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4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主要表现学生用书P3011(2018高考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2.
2、(2017高考全国卷)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从本质上讲,
3、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其形成与自然资源的利用、追求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2环境问题的特点特点表现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
4、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列表分析如下:环境问题主要原因严重后果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引起两极地区及陆地上的冰川消融,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5、等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蔓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森林锐减人为的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缺乏安全的饮用水,饮用受污染的水或缺
6、水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海洋污染使鱼虾和其他海洋生物减少,“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防止石油泄漏等,加强海洋环境管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工业垃圾及有毒废弃物从发达国家
7、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占用土地,污染大气,滋生蚊蝇、病菌,传播疾病,污染农田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加强管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1(2020佛山模拟)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海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
8、重。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其原因。解析:该题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寻找深海养殖的优势。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污染物质可以很快扩散。答案:深海网箱养殖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外海受到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体流动性较好,利于污染物的分散,降低污染浓度,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深海水域的水质好,养殖的水
9、产品的品质好,可获得更高的价格。2奥基乔比湖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湖水仅通过卡图萨哈奇河注入墨西哥湾。为加强奥基乔比湖排水和防洪系统,政府先后开挖了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如图所示),却导致了沼泽减少,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分析开挖运河排水等防洪系统工程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解析: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雨季洪涝频次、沼泽湿地水源来源及变化、动植物数量、海水入侵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迈阿密运河等工程增强了奥基乔比湖水系排洪系统,从而减少了雨季洪涝现象;同时,也使沼泽和湿地失去水源。沼泽减少,湿地退化,导致沼泽区动植物大幅减少,并引起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进而引起奥基乔比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环境管理
10、与全球行动学生用书P3031(高考全国卷)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11、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4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2021 高考 地理 鲁教版 一轮 复习 教师 44 环境 问题 环境管理 公众 参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5546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