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doc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应学生用书第321页)一、选择题(2019河南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1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类岩石B类岩石C类岩石 D类岩石2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3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潮水涨落,
2、加速海浪侵蚀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3题,读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易于在坑内保存积水。海岸地貌和陆架沉
3、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46题。4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5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6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
4、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4D5.A6.B第4题,读图可知,a三角洲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口,河流在入海口处流速减慢,河流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b三角洲位于潟湖与大海相连的位置,是由涨潮时海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第5题,解题关键是图中的“沉积序列”,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底部是沼泽沉积,然后是潟湖沉积,说明以前是陆地,后来变成海洋,反映出海平面上升。第6题,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在涨潮时海洋流入潟湖的水量会逐渐减少,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由于海平面显著下降,海水渐渐远离沙坝,沙坝稳定不动;同时潟湖成为封闭的湖泊,不会受侵蚀。(2019达州模拟)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
5、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如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79题。7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花岗岩 B玄武岩C大理岩 D石灰岩8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C岩石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9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后限时集训: 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 高考 地理 精准 一轮 复习 地区 专用 课后 限时 集训 营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