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一学问点有从试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改变、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等。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一)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胶体 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假如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 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 10-7m) 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很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质 外观 均一、透亮 均一、透亮 不均一、不透亮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3、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留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缘由,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耀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多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汲取的现象,而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布朗
4、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缘由之一。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缘由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缘由: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实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B、胶体的提纯,可采纳渗析法
5、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别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胶体稳定存在的缘由: (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合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实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合的实力依次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
6、电荷胶粒的胶体凝合的实力依次为:SO42-NO3-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 (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合甚至变性。 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1) 试验步骤 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半透膜可用鸡蛋壳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它有特别细小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 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
7、里滴加少量碘水,视察现象。 (2)试验现象:可以看到在加入AgNO3溶液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改变。 (3)试验结论:Cl-能透过半透膜,从半透膜袋中扩散到了蒸馏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大。 (4)留意事项: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损,否则,淀粉粒子也会进入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否则,试验结论不行靠。一般要在2min以后再作Cl-的检验,否则,Cl-出来的太少,现象不明显。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肯定纯净的物质
8、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探讨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b、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 2.留意事项: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依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另: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2.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推断依据有: (1)依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
9、推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对于化合物可依据晶体类型推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3)对于单质也可依据晶体类型推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探讨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殊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驾驭此类学问,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
10、物的分类比较困难,推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酸性氧化物不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肯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肯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困难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肯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高一化学必修一(三)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种分
11、类方法 。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根据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把种( 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共分为九种分散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 100 nm)和浊液(大于100 nm)。 ?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100 nm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可将胶体分为固溶胶(如姻水晶),液溶胶如Fe(OH)3;胶体和气溶胶(如雾云、烟)。 (3)胶体
12、的性质及应用:胶体可发生于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电泳和聚沉等。 (4)Fe( OH),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问题1 胶体是否一 定是胶状物? 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改变?不肯定。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一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状态无关,股体可以是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如云雾烟都是胶体。胶体产生J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属于物理改变。 问题2 为什么胶体粒子 带电而胶体却不带电? 大多数胶体粒子比表面积大,吸附实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使其带有肯定的电荷。但一般状况下,同种胶体粒子在同一条件下吸附相同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留在分散剂中,整个胶体中阳离子所带正
13、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故胶体呈电中性而不带电。 问题3 如何鉴别胶体和溶液? 鉴别胶体和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胶体能发生T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其体方法:一 央可见光照耀溶液和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看去,胶体中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波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一(四) 物质的简洁分类及其依据 1.简洁分类方法 树状分类法:多种物质按同一依据逐级分类 交叉分类法:同一物质按不同依据分属不同种类。如: 2.物质的简洁分类及其依据 (一)氧化物及其分类 (1). 金属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Na2O2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 CO CO2 NO NO2 S
14、O2 SO3 H2O H2O2 定义 举例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关系、酸酐的分析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关系 碱加热分解的状况分析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二)酸及其分类 (1)、 无氧酸: H2S HF HCl HBr HI HCN 含氧酸: H2CO3 HNO3 H3PO4 H2SO4 H2SO3 H2SiO3 HClO (2)、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3) 强酸:HCl HBr HI H2SO4 HNO3 HClO4 弱酸:H2CO3 H2SO3 HClO CH3COOH H3PO4 H2S HF HCN (4)、 可溶性酸
15、难溶性酸 (H2SiO3、H4SiO4) (5)、 强氧化性酸:浓H2SO4 HNO3 HClO 非氧化性酸 补充:酸的定义和通性:(由H+表现出来的性质) (1)使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变红 (2)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置氢 (3)酸碱中和反应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与部分盐反应(强酸制弱酸) (三)碱及其分类 1、 一元碱 NaOH KOH NH3.H2O 二元碱 Ca(OH)2 Ba(OH)2 多元碱 Fe(OH)3 2、 强碱 NaOH KOH Ca(OH)2 Ba(OH)2 弱碱 NH3.H2O及难溶性碱 注: H+ + AlO2- + H2O ? Al(OH)3 ? Al3+ +
16、3OH- (一元弱酸) 两性氢氧化物 (三元弱碱) 补充:碱的定义和通性(由OH-体现的性质) (1)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酸碱中和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4)与部分盐反应(强碱制弱碱) (四)盐的分类 (定义:金属阳离子或氨根离子与酸根离子) (1)、依据阳离子的种类:钠盐、钾盐、铵盐等 (2)、依据酸根离子:盐酸盐(Cl-) 碳酸盐(CO32-) 硫酸盐(SO42-) 硝酸盐(NO3-) (3)、依据酸碱中和程度 : 正盐 酸式盐 NaHCO3 NaHSO4 NaH2PO4 Na2HPO4 碱式盐 Cu2(OH)2CO3 (4)、依据酸碱的强弱 强酸强碱盐 Na2SO4 强
17、酸弱碱盐 NH4Cl Al2(SO4)3 FeCl3 酸性 弱酸强碱盐 Na2CO3 CH3COONa 碱性 弱酸弱碱盐 CH3COONH4 中 相对强弱 (5)、依据酸碱种类 复盐: KAl(SO4)2 混盐: CaCl2.Ca(ClO)2 高一化学必修一(五) 1.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探讨物质及其改变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改变的学问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改变的规律。分类要有肯定的标准,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改变的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改变进行分类:
18、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离: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
19、为OH-的电解质; 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在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 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
20、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需能够反映化学改变的客观事实, 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假如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需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所含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改变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1、: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上升、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 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肯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依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学问点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