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市政公用项目工程方案计划及其初步设计审查要点(修订).doc
《长沙市市政公用项目工程方案计划及其初步设计审查要点(修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市政公用项目工程方案计划及其初步设计审查要点(修订).doc(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要点(修订)长沙市建设委员会二一六年五月前 言随着长沙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提高我市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质量,长沙市建设委员会在结合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本次修订的要点主要涉及城市道路、桥梁及相关附属工程,其它市政公用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安排编制审查要点。 本要点共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审查要点。为及时对要点进行修订、完善,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要点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完善意见及时反馈
2、到长沙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处,联系电话:0731-8665900,传真:0731-8665900,联系人:刘学军。 一、总则1、为指导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审查要点。2、所有阶段审查包括政策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政策性审查按国家法规和地方规定的建设程序、资质资格、市场管理等进行。 3、参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以下简称2013版深度规定),审查要点分方案设计(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4、根据长沙市现阶段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审查要点暂分城市道路工程(含交通部分)、桥梁工程(含交通部分)
3、、排水工程(管网系统)、照明工程、天网工程、景观工程、工程造价七部分内容。5、本审查要点适用于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6、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以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作为依据。7、设计文件应按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景观工程)和长沙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初步设计深度图样要求执行。8、设计文件(总图及其它图纸)、主要工程量表应完整齐全,图纸签署应符合规定。9、设计文件应符合批准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要点、规划依据图、立项批复以及上一设计阶段审查会议精神;如有重大更改,应有相应的批准文件。
4、10、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包含对方案设计优化情况介绍。11、设计应以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绿色为原则,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结合长沙和国内经济、技术条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12、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充分考虑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努力构建生态、和谐的城市。一、道路工程1、审查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69-2
5、0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0)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施细则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年印发)长沙市城市道路形象提升导则长沙市城市道路快捷化设计指南长沙市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带设置技术导则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等的文号和名称。相关区域的道路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工程测量资料及勘察资料2、审查内容1)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有效,文件签署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
6、整,深度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2)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工程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3)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经济、合理;4)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节能、安全等原则;5)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的要求。3、方案设计文件一般要求3.1、方案设计文件组成设计说明书:包括专业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设计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道路平纵缩图、道路平面图、道路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无障碍设计图、道路出入口及支路设计图及道路用地红线图及主要工程数量表等。3.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3.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3.2.
7、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2.3 设计文件目录3.2.4设计说明书3.2.5 设计图纸4、方案设计技术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1文件总体要求 报告文件组成是否全面完整,设计图纸制图是否规范统一,标识是否清楚,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 报告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是否满足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 建设条件是否调查充分,地质资料、地形图、现状及规划等基础资料收集是否详实; 对项目建设建设可行性是否论证充分; 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理解是否深刻; 功能定位的分析论证是否准确、合理; 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如有重大变化,是否有相关的论证
8、或批准文件; 总体设计原则是否正确,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合理; 总体方案布置是否合理,关键节点方案比选是否论证充分;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可行; 道路绿化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分期实施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如有); 是否满足抗震设防和防洪要求; 工程规模是否合理,工程数量是否准确; 投资估算依据是否充分,造价指标是否合理; 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政策的相关要求。2强制性条文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关于城市道路的强制性条文; 是否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交通量预测方法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可信; 道路等级和设计车速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确定是否合理;
9、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是否合理。 抗震设防等级选取是否准确; 防洪/潮、排涝标准选择是否合适; 4平、纵、横4.1横断面 横断面设计与道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特性是否匹配; 横断面设计与红线宽度是否一致;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 横断面布置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是否协调; 横断面布置是否满足绿化和景观的要求;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分期建设(如有);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行人安全过街和交通组织; 横断面布置是否有利于应急救援; 改扩建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否满足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的要求;4.2平面、纵断面及线形组合 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线形组合是否满足交通特性、安全营运的要求; 总
10、体布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管网布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要求; 总体布置与现状/规划管位、临近重要建筑物等的配合处理是否合理; 道路线位、纵坡、控制点标高是否满足规划、综合交通、场地使用功能和排水系统的要求; 不同等级/断面路段衔接过渡是否安全、顺势; 设计方案的比选论证是否充分,推荐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 总体布置是否有利于景观绿化的要求; 涉河/湖/海道路是否满足防洪/潮、排涝的要求; 改扩建道路总体布置与现状的配合处理是否合理; 线形组合设计是否体现安全、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5交叉工程 沿线各种交叉选型比选是否充分,选型确定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 主要交叉口交通量预测是否合
11、理,通行能力分析是否满足预测交通量要求,规模是否适当; 交叉口形式和功能是否统一,交叉口相交位置及相交角度是否合适,交叉口的间距是否合理; 主线、匝道的平纵线形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交叉口是否满足视距要求,交叉口渠化处理方式是否适当; 交叉口的人行、车行组织是否合理,公交车站系统是否安全合理; 交叉口设计是否体现人性化设计;6公共交通及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是否进行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公共交通设计是否与道路功能相匹配,是否合理利用道路资源; 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与交通枢纽人流组织衔接是否合理;(4)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地道)布点是否合理,其宽度是否满足行人高峰人流通行要求。7路基 路基设
12、计原则是否合理,设计方案与地质情况、建设工期是否相匹配; 路基填料选择是否符合当地情况,结构物的选型和布置是否合理; 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否安全、经济、美观,是否考虑近远期使用功能和改扩建的需要; 是否根据场地建设计划合理确定永久边坡和临时边坡; 特殊路基设计原则是否合理,方案比选论证是否充分;推荐方案是否安全、可行、经济,是否有利于既有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是否明确取弃土场的位置,土石方调配原则是否合理。 分期建设的项目路基设计是否考虑后期建设的需要; 改建项目对既有路基的调查和评价是否合理; 路基设计是否体现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8路面 路面结构类型比选是否合理,推荐类型是否与地质、路基、
13、水文、气象条件相适应; 路面结构设计是否与交通等级相匹配; 路面结构设计是否满足环境要素的要求; 路面结构设计组合是否满足各层材料最小厚度要求;9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 道路设计是否考虑对沿线文物单位、名木古树、重要的生活设施、居民利益的影响; 是否考虑公交换乘、人行过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并符合规范要求;10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评价 是否考虑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保设计; 重要路段或住宅区道路是否考虑防噪声、降噪声设计; 环境敏感点的处理措施是否适当; 节能措施是否合理、可行;11实施方案 建设计划工期是否合理; 建设计划安排是否符合地域气候、气象条件; 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是否合理可
14、行; 管理机构、管理措施和人员配置是否适当;12社会评价 对主要影响对象的分析是否全面、合理; 对主要影响群体的互适性分析是否合理; 社会风险等级和评价结论是否可信;13新技术应用与科研项目建议 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已建项目的可靠性、拟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问题的合理性、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性; 建议的科研项目是否具有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14研究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述是否充分; 推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论述是否充分;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争论、不同部门的分歧说明是否完整准确; 为推进下阶段工作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准确;15附件1
15、报告文件的附件是否齐全、有效;5、初步设计一般要求5.1、初步文件文件组成设计说明书:包括专业设计说明以及工程概算等内容。设计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道路平纵缩图、道路平面图、道路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无障碍设计图、主要构筑物一般构造图、道路出入口及支路设计图及道路用地红线图及主要工程数量表等。5.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5.2.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5.2.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5.2.3、 设计文件目录5.2.4、 设计说明书5.2.5、 设计图纸6、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
16、查内容1文件总体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完整,设计是否达到2013版深度规定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具有上阶段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和意见。对特殊复杂的可研和规划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评价。 方案如有重大变化调整,是否具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 阐明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划背景、设计道路在规划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 总体设计原则符合要求。 总体方案布置合理,需要进行深化论证的应给出方案比选。 分期实施工程应有远近期结合方案。近期实施方案应合理、可行。 工程数量应准确。 明确需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设计图纸制图规范、统一,标识清楚,图纸签署符合规定。2强制性条文 应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7、中有关涉及城市道路的强制性条文; 应满足项目所在地建设法规和地方标准的要求;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应根据可研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进行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 城市道路道路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道路建筑限界应满足规范要求。 道路最小净高应满足规范要求。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规范要求。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荷载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道路抗震标准应满足规范要求。 防洪/潮、排涝标准选择应满足规范要求。4横断面 其他等级道路横断面1)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2)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3)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4)分车
18、带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5)路肩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6)道路横坡应符合本条规定。 7)隧道横断面布置应符合本条规定。 快速路横断面1)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可分为主路横断面和辅路横断面。主路可供机动车行驶,双向车流必须设置中央隔离带分向行驶。辅路可供慢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主辅路间必须设置隔离栅、两侧带,并控制开口。2)在立交范围内以及快速路出入口,横断面布置应与路段车道保持一致;当按规定设置集散车道或变速车道时,断面应加宽。3)快速路车行道宽度可按设计车速及设计车型划分。车行道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4)当快速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本规程第7.2.2条出入口最小间距规定时,应增设至少2个车道的集散
19、车道,与主路车行道之间应设物体分隔。5)变速车道(加减速车道)的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6)在单向两车道的高架快速路上,应设2.5米宽连续或不连续停车带;不连续停车带应每500m左右设一处。7)辅路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快速路的中间带应符合本条规定。9)地面快速路的两侧带应符合本条规定。5平面 道路线形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 快速路线形应与桥隧构筑物协调,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直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平曲线与圆曲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缓和曲线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圆曲线超高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圆曲线加宽的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各级道路的视距设置应符合规范的要求。6纵断面 机
20、动车道最大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道路最小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纵坡的坡长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非机动车道纵坡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竖曲线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合成坡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7线形组合 线形组合设计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 隧道及其洞口两端的道路平、纵、横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的要求。8交叉工程 平面交叉口1)平面交叉口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2)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符合本条规定。3)进口车道的宽度应符合本条规定。4)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与渐变段长度应符合本条规定。5)公交停靠站的布设应符合本条规定。6)人行横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7)环形
21、交叉路口中心岛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环道的车道数、宽度、断面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9)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由于受高架桥墩、柱的影响,通视条件较差,应通过交通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布设,确保视距和交通安全。 立体交叉口1)立交出入口间距应能保证主路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应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立交出入口间距不足时,应设置集散车道。2)立交匝道横断面应符合本条规定。3)立交匝道平面线形应符合本条规定。4)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应符合本条规定。5)立交匝道横坡与超高应符合本条规定。6)变速车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7)集散车道的设置应符合本条规定。8)立交区域的公共汽车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市 市政 公用 项目 工程 方案 计划 规划 及其 初步设计 审查 要点 修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