)下图为我国浑源县所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1题。9当前该县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沙漠化C湿地破坏 D水土流失10该县东南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坡度较大 B降水强度较大C河流密度较高 D地表土质疏松11针对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该县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29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2021 高考 地理 鲁教版 一轮 复习 达标 检测 知能 提升 29 区域 水土流失 及其 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5447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