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类岩石B类岩石C类岩石 D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水
2、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读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海岸地貌和
3、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46题。4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5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6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
4、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4D5.A6.B第4题,读图可知,a三角洲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口,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减慢,河流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b三角洲位于潟湖与大海相连的位置,是由涨潮时海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第5题,解题关键是图中的“沉积序列”,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底部是沼泽沉积,然后是潟湖沉积,说明以前是陆地,后来变成海洋,反映出海平面上升。第6题,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在涨潮时海洋流入潟湖的水量会逐渐减少,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由于海平面显著下降,海水渐渐远离沙坝,沙坝稳定不动;同时潟湖成为封闭的湖泊,不会受侵蚀。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
5、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79题。7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C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D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8图示黄河河床位于()A背斜顶部 B断层线附近C向斜槽部 D板块分界线附近9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岩层相对上升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蚀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层坚硬A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地壳 物质 组成 循环 地球表面 形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